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器(中国好诗)(精)》这本诗集中,马新朝在日常或想象性的“平原”“乡村”“城市”地带并没有像以往诗人那样给“光”覆盖种种的意义和象征,而是在类似于精神漫游和极其细微的观察和考量当中将“光”与“存在”“真实”融合在一起。
在马新朝的诗歌中,我们会听到或现实或虚幻的诸多声响——响器的哀鸣、木鱼声、“最小的噪音”、风沙声、雪落声以及故乡人和异乡人的呓语,而更多的时候却是默片。
图书 | 响器(中国好诗)(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响器(中国好诗)(精)》这本诗集中,马新朝在日常或想象性的“平原”“乡村”“城市”地带并没有像以往诗人那样给“光”覆盖种种的意义和象征,而是在类似于精神漫游和极其细微的观察和考量当中将“光”与“存在”“真实”融合在一起。 在马新朝的诗歌中,我们会听到或现实或虚幻的诸多声响——响器的哀鸣、木鱼声、“最小的噪音”、风沙声、雪落声以及故乡人和异乡人的呓语,而更多的时候却是默片。 目录 闲置或发声的响器,或幻象 平原霍俊明 第一辑 一条河的感受 复合的人 幻象平原 我有十万兵 唱戏的乞丐 法王寺,与古柏 高度 响器 崤函古道 到了那一天 夜晚的风 看上去 梨花园内 它们掠过 夜行人 冬日,陪友人游黄河 清扫内心 看望病中的大哥 陶罐 他们据理力争 我的脸 我独自溜出来 逃离的石头 一条河的感受 我在听 美景 县医院 消息 怀庆古宅 游巩义杜甫陵园 阅读 她们走着 第二辑 我看到那么多的逃离 火焰 在与不在 街区的黄昏 情感以及爱的定义 今晚 高处的箩筐 影子回来 向下 赝品 黄土一望 不留痕迹 平原的记忆 期待 堵车 马路向西 石壕村访古 过宋陵 缓慢地收回 解读 傍晚 麻雀 我看到那么多的逃离 马营村的房屋 对岸的那个人 一个没有记忆的人 梅的香 五行诗32首 梅的魂 第三辑 盛产语言的时代 浸满了黑暗的石头 傍晚的桥洞下 水的说明书 宋陵记 蛊产语言的时代 小镇集市 兄弟 遗忘 一首诗生成 夜晚遇一匹失散的马 15种阳光 70年后的今天 南裹头 祖先们 安顿自己 沉睡者 对面走过来的那个人 恶与善 过程 杀人者 下移 夜哨 老王的档案 花椒树的浓荫 河边公园有感 唤醒一首诗 剑 将军 街景 蓝 第四辑 黄土封门 论主义 涧河 乞丐 无常的信号 酒歌行 睡在桥墩下的男人 所见 为一个人送行 写柞 恶人 一个女人的死 中原的黄土 老人 一截木头 黄土封门 路边的血 速度 青草 一只鸟 一头驴和一个诗人 壶口瀑布 阴雨天 旷野 基础 城中的路 风起时 有一年冬天 洛阳牡丹 黑松林 黄昏的塔 词语 河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响器(中国好诗)(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新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423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5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2016136353 |
中图分类号 | I227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