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久寻母记
内容
试读章节

弯道的两边,挤满了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驾驶拖拉机的人,以及拉着狗走路的人。

我和两位友人蛰居在“伏尔加”的车厢里,眼看着这辆小汽车夹杂在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等的潮流之中,慢慢地向前蠕动。因为人太多了,车也太多了,有时候,这辆汽车的速度,甚至比行人还要慢。

我知道,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旅游热点的边缘地带。

于是,我沉下心来,尽量坐得舒服一点儿,任凭“伏尔加”慢慢地向前滑行。

终于,经过了左拐,右拐,再左拐,再右拐,如此这般地拐了几个回合之后,我们的车,在一座庙宇的前面停了下来。

车刚停稳,司机座的车窗外面,立刻站上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有一张黝黑的面孔,剪着齐耳的短发,一身农村妇女的打扮——藏青色的中式裤褂,很旧,沾着泥土,面部的表情很严肃认真。等到车内的几个人都下了车,司机也把窗门、车门锁好了之后,她立刻急切地对着司机喊道:

“交停车费!”

司机慢吞吞地从西服胸兜里掏出了钱,还没等他点清楚数目,这位中年妇女立刻抢上前来,急切地从司机手中抽出了她所要的数目。

我和我的同伴们相视而笑。一位朋友摇了摇头,说:

“这就叫做留下买路钱!”

用北京人的眼光看,庙宇门前的停车场,面积不大。凹凸不平的黄土地上,还没有铺上水泥。假如下雨,定会泥泞不堪。好在今天天气很好,骄阳高悬,小广场上显得非常热闹。

除去停在广场上的各色车辆之外,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恐怕就是算命先生了。算命先生们像是星罗棋布的棋子,镶嵌在这块黄土地的小广场上。尽管他们的年龄不同,却都清一色地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错落有致地蹲在地上。

他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张大红色的方形布块,四个角儿用石头块压住。红布的中间,用毛笔画一个八卦图。八卦图的两边,也分别用毛笔写了几个黑色大字,左边写的是“占卜”二字,右边写的是“算卦”二字。红布上还有一个竹制的笔筒,里面插着的却不是笔,而是十几根算命用的竹签。

他们的“行头”就是如此简单。而从他们黝黑的脸色和沾满灰尘的头发上看,他们可能就是当地的农民——粗通文墨,不愿意再在农村种地,竞以此种方法谋生。

我和我的同伴们冒着骄阳的炙烤,在人群的缝隙中挤来挤去,目标是走进庙宇的大门。当我们从一个如上的算命摊子旁边绕道而过的时候,我的耳边,忽然传来了一声浑厚的男中音:  “算一卦吧!你的相不赖!”

我不知道这一声呼唤是冲着谁说的,但是因为这个声音就从我的脚边响起,所以我本能地转过头来,向着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我看到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算命先生,就蹲在我们经过的道路旁边。他像其他的算命先生一样,也有一张黝黑的面孔,和一头浓密的沾满了灰尘的黑发,他也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他在青年时代一定长得很英俊,但是现在,他的脸上已经长满了刀刻似的皱纹。他的眼睛仍然炯炯发光,脸上也充满了聪慧的笑意。他看见我回头,立刻用乡音极重的浑厚男中音,又冲着我,重复了一遍:

“算一卦吧!你的相不赖!”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面前摆着的那块红布,不由自主地问他道:

“你刚才是冲着我说的?”

他立刻回答说:

“是。算一卦吧!你的相不赖!”

“我的——相不赖?”我自问。P2-4

后记

我常常问自己:你到底要什么?你到底追求什么?

我看见许多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权力,我也看见许多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金钱,我对权力和金钱都没有兴趣。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看重什么?”“你到底要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亲情,爱情,友谊,师生缘;还有,即使是陌生人,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们,也应该存在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同情。”

得出这样一个很普通的结论,是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苦思冥想了大半生的结果。

感谢养育了我的祖国,感谢教育了我的师长们,感谢给予了我亲情的家人,感谢给予了我友情的同学们、朋友们和学生们。

更要感谢理解并鼓励我写作的文友们和读者朋友们。

有位学生曾经问我:“老师,您少年时经历了那么多困苦,为什么您的心中,您对我们,还拥有那么多的爱心?”这让我想起了阿根廷人的一句俗语,他们说:“没有经历过伤痛的牡蛎永远无法产出珍珠,因为珍珠是愈合的伤口;应该懂得如何将伤痛转变成爱。”这句话说得真好。正是因为自己经历过伤痛,所以才更懂得和珍惜“爱”字的含义。

如今,我已经过了古稀之年,我仍然热爱生活,我仍然快乐地写作着。

2014年夏完稿于北京

目录

引子算命先生

I 我没有家了

 永别

 继母

 离散

II 困苦的少年时代

 冰冷

 父亲

 独行

 上学

 角落

III 我曾经的温馨家园

 难题

 “故”都

 四合院

 家

 惊变

 童年

 暖

 过年

 祖母

 谜

 黄城根小学

IV 求学

 师大女附中

 昏倒

 升学

 精神家园

V 寻母

 妈妈,您在哪里

 舅舅

 东单牌楼

 玉姨

 无罪的人

 犯忌的地理名称

 电话

 信

 妈妈的声音

 相见

附录

 师中剧团——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而作

 缅怀李星华老师

 启功先生

 拒绝当播音员

后记

内容推荐

肖凤著的《小久寻母记》发生在北京,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久的女孩儿,她自懂事起便与生母离散。起初,她跟随祖母生活,享受着祖母给她的爱与温暖。不幸的是,小久11岁时,祖母忽然离世,她只好与父亲、继母一同生活。继母待她刻薄,不许她读书,她便从父亲家搬出来,靠助学金上学。即便这样,小久仍不放弃对爱与幸福的渴望,她乐观积极,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幸福牢牢地抓在手里。后来,小久得知生母居住在台湾,她通过一番寻找,终于在香港与生母见面……

编辑推荐

一位名叫小久的女孩儿,她自懂事起便与生母离散。起初,她跟随祖母生活,享受着祖母给她的爱与温暖。不幸的是,小久11岁时,祖母忽然离世,她只好与父亲、继母一同生活。继母待她刻薄,不许她读书,她便从父亲家搬出来,靠助学金上学。即便这样,小久仍不放弃对爱与幸福的渴望,她乐观积极,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幸福牢牢地抓在手里……肖凤著的《小久寻母记》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开始,至20世纪末小久在香港见到母亲为止。而故事的背景就是这六十多年北京城的变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久寻母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7877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530429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