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无处不在,如何在职场、家庭、社交活动中通过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B·金·巴恩斯著的这本《你能影响任何人(无障碍沟通高效率合作强有力执行)》分三个部分详述了影响力与权力的区别、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及其培养、影响策略的计划及完善,以及影响过程中应避开的误区。通过本书,领导者可以提高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邻里关系,对于解决问题冲突、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拓展职业道路有着非常实用且立竿见影的作用。本书不仅可以使职场人士变得更加精力充沛,也可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总之,本书将会成为你提高在生活中每个部分的影响力的可靠源泉。
《你能影响任何人(无障碍沟通高效率合作强有力执行)》是一本有助于学习影响力技巧并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实践操作指南。B·金·巴恩斯为我们揭开了发挥影响力过程中的谜团,并展示了如何形成影响力有效行为、确立目标、设计方法、解决问题及建立良好关系的要点。
第3版大幅修订、扩充并涵盖了跨领域多方面的行动建议,同时也增加了通过社交媒体、影响团队及行为经济学来理解影响力的内容。
使用书中的现实模型,你将在职场中惬意享受成功。
渴望与需求
本质上,影响力是得到心中所想。即便你是想拯救地球,你的影响力目标仍然更多与你相关而不是地球。所以最好诚实面对自己的渴望,它背后有什么需求和既得利益。简单的办法是回顾目标并自问它能代表你什么。问“实现这个目标将为我带来什么”是种获得影响动机的简单方法。有时这么做可以使我们目标更明确,更注重承诺。
如果对自己不诚实,你终会发现得到自己的东西并不能满足你的内在需求。诚实面对自己可以帮你调整不现实的目标,比如相比让孩子承认你对真发型的看法是正确的,不如影响对方改变发型来得更有意义。
优点与缺点
做出初步影响的决定后,最好审视一下它会有多艰辛。如果你决定用上你的优势(专业知识、行为技巧、名声)做一些事,可能会立刻推进(如果时间允许)。若不是这样,而是跟有矛盾的人共事,或运用难以实现的行为,对一无所知的话题侃侃而谈,请慎重考虑你的选择。或许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或评你需要朋友陪你不断排练,或许要找他人同行或代替你(见第20章关于间接影响的内容),或许需要改变计划以便更适合你的情况。
风格与盲点
有时,将自己当作影响者会避开麻烦。你愿意花时间思考后再发言吗?你喜欢事先做准备吗?你喜欢更自发的方法吗?你喜欢冒险尝试新想法吗?你更愿意参考之前已有的案例吗?你推进影响计划前试图获得权力的平衡吗?
了解自身作为影响者的偏好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或应该)擅自行事。实际上,了解它将使你避免用最熟悉的方式,尤其当你不适应该场合时。
想想与此场合有关的任何个人问题。对于此人,是否有心理包袱,并阻挡你成为有效影响者?你有无任何未完的工作或隐秘日程?如果确实如此,想办法解决或在这次影响契机前把它暂时搁置,它们会影响你的效率。
举重若轻
没有比意识到责任及所做之事的严肃本质更让人觉得消沉了。人人心中对失败的恐惧如一团乱麻般膨胀,充斥着每个空间。
影响动机越重要,你的态度将越严肃,你越可能马失前蹄。关于影响有一个悖论:当把它看作某种与技巧、机遇有关的剧院游戏,在那里我们前进后退,上上下下,在未知的路上与他人纠葛,或许我们胜利了。如果把它当作生死游戏,饰演自己,那在花费数小时化妆后,即兴表演通常非常艰难。如果没有剧院,影响力则无处发挥。在心中为自娱自乐保留一席之地,才会让自己的心态足够客观,使自己在这场独角戏里的微妙变化中受益。 准备就绪、勉为其难与承担风险
影响会耗费能量。(当然它也可能是充满能量的)要决定哪个目标值得努力。有时达成某个目标与你的个人意愿有关;有时别人会让你对并不太在意,甚至不赞同的某事实施影响。有时你会因重要的或艰难的影响机会而气馁;有时机会看起来太微不足道。若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影响者,必须对自己取得长期影响目标做出绝对诚实的承诺。如果无法言行一致,就不可能成功。大部分值得实现的目标需要影响者冒险。你的立场要与众不同,独特创新,甚至是小众的不被人理解的。无论怎样,你都要与权力更高、能影响你事业、个人幸福的人交往。你也许是习惯回避冲突与争端的人,而有影响力的人物多为公众人物,尽管你可能并不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你的优势及能承担的风险级别进行平衡,这会使你为影响契机做准备时增加现实感。如果风险太高,要探索间接发挥影响力的办法,采取其他方法降低风险或改变目标。对于竭尽全力也无法实现的影响目标,任何其他选择都值得一试。否则,你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也会降低效果或损害你作为影响者的自信。
P100-103
在社交媒体渗透于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人们似乎忘记了社交媒体影响力只是影响力在信息时代的化身。虽然大数据、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但目前要使用评估工具准确预测任何一种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持续走向仍然只是一种可能。因为影响力本身不仅有广度和深度,它背后更隐藏着难以预测的复杂心理活动。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能识别出一篇专业论文所吸引到的志同道合者与微信朋友圈下面的几十个赞相比,哪一方更具影响力。影响力产生的地方,如师生之间、家人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左邻右舍,不仅有各种社交媒体助力,更有面对面的现实情境。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拨开现实的迷雾,直指影响力的核心。在本书中,你将跟随作者深入剖析影响力本质、周密设计发挥影响力的实用方案,并学会抓住发挥影响力过程中的关键点。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本关于概念的专著,而是一本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影响力的实用教学指南。当然,如果对使用社交媒体发挥影响力感兴趣,您也将在阅读本书后面找到答案。
细读书中的影响力案例、模型及其实施方案,尤其在领会作者提出的大量实用训练建议后,你可能已等不及,或独自,或与伙伴一起踏上影响力训练之旅。
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陈阳
成功的悖论
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时得到教训
你总是在设立目标,做好准备,争取必要的支持,计划并实施。然后你失败了。即便一切就绪,你也没能成功影响他人。你的女儿仍然独自去了欧洲。老板也没有支持你的项目。你该怎么办?
首先,坐下来喝杯咖啡,给朋友打个电话,发泄一下郁闷的心情i读本惊悚小说,或者看一部惊险刺激的好莱坞的老电影。要习惯失败,因为一旦有意识地去影响,你会注意到自己有许多失败之处。这是因为你更加关注影响而不像从前那样盲目行事。你的失败源于冒险,而冒险的本质就是与成功和失败并存。
但是熬过最初20分钟的咬牙切齿阶段后,你会发现,你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且不时地会有好事发生。你也会注意到自己从失败中学到了很多,并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把握。只要持之以恒,你就会更好地引导事件朝你的方向发展,创造自我世界。你会更有影响力。然后你会在某一天发现能够发挥影响力了。再一次引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名言:
诺言胜于结果。我们生活在概率体系中。每个结局中都潜伏着另一个结局,但都是暂时的;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胜利。我们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臣服于它。
什么?那又怎样?又该如何?
这是用来总结对待影响经历的方式的。如果所做之事并不见效,可以停下来。你当然不想一错再错。(引用乔治·桑塔耶拿(George Santayana)的话:“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会一错再错。”你也想学习过去的经验,复制成功。你也应该花些时间在事后反思影响契机,做这件事的最佳方式就是经常提问自省:什么?那又怎样?又该如何?发生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我要做什么?
然后挑本小说,去海边静下心来安然度个小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