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
内容
编辑推荐

双石著的《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讲述了: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72年后的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这里。蒋介石欣喜若狂,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石达开的悲剧会在朱毛红军身上重演吗?

蒋介石和刘文辉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的围剿计划为何陷入无法落实的困境?

刘伯承与果基家族彝海结盟,中央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

红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昼夜奔袭120公里,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22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飞夺泸定桥。

内容推荐

大渡河之役特别是飞夺泸定桥之战,是党史军史中的难点热点,而且长期没有极具说服力的解读。双石著的《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以详实的作战双方档案史料和大量实地调研(十多年的实地踏勘和调研),以及生动活泼的文风,严谨的论证,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在当事人后代(红二代)和泸定县史志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一致好评,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详实最客观最可靠的史记!

目录

忆秦娥·涐江吟

引子 敢问路在何方?

第一章 这是一条不归路?

 一、历史的阴影——翼王覆灭的悲剧

 二、现实的雾霾——蒋介石的决心和意志

 三、“大渡河会战”的蓝图落不到实处

 四、中央红军向大渡河畔前进

 五、宁雅正道,还是“翼王故径”?

 六、蒋介石把“大渡河会战”的口袋松了一扣?

第二章 得路乎?得助乎?

 一、“红军瓦瓦苦!”——红五团顺利通过越嶲彝区

 二、打了“官家”队伍,冕宁黑彝头人们胆也肥了

 三、袁居海子,血的见面礼后的结盟……

 四、大桥镇,喝血酒不是WAN能药方

 五、题外话:一面旗帜,是封号,还是信物?

 六、纳耳坝,还是安顺场?

第三章 一叶孤舟系千钧?

 一、两个扯皮的袍哥,给“朱毛”帮了个大忙

 二、有船就有办法——杨得志要击楫中流

 三、“一船烽火浪滔滔”——红一团孤舟勇渡

 四、夹河而上奔泸定——中革军委作出重要抉择

 五、路还是桥?急追还是稳进?——刘文辉和蒋介石的纠结

第四章 双保险?能保险?

 一、红军奔来了,泸定还是一座空城

 二、康定?泸定?——刘自公的游疑与纠结

 三、猛虎岗?桂花坪?——笔者也有一个纠结

 四、隔河竞走,川军还是占了先

 五、雄关如铁?红军专打铁!

第五章 谁的桥?谁的路?

 一、铁索桥是一座古老的桥

 二、谁的本钱足?谁的本事大?

 三、30分钟内,泸定桥成了红军的桥

 四、左、右纵队会师泸定桥

 五、题外话:两个“猛料”的辨析

 六、桥有了,路何在?

第六章 荆关棘道能锁钥?

 一、“化林坪战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二、飞越岭大垭口,拿下来了!

 三、口碑——刘伯承与周氏兄弟的故事

 四、一个既意外又不意外的“利好消息”

 五、中央红军脱离大渡河上游峡谷

尾声 路在脚下!

 一、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

 二、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

 三、重要选择,重大转折

1935年大渡河之役大事记

 1935年

 5月

 6月

附录

 附件一:大渡河上游河段道路及地理要素

(一)道路情况

(二)沿岸比较重要的军事地理要素

 附件二:1935年大渡河之役川军刘文辉部防御部署及调整

(一)1935年5月25日前川军刘文辉部的判断和部署

(二)中央红军安顺场孤舟强渡成功后川军方面的部署调整

(三)川军刘文辉部溃败的一些主客观因素

 附件三:对中央红军大渡河之役一份总结文献的注释

 附件四:泸定桥战斗川军两份档案文献及一位DANG*当事人回忆的判读

(一)川康军第二旅余松琳部关于泸定桥战斗两份文献的判读

(二)川军泸定桥守军官长之一的饶杰老先生回忆文字的判读

 附件五:回忆文字要认真辨析慎重采信

 附件六:几枚铜板和一桩公案

试读章节

这是一条不归路?

一、历史的阴影——翼王覆灭的悲剧

当年的石达开踏上这条不归路,乃夙愿也,亦无奈也。

石达开图川之志久矣。早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由桂入湘之际,石达开在对天王和东王的奏折中,就有图川之议,然因当时天国领导层对进取江南的战略目标非常投入,该议遂被搁置而未予重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所部在皖赣浙闽湘广诸省转战两年有余,征程数万里,大小数百战,屡战屡败,屡败屡走,人困粮乏,颠沛流离,终无立锥之地,经营之所。

达开遂重萌图川之念。

石达开此时图川之战略设想,与七十二年后那支戴红星、背斗笠、穿草鞋的队伍,非常相似。

——进入四川,袭取成都,建立根据地。

其目的也如出一辙,结束“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的生存状态。

为达此目的,1862年1月下旬,石达开率部由湘西北龙川进至鄂西南的咸丰,后又经利川转向西进,沿长江辗转征战,力图寻找清军设防空隙渡过长江,直趋成都。然因清军统帅、四川总督骆秉章对石部意图洞若观火,处处重兵设防,石部沿长江在川滇黔转战了近一年,屡经挫折,终未遂所愿,实现“击破清妖防堵,渡长江以图川”之战略目的。

1862年9月底,石达开在川黔边境的东溪镇(今重庆市綦江区)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三路奇袭成都”的长期军事计划,即分兵三路,由赖裕新、李福猷各领一路,分两路从贵州绕道云南,以赖部为先锋,设法抢渡金沙江;石达开自领主力为一路,仍从叙府以南地区进军,约期在金沙江以北的木川司(今四川省沐川县)会合,合力共取成都。

1862年12月31日,石部先锋中旗赖裕新率众万余,从云南昭通米粮坝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宁远府境(今凉山彝族自治州)。1月31日,进抵会理、德昌,3月15日进攻宁远以吸取清军主力,策应主力渡江。而后欲经越巂彝族区趋大树堡渡口抢渡大渡河,但途中先于21日在冕山先遭重挫,24日后又在中所与越巂之间的深沟①被彝族土司岭承恩所部伏击,激战中,赖裕新牺牲。余部由旗帅郑永和率领,于3月31日在大树堡击破地方团练抵抗,并以布匹连接船只充作浮桥,顺利渡过大渡河。4月5日绕过清溪(当时的汉源县城),翻越大相岭,进占荥经。9日,进占天全。15日,进入邛州高家场,再度被穷追不舍的清军猛击,又撤向大邑、崇庆、温江。而后,又在步步紧逼的清军追击之下,被迫改变原定经峨眉、乐山,策应主力进取成都的计划,改经什邡、德阳、罗江、绵阳、平武北上以求生路。①

这支屡遭重挫的先锋部队虽然顺利渡过了大渡河,但却在清军紧追之下被迫北走,所以并未起到牵制清军策应石部主力的作用,反而使清军了解到石部主力的行军计划,从而加强了这个地方的戒备和防务。

1863年4月15日,石达开率众四万余人,从赖裕新渡过金沙江的同一地点进入四川。沿途击溃地方团练和少数清军的阻挡,攻占重镇河西,驻节樟木箐。而这个时候,先锋赖裕新残部已被清军驱至川甘边,清军主力也得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石达开部主力。

石达开驻扎樟木箐时,曾向当地人士征询进军路线。士人赖由诚献策:欲取成都,必越大渡河。而趋大渡河边之路线有二。一为大道,经越巂、海棠,直到大渡河边的大树堡——此为赖裕新进军路线;二是小径,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直到大渡河边的紫打地。大路略远但平坦,小路略近却险窄。

石达开思忖,赖裕新所率领的中旗队伍走的是大路,沿途清军与彝兵必然有所防备;小路虽然险窄,然设防必定薄弱。

遂决定,行小路出奇兵以趋紫打地,冲过大渡河。②

这条路,大致也就是七十二年后中央红军选择的进军路线。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双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99649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2016261167
中图分类号 E297.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