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中文学报》系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丛刊。本刊本着学术至上原则,发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本书是《厦大中文学报》(第4辑),由李无未、林丹娅主编,内设“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文选学研究”、“南光论丛”、“书评”四个栏目。
图书 | 厦大中文学报(第4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厦大中文学报》系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丛刊。本刊本着学术至上原则,发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本书是《厦大中文学报》(第4辑),由李无未、林丹娅主编,内设“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文选学研究”、“南光论丛”、“书评”四个栏目。 目录 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 主持人语 从摹仿说到艺术界:阿瑟·丹托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费德林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中国现代“人性论”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域外文论本土化的案例之一 新中国十七年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文选学研究 主持人语 《文选》“两收”简论 《文选》所载陆机诗六臣注议 《文选》李善注韩毛诗称谓义例识小 骆鸿凯《文选学》与周贞亮《文选学讲义》疑云再考辨 选学文学儒学——三论《文选》之根是儒学元典 南光论丛 “整理国故”与现代学术 谈“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 湖北随州市文峰塔曾侯臌B组编钟铭文释义 《文笔眼心抄》非伪书辨 韩偃《失鹤》《鹊》《火蛾》三首诗发覆与解读 《石遗室诗话》“南社诗龛”辨证——兼及成丰间南社之社集活动 论北宋熙丰时期词体之创变 书评 从数码艺术到数码艺术学科群——评黄鸣奋教授《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 告别实践美学,建立审美现象学——评杨春时教授《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 历史语境的还原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重构——评王晓平教授《追寻中国的“现代”:“多元变革时代”中国小说研究1937—1949》 杜振醉著《思若三斋诗词对联集》(评注版) 本刊征文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厦大中文学报(第4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无未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李无未//林丹娅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646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6 |
出版时间 | 2017-04-01 |
首版时间 | 2017-04-01 |
印刷时间 | 201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2017069054 |
中图分类号 | C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59 |
宽 | 18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