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老师
内容
试读章节

戴淑慧

我的堂兄阿□,其实是我祖父第二个儿子陈望赛的儿子。因为我的三叔祖二十多岁就去世,当时很重视一房香火的事,陈望赛立刻过继到年轻的三叔祖母房下,成为老三房的人了。我的这位二伯是随祖父在敬敷学堂毕业的,据说功课甚佳(但我只看到他留着的一手好书法),他的婚事之类都是我三叔祖母经管的。他生有一子一女,自己在莲花桥的“四区小学”执教,是个优秀的教师,但三十多岁就去世了。所以阿□虽然与二伯母都住在老三房的一套房子里,在以三叔祖母为主的一套炉灶下生活,.但和我们如同两家人。三叔祖母虽然也有曾祖父分下的几亩田产,而且她的娘家(也是城里人)颇有资产,但毕竟、自家财力有限,所以我后来知道,阿骓读小学的学费,还是我祖父支付的。‘

当时的绍兴人,每人一般有三个名氏:在家的叫“小名”,上学时的叫“学名”,离学去学生意(做商店之类的学徒)时的叫“号名”。阿□是小名(他长我五年,属马,故小名以马为偏旁),也在那个“俊扬私塾”中读过两年,学名叫陈鉴。后来进了五中附小。最后到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号名叫陈建章。我“关书房”时,他已经进了附小,是他常常与我谈谈话,告诉我一些他在小学里知道的事情的。也是他教会我唱第一首他在小学学来的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救中国,救中国。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当时只是随声随调而唱,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在私塾里的最后半年,他告诉我,日本帝国主义突然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当时我正在背读祖父教我的《四书》。对这类消息,阿骓似乎很重视,但我并无多大异感。但这年农历年前,祖父忽然躺倒在他的躺椅(绍兴人叫“马达椅”)上,整天长吁短叹,也不教我读书了(其实当时我已背熟《四书》,但并不识字句)。只是简单地与我说:“上海也打仗了,你的四爹和小爹不知道怎样了?”当时,我四叔在江南银行,四叔母和堂妹妹也在上海。六叔则在同顺公丝店学生意。也是阿□告诉我,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也发动了战争,但我们的十九路军很勇敢,打了不少胜仗。祖父为两个儿子担心,几乎是茶饭不思,又叫五叔去打了电报。幸亏在阴历过年前两三天收到了四叔来信,他们都搬进了租界。祖父就霍然而起,其实,按阳历,这已经是1932年了。

是祖父与父亲一起出的主意,要我结束“关书房”,去阿□就读的五中附小读书。私塾放年假,他们要用人去搬回了我的桌凳。父亲就去报了名,要我去考二下级,当时大家都不曾考虑到,假使考不取怎么办?我自然很高兴,一点不曾想到考不考得取的问题。

这年,阿□在附小已经读到五下级,考试那天,是他陪我去的。附小在龙山山麓下,距我家也不到一公里。那天,二下级的考生坐满一个教室。有一位后来知道叫王维岳的教师来主考。一个上午考三门,算术、常识都是油印的试卷。算术很容易,我在家里老早就做过了。常识是用的后来才知道的所谓“是非法”,由他按试卷一条条地念,我在每条后的括弧里填“+”或“一”。国语是三堂中的最后一堂,只发一张白纸,王先生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昨天的日记》。我就写了一些,大概一百多字放在桌上,但看看旁边的几位考生,有的写两三行,有的还是白纸。最后王先生通知大家,不要忘记写上自己的名氏。他宣布上午考试完毕,下午仍到这里口试。于是大家就离座散场。我还是由等在外面的阿□陪我一起回家。

回家吃了中饭后,我独自上附小,因为这条路很容易走。到教室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陆续还有人来,仍像上午一样坐满了一个教室。过了好久,上午这位先生才来了。他说,下午是口试,点到谁的姓名,谁就上来。王先生在案上坐定,翻开他随身带的一个讲义夹,随即说“现在口试开始”。却料不到,第一个就点了我的名。我有点惊慌失措,应声上去,也不懂得向他鞠躬之类,只是站在他身边。他立刻问:“你过去是什么地方念书的?”我不敢说私塾的事,因为我想到“关书房”是因家里人怕我闯祸,这是不体面的。所以只好说,是我祖父教的。你祖父叫什么名氏?我就告诉了他。“噢!你是质夫老先生的孙子。他现在身体仍很好吧?”以后就没有再问什么,而是示意我的口试结束了,于是我就退下来坐在原位。接着点到名的是一对姐弟:曹国月、曹国桢。先点曹国月,也是问的她原来在什么地方读书。因为双方的话大家都听到,这对姐弟原来在章家桥小学念书的。

P7-9

后记

陈先生是位大家,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他以他的勤奋、睿智和博学,在他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绽放出异彩。

同时陈先生又是一位名师。桃李满天下,其中多名学子已身为博导而突显于各自学科。

在奋力一生、灯尽油干之际,陈先生完成了《我的老师》一书,详尽地记叙子他曾经的老师,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感恩。

陈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已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陈先生还是如此真情地感怀他曾经的师长。这就是陈先生一直倡导的尊师,是陈先生又一可贵品格。

在当今物欲泛滥,学术、教育环境堪忧,师风日下已成严重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陈先生在他93岁高龄,竭尽余力完成了此书,其用心可谓良苦。借此要特别感谢邱志荣先生和孟桂芳女士,他们为此书的出版发行作了努力。

周复来

2015年12月

目录

引言

魏俊扬

戴淑慧

杨芝轩

董先振

吴文钦

王汤诰

孙礼成

金锡三

周汉

邢爱鹤

杜瑞芾

应惠济

姚砚农

俞宝山

倪向辰

周有之

仇维焘

虞尔昌

徐缓甫

俞鹏

李鸿梁

何植三

杨鉴吾

姚轩卿

潘锡九

屠长林

史聿光

于宝榘

后记

编后语

序言

因为书名作《我的老师》,所以首先得说明几句。现在学生对老师的称呼都作“老师”。但“老师”是个不见于经传的词汇,“老师”这种称呼,也是在近半个世纪中流行起来的。由于已经在大、中、小学中普遍使用,所以我也只好把书名称为《我的老师》。

《论语》论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无疑是个值得尊敬的词汇。但不能作为一种学生对教师的称呼。我们从小对教师的称呼都作“先生”。“先生”这个词汇,自古为许多经传载及。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此,则我的第一位老师应该是我的祖父。但现在的观点却又不是这样,家庭长辈对后辈的“传道、解惑、释疑”,其性质属于“家教”,并不是师生关系。

所以我在此书中所写的,都是我在课堂中聆听教诲,值得我回忆、感谢的人:我的老师。其中有些事在拙著《八十逆旅》中已经提到过,所以难免会有一些重复,我当尽量设法避免。因为此书是写我应该尊敬的人物,而《八十逆旅》主要是写以我个人为中心的事。在此书中引及时,简称《逆旅》。

内容推荐

作者陈桥驿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我的老师》是他的一部回忆性著作。本书所写的老师都是他在课堂上聆听教诲,值得回忆、感激的老师。譬如魏俊扬是启蒙他写毛笔字的老师、戴淑慧是他进入正规学校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经常表扬他的老师、杨芝轩是国学课上称赞他日记写得好但字欠工整的老师……于宝榘是一位他上大学时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陈桥驿先生记忆中在学校课堂中听过其讲课而又让他尊敬的老师。

编辑推荐

陈桥驿在年逾九十的人生晚年,怀着对自己老师的无限怀念和深切感恩,写成《我的老师》一书,追忆他在当年学校课堂中受教的各位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敬意、谢意和爱意,这份沉甸甸的情谊令人动容,也让我们每个人心生敬畏。从陈老的书中,读者可以了解30-40年代绍兴一中的校史,了解了那个时期绍中学堂名噪一时的老师、良好的校风、可歌可泣的流亡办学经历和“艰苦卓绝”的一代名校长沈金相先生的办学事迹等等,这对于研究绍兴一中30-40年代的校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桥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503827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5300141
中图分类号 I251.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5
15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