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成本举例,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餐厅,有50张桌子,大概需要8个服务员,这些服务员的工作包括点菜、录菜、催菜到端菜等。按照传统的做法,一个流程下来每桌需要花费20分钟。但是引入互联网的做法后,顾客通过手机调取餐厅菜单,可以进行自助点餐,而且点餐的信息可以直接传至对应桌号的服务员的手机上,这中间只需要用一个App就可以连接顾客和服务员,进行数据共享。同时,服务员的手机又和厨房的某个终端相连,服务员收到顾客菜单,点击确认后,厨房的厨师就开始做菜。菜做好后,再由厨师发出指令,服务员便可以去厨房把菜端到顾客桌上。
这个过程一定是可以节省服务员成本的,甚至只需要一半的人力。这种互联网解决方案才是有价值的。
改变餐厅管理方式
外卖平台的兴起,的确给餐厅带去了一定的流量,但是并没有改变餐厅的管理方式,比如将平台订单和线下订单合并核销、将线上线下会员管理打通等操作,似乎并没有把经营餐厅变得更简单。
让我们设想一下:老板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终端查看当天的经营报表、餐厅的运营情况,细到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厨师的做菜水准等,那才真正算是“鼠标+水泥”模式的成功。
餐饮行业是一个管理粗放型的行业,像海底捞和一茶一坐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不是老板没意识,而是缺少管理工具。策略和执行断档是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执行要靠服务员,服务员归店长管,他们之间没有严谨的管理方式,而是靠人际关系维系。
而引入互联网后,顾客用手机点餐、就餐、结账,再给本次消费体验做一个点评。因为每个服务员是和餐桌号关联的,点评就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服务员。顾客对菜的口味、上菜速度等都可以进行评价,让服务员和餐厅的管理变成由顾客监督。
利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可以将“鼠标+水泥”的方式做得更彻底。这里的“鼠标”是指互联网工具,比如顾客通过手机进行点评,而且只有真实消费、结账完毕后才能评价。而“水泥”是指传统餐饮店里的收银管理设备,因为手机上的评价对象等数据都来自这些设备中预存的数据。用互联网做营销
回到营销,这是餐饮行业最初和互联网产生的交集一一通过互联网把这个行业信息化,人们在网上可以查到餐馆的信息。但今天,互联网若还是仅仅提供此类最简单的营销手段,恐怕已远远不够。在互联网时代,必须教会餐饮从业者自己通过互联网去营销,而不是替其做营销。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会健康、良性地发展,这是一个可以被互联网化的行业。
就像做零售电商一样,我一直不认为代运营模式会长久,因为最终每个传统零售商户都要学会自己做电商运营,而不是永远依赖代运营公司。零售行业绝对是一个可以被互联网化的行业。
在传统的平台式互联网导流模式中,消费者数据往往由平台掌控,而导流并不是一件十分公平的事。在去中心化的今天,最好的方式是给餐饮行业提供一套营销工具,让其自主完成营销。比如提供一个类似微信红包的功能给餐饮商户,让其自主发起传播,领到红包的人就可以来餐厅消费抵扣。可惜目前为止类似可以提供给垂直行业的营销工具,在餐饮行业也还是空缺。
由此可见。从后端到前端,餐饮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影响和提升。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