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符观的秘密/无界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韩守林所著的《太符观的秘密》,试图让读者通过一本书对古代建筑文化生发兴趣、增加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是一本从专业角度对古代建筑进行通俗化解读的读物。

书名为《太符观的秘密》,只是一句导语式的词汇,秘密之外的秘密应当还有好多。真正要解密太符观,需要作者有更深的文化底蕴。笔者因了对太符观的感情,不揣浅陋妄做介绍,是有一种想让它更加引人注意的私心。但认真地去关注一件事物,确会得到预先想不到的收获,算是“开卷有益”的一种。

内容推荐

韩守林所著的《太符观的秘密》以太符观为实物依托,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座标,从建筑、雕塑、壁画、碑碣等多个侧面对这座古代建筑进行了解剖式介绍。

目录

题外话 古道遐想

人文环境背景

精巧的布局

昊天殿

后土圣母殿

五岳殿

山门

碑碣

二十八宿保刘秀

锦上添花

传说存要

后话

试读章节

题外话 古道遐想

其实,汾阳境内的307国道在古代就是一条官道。因为它不仅承担着太原与晋南之间的联系,也更是贯通三晋与陕甘一带的必经之路。只是,后来名声大噪的美国人史迪威1921年主持修筑时,在汾阳段的罗城村一带稍稍向北偏了一下,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一条写满辙印,流淌着历史的土路从此开始承载一个个绝尘而去的橡胶车轮。

唐代,日本和尚圆仁,披着从长安领到的袈裟,手持锡杖,经由这条官道,从太原到清徐,在杏花村旁的郭栅村住了一夜,再到汾州城内礼佛和品茶。这件事,被他写进了渐渐为人所知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如此,早年的诗人杜牧走《并州道中》,写《清明》诗,也正是这条路。冷雨凄迷、热酒入肠,他也许就是在郭栅村遇到了激发他写诗灵感的牧童。于我,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却总是在猜测,这个牧童究竟是谁?他有没有一些让人流连的故事?不少写写画画的人,都直接把他臆想成了一个放牛娃,画在纸上、竖在地上。而在我的脑海中,这位袍袖飘逸心情不爽的老人,在这里其实是碰上了一个放羊的孩子。在广袤的平原上,在方吐新芽的杨柳下,十字路口,他头扎双髻、腰挽麻绳,一声响鞭,嘹亮的鞭梢裂破的声音便划破蓝天,惊落满树的杏花。于是,杜老先生诗兴大发,精神为之一振,引酒入诗以为快意。

从此,杏花村的美酒益发知名。

宋朝,幼小的狄青进城,走的也是这条路。而因为他的一世威名,所以,这条路又被当地人称为“狄道”。

1934年8月初的一个闷热的日子,从太原方向摇摇晃晃驶来一辆客车,吭哧吭哧地在新修的道路上前行。因为是砂石路面,车也老旧,所以走得很慢。刚刚驶过坍成半截的上贤梵安寺塔,过了冀村有两里路了,又转了个弯折回去——在冀村口下了一个挟着蓝布包袱、反节令还穿着棉背心的老太婆。老太婆不停地絮叨着路口的变化,以变相解释她的眼老昏花,一边等待师傅从车顶上把她的行李取下——车子才又向前走去。

这辆车上坐了很多人,现在大多和那位牧童一样,已然不知了名姓。能够知道的,是两对夫妻。一对是中国人,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是美国人,费正清和费慰梅。他们在庄化桥上下了车,等师傅把他们的行李取下来,才在惊叹声中,坐上了接他们的福特牌汽车,向峪道河上游逶迤而去。

从此,在当地村民惊奇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为期三十多天的晋汾古建筑考查。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的事。更不用说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垒,村落,反映着夕阳的一角庙,一座塔!景物美到使人心慌心痛。”显然,林徽因对这个暑假的安排十分满意——原本,他们是计划到北戴河去避暑的。

他们住在河谷中由磨坊改建的别墅里,与那一帮改建别墅的外国牧师为伍,享受着泉谷中的沁人凉气。按照他们的计划,每天翻阅着小本本上的从县志里抄来的附近早期建筑的名录,他们很想在这里圆梦——找到梦寐以求的唐代原构。而这些最有可能的建筑,居然大都坐落在这条古道之上。从此,他们以峪道河为大本营,早出晚归、梯上梁下,中午只是对付一顿野餐,反反复复在古道上走来回。大相村的崇胜寺(县志:在城北二十里大相村,大齐天保十年(751)建。中殿有龙槐一株,大三围,甚苍古,碑记失传)、小相村的灵岩寺(县志: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小相西,隋唐来历代修饰。宏丽壮观,后建石塔。为郡东一大精舍,自隋唐以来,莫之或衰)、杏花村的国宁寺乃至开栅村的圣母庙等大型建筑群,都纳入了他们的视野,他们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测量。在这种纷忙中,林徽因写出了散文名篇《山西通讯》。

P1-3

后记

春天是一个美妙的季节,这个季节会让人生发出无数美妙的企盼。在一个春日,因了一些缘由,又一次踏进太符观。一切景物依旧,而内心颇感不同,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了。时光像流水一般,静静地从木缝中、瓦楞间淌过,把它们的青春罩上了一层层代表年华的包浆。古老的建筑,虽然无语,但世间的一切变故它似乎都了然在胸。花草树木,岁岁枯荣,而变化最大的,是人。在牡丹花的香气中,斜阳之下,各个殿堂在眼中越来越显得神秘。这种神秘不是来自感觉,而是来自它独一无二的文化。

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它的个性是如此之强烈。它的建筑,它的雕塑,它的一切,让人不得不产生敬畏而仰视之。它不同于一些身份显赫的同行,早早地被皇帝赐额授匾,但民间草创的风格,更让人回味起古代平民的呼吸。历史是文人写出来的,满纸是文臣武将的阴谋与鲜血。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汗水早已浸透了每一寸土地。在古建筑里,我们可以找到先人的迷茫、艰辛、巧智,以至他们的悲欢忧愁。这里,曾经有多少人倾吐过隐秘的心愿,又上演过多少场面宏阔的故事!

当现代化的风尘暂息,我们需要抚慰的是征痕斑斑的心灵。我们可以不需要宗教,但我们不可以忘却祖先。我们有必要对祖先的足迹进行研读,从他们的行踪里探讨一些可以安置灵魂的东西。把节奏放慢一点,才会更真实地找到我们的存在。有人说美即教化,虽然过于理想,但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追求方式。

郭君和卢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他们的一生,把铭记功绩的石碑树立到了家乡的沃土之上。杜牧吟诵着他的诗在风中踽踽远行,日本的圆仁和尚为我们留下了一箱厚厚的关于唐代风土人情的日记,也走了。宋兵在与金兵对峙的刀光剑影中一路溃败,把大片大片的土地送给了欲壑难填的女真人。朱彝尊和顾炎武曾在这里找到过怦然心动的激奋,梁思成们又将古建筑的研究引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些远逝的故事,太符观都听说过,或者曾经亲眼看见。八百年来,它在几十代人前仆后继的经营之下,从里到外充满了人类的崇拜香火和智慧之光。它见证着历史的进程,也提供着历史的信息。

在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众多寺观庙宇被毁于一旦之后,太符观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据说是当年村人为了让它躲开毁灭一切的政治气候,不动声色地把它改作村中的集体仓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外人因之不得入内。太符观躲过一劫,就这样孤独地保留了下来。

面对这样一个丰厚的历史文化载体,常常使我感觉自己渺小而无知。这种感觉,可能也是众多游客的感觉。这种懵懂,正是因为多少年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人为割裂以至扼杀,使得人们面对自己的文化变得陌生、变得费解,变得莫名其妙起来。古代文化,曾经被人“无用”化甚至“妖魔化”,和人对立、割裂起来,变成了一道“远方的风景”。以至,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还不如异域文化那样,是杯觥交错中可资炫耀的谈资。这种缺失,可悲可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体现着前人孜孜以求的精神世界,应当像姓氏、像语言那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那个看庙、尿尿、拍照的旅游时代正在过去,年轻一代承担起了厚重的历史,自行车或者私家车,正悄悄驶进太符观。一双双解读的眼神告诉世界,新一代的视野更为广阔。在这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嬗变中,是理念的更新,是创意的生发,是希望的接地,是民族振兴的生生不息之力。在古老建筑的大厦之下,富有传统色彩的文化元素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在传承中延续。

书名为《太符观的秘密》,只是一句导语式的词汇,秘密之外的秘密应当还有好多。真正要解密太符观,需要作者有更深的文化底蕴。笔者因了对太符观的感情,不揣浅陋妄做介绍,是有一种想让它更加引人注意的私心。但认真地去关注一件事物,确会得到预先想不到的收获,算是“开卷有益”的一种。

收笔的时候,正逢又一个热烈的夏天款款而至。在这方有六干多年历史的人类遗址上,早春的和风和几场透雨催发了一地的绿意,到处是蓊蓊郁郁的生命之力在勃发。庙后的子夏山由灰转青,绿色经营着叠加交错的座座山峰,在蓝天下显得生机无限。庙院里也全被鹅黄、苍翠、嫩绿等装扮出来,到处是一派盎然之象。

显然,生命的荣枯是一种轮回,其实是没有止境的。

2014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符观的秘密/无界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守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8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201618321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