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巫君玉、巫熙南、巫浣宜主编的《巫君玉瓣杏医谈(第2版)/明医馆丛刊》集巫君玉先生数十年研习中医及临床实践之心得,内容涉及:学医读书之道、“医者意也”辨、色诊琐谈、脉诊记识、肺癌诊治管见、对“热入血室”的虚实辨治、外感热病表证的辨证、脾胃病的诊治体会、论麻杏甘膏汤证、定位用药与截断法等。
图书 | 巫君玉瓣杏医谈(第2版)/明医馆丛刊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巫君玉、巫熙南、巫浣宜主编的《巫君玉瓣杏医谈(第2版)/明医馆丛刊》集巫君玉先生数十年研习中医及临床实践之心得,内容涉及:学医读书之道、“医者意也”辨、色诊琐谈、脉诊记识、肺癌诊治管见、对“热入血室”的虚实辨治、外感热病表证的辨证、脾胃病的诊治体会、论麻杏甘膏汤证、定位用药与截断法等。 目录 学医读书之道 “医者意也”辨 色诊琐谈 舌诊之要 脉学管见 脉诊记识 外感热病前期辨治续谈 肺癌诊治管见 治虚人呕泄养重于药 慢性胃炎浅识 对“热入血室”的虚实辨治 以茵陈蒿汤为主治疗黄疸的疗效观察和体会 82例传染性肝炎疗效观察 柿胃石病案报告 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阑尾脓肿9例小结 慢性腹泻的治疗 石淋虚实辨证 感冒 伤寒 外感热病表证的辨证 表证辨治三要 谈外邪发病及其化热 小议暑症“汗出而散” 诸禁汗证兼表之治法 急性支气管炎辨证随谈 肠病 脾胃病的诊治体会 梅核气 对“溃疡病”辨证论治的管见 健脾益气治疗笔谈 尿路结石 眩晕 头痛 中风 “长夏”说 冬不藏精说 伏气说 “若火熏之”我识 从仲景条文谈“热入血室”的辨治 少阳丛谈 论麻杏甘膏汤证 大青龙汤多面观 汗、下先后之依据 轻可去实与危重之疾 定位用药与截断法 地黄腻膈种种 香燥药品之用 因喉证之用延胡索、酸枣仁、五味子 栀子豉汤系列方证 小柴胡汤之使用 小柴胡汤宜与不宜 五泻心汤证之别 陷胸汤、泻心汤、栀子豉汤证之别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巫君玉瓣杏医谈(第2版)/明医馆丛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巫君玉//巫熙南//巫浣宜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48264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2016070196 |
中图分类号 | R249.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