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猫
1
还记得夕阳斜映着绿野时,蜻蜓怎样栖息在苇尖上吗?还记得晚风拂过青纱帐时,空气中飘荡着怎样的一种气息吗?啊,大眼猫,在那个难忘的傍晚,你曾经把我的心弦重重地撩拨……
2
小小的土圪垯,干土圪垯,打在我的脸上。我只好眯起眼睛。从几乎关合的眼缝里,我看见你倚坐在麦秸垛旁,正瞪圆着你那双大得出奇的眼睛,嘲讽地望着我。你光润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儿;你嘻开的嘴唇中,露出了雪白的虎牙尖。笑声。同班同学的笑声。天真无邪的笑声。烂漫友善的笑声。那时,虽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思想感情尽管不能以“单纯”二字概括,但以“纯洁”二字形容,庶几近之。忘记我对你说了句什么话,大约是叫了你“大眼猫”这绰号吧,你便抓起一把干土向我扬来,那年天旱,你扬起的实际是一把小土圪垯,干土圪垯砸在我的脸上,微微有一点痛,一种快意的、酥痒的痛。啊,大眼猫,你再不可能再抓一把小土圪垯,砸到我的脸上了!从少年时代向青年时代转换的时期啊,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荡漾着怎样的感情波环?值得永远回忆的小土圪,那砸在脸上的小土圪,那种神秘的快意,那种朦胧的情绪!
3
我仔细地把二十二年前的你回忆:你的面容,你的身姿,你的声音,你的动作……你不美。或者说你是美中不足,或者说你是不完全的美。你出生在福建,所以你名叫施闽荔。但我只叫你大眼猫。这绰号经我的口一叫,很快便流传开来,同学们流散多年,许多人早已忘记了你的正名正姓,但一提大眼猫,没有想不起你来的。你身材细长,皮肤并不白皙,是一种光润的淡黄色。你头发非但不丰厚,简直有点显得稀薄,而且你永远取最古板的齐耳直梳法,永远只用最便宜的黑漆发夹。总体来说,你远不如班上其他的女同学引人注目。然而,你有一件法宝,那便是一双大得出奇的眼睛。按比例,你的眼睛似乎超出了正常大小的一倍,尤其是你的黑眼仁随比例也大,亮晶晶、光莹莹如玉石然。你的双眼皮一眨,再一睁,你那双大眼睛一亮又一亮,啊,竟使我联想起月边的星辰,砚中的日影。你的一双大眼,加上你走路轻盈无声,和你嘴角总挂着的一缕略含嘲讽意味的微笑——真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大眼猫”!大眼猫,我要固执地这样叫你,大眼猫!
4
按今天的说法,你也许是有特异功能的。你的功课好得出奇。那时实行苏联式的五分制,学生有成绩册,不仅期考的成绩要登记在册,就是课堂提问时,也要把成绩册交给老师,由老师根据回答的情况当场填写分数。你竟然能让所有的栏目填满5分,连续两年获得优良奖章,只等高三的总评分一下来,便可领取金质奖章了!然而,你似乎学习得并不吃力。你课余常捧着大厚本的小说读。记得你总是用一个东德制品,一个当时很令人稀罕的塑料书夹,把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封面套进那书夹中,惬意地读着。那书夹是橘红色的——可爱的、令人回味无穷的橘红色。橘红色有防鲨的作用——奇怪,我为什么忽然想到了这一点?记得高三上学期,寒假前,一天放学之后,你坐在座位上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你脖子上围着个脖套,同那书夹一样,也是橘红色的,而冬日的夕阳照进玻璃窗,给你的全身也镀上了一层浅浅的橘红色。橘红色的大眼猫!为什么许多年过去了,我在教室中一瞥而留下的这个印象,竟还是那么新鲜?一次上物理课,物理老师讲着讲着,忽然停住,几步走到了你的位子跟前,生气地瞪视着你。全班同学都往你那里看。原来你把一本小说放在了膝盖上,正低头看得上瘾。物理老师当即让你到黑板前解一道极难的题目,而你竟轻而易举地用了一种代数解法,取代了烦琐的物理公式推导,得出了准确的得数。那位胖墩墩的物理老师怎么说的——到底是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呢?他呼哧呼哧地笑了,对你挥挥手说:“施闽荔,你有权不听我讲课,你看你的小说好了!”而你,竟然也就回到座位上,微笑着把那用橘红色书夹夹住的小说,挪到了书桌之上,甩甩头发,坦然地看起来!全班同学不禁一阵窃议……(P3-P5)
这套26卷的《刘心武文粹》,是应凤凰壹力_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之邀,从我历年来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之前我虽然出版过《文集》《文存》,但这套《文粹》却并不是简单地从那两套书里截取出来的,当中收入了《文集》《文存》都来不及收入的最新作品,比如2015年1月才发表的短篇小说《土茉莉》。
《文粹》收入了我八部长篇小说中的七部。因为《飘窗》和《无尽的长廊》两部篇幅相对比较短,因此合并为一卷。其中有我的“三楼系列”即《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我自己最满意的是《四牌楼》。《刘心武续(红楼梦)》这部特别的长篇小说,我把它放在关于《红楼梦》研究各卷的最后。我将历年来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各选为四卷,再加上一卷儿童文学小说和两卷小小说.这十七卷小说展现出我“小说树”上的累累硕果。我的小说创作基本上还是写实主义的,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原来不熟悉、不知道、没见识过的外国文学理论和作品蜂拥而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引起文学创作的借鉴、变革之风,举凡荒诞、魔幻、变形、拼贴、意识流、时空交错、文本颠覆甚至文字游戏都成为一时之胜,我作为文学编辑,对种种文学实验都抱包容的态度,自己也尝试吸收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写些实验性的作品,像小长篇《无尽的长廊》,中篇《戳破》,短篇《贼》《吉日》《袜子上的鲜花》《水锚》《最后金蛇》等,就是这种情势的产物,至于意识流、时空交错等手法,也常见于我那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但总体而言,写实主义,始终还是我最钟情,写起来也最顺手的。短篇小说里,《班主任》固然敝帚自珍,自己最满意的,还是《我爱每一片绿叶》《白牙》等;中篇小说里,《如意》《立体交叉桥》《木变石戒指》《小墩子》《尘与汗》《站冰》等是比较耐读的吧。我的中篇小说里有“北海三部曲”《九龙壁》《五龙亭》《仙人承露盘》,是探索性心理的,其中《仙人承露盘》探索了女同心理;另外有“红楼三钗”系列《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短篇小说里则有“我与明星”系列《歌星和我》《画星和我》《笑星和我》《影星和我》,这展示出我在题材上的多方面尝试。但我写得最多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底层市民、农民工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内心世界,长篇小说里不消说了,像中篇小说《泼妇鸡丁》,短篇小说《护城河边的灰姑娘》,还有小小说中大量的篇什,都是如此。我希望《文粹》中从自己“小说树”上摘取的果实排列起来,能够形成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我的写作是“种四棵树”。除了“小说树”,还有“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和“建筑评论树”。《文粹》的第17卷至21卷是“《红楼梦》研究树”的成果。虽然这些文章此前都出过书,但是这次在收进《文粹》时又经过一番修订,吸收了若干善意批评者的合理意见,尽量使自己的立论更加严谨。第22卷《从(金瓶梅)说开去》是新编的,其中收入了我研究《金瓶梅》的若干成果,可供参考。这也是我的一本文史类随笔。第23卷收入我两部自己珍爱的散文作品《献给命运的紫罗兰》《私人照相簿》。第24卷《命中相遇》收入的散文,记录的是我生命中难以忘怀的岁月、事件和人物。第25卷《心里难过》则收入的是与自己生命成长相关的散文,其作为卷名的一篇曾经人录为配乐朗诵放到网上,广为流传,也获得不少点赞,我也很高兴自己的文字不仅能以纸制品流传,也能数码化后云存在,从而拥有更多的受众。
第26卷则把我此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以及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材质之美》合并在一起,还搜集了那以后散发的建筑评论。我的建筑评论从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对具体建筑的评论……一直延伸到建筑材料、施工,以至家居装修装饰等领域,展示出我“建筑评论树”上果实满枝,蔚成大观。
购买这套《文粹》的人士,不仅可以阅读到我“四棵树”上的文字,还可以看到我历年来的画作,以水彩画为主。也有别的品种。春风催花,夏阳暖果,不以秋叶飘落为悲,不以冬雪压枝为苦,在生命四季的轮回中,我感觉自己创造的风帆还在鼓胀,《文粹》只是总结而非终结,祝福自己在命运之河中继续航行,感谢所有善待我的人士!
刘心武
2015年4月23日温榆斋
《大眼猫/刘心武文粹》收录了作家刘心武的5篇中篇小说,分别是《大眼猫》《茶话会》《如意》《立体交叉桥》及《菩城雨霏》,并以首篇小说标题作为书名。小说故事新颖,立意独到,语言精炼、朴实、精湛。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
《大眼猫/刘心武文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心武精选中篇小说集。
小说故事新颖,立意独到,语言精炼、朴实。
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在历史大背景下平凡人的真情实感,扣人心弦,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