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之水
内容
试读章节

1

冯乐第一次见到艾原原,是在重点作者改稿会上。这个会的“重点作者”是从全省范围遴选出来的,目的是抓一批有潜力的影视和舞台剧本,也包括有可能改编成影视和舞台剧本的小说。“重点作者”们带着自己的初稿,在这儿一边修改一边神聊,闲时就喝喝小酒,看看风景,挺开心的。

主办这个短训班的是他们政教处。听起来有点怪怪的,政教处是学院行政部门,直接抓创作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处长陈怀民认为,只要有利于扩大学院影响,只要能拿到国家大奖,在不耽搁本身业务的前提下,工作就应该没有边界。那个国家大奖从上到下各级党委部门都在全力以赴,实际上就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学院这么多系科,各有各的专业,总要有一个机构来综合统筹。学院领导对此也颇认可。

冯乐是副处长贺兰三带去的。冯乐在学院毕业前写诗作文挺来劲,这也是他留校的有利条件之一。贺兰三作为处领导代表讲完话就走了,留下冯乐待两天,以示重视。

这是个山区农场,眼见得就要散摊,人心惶惶。招待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盖的房子,一溜平房,屋里跟屋外一样是泥巴地,墙上的青苔长到齐腰高。木头门窗早已破败不堪。整栋屋子,到处一股霉味。明显是好多年没有人用过了。找这么个地方开改稿会,省钱。

艾原原。水灵灵的一个小黄毛丫头,特清秀的那种,整天不声不响,怯生生的。参会的这帮酸溜溜的文人都喊她“费雯·丽”。还真是那么回子事。让冯乐觉得他们的一点才气都用在女人身上了。会上的几个女性,大都咋咋呼呼,女人本来就爱出风头,要是觉得自己还是什么“重点作者”,就更容易忘形。长得像费雯·丽却不声不响的艾原原就格外出众。

上了年纪的文学系教师老包是他们处请来帮着审稿的,谨小慎微,生怕出一点差错。盯人都像盯贼。大白天,一间房里只要是一男一女坐着,他就站在门口不走,手上拿沓稿子,胡乱翻着。夜里要起来几次,在面对面的两排房门中间过道上来来回回,而且脚步重重的,好让门后面的人知道,有人永远醒着。男女防范如此严密,再有贼心的人也没有了贼胆。

冯乐第一次跟艾原原说话是在食堂的厨房里。睡觉前去打洗脸水,厨房的地面给前面打水的人弄得湿漉漉的,地上本来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给水弄湿,滑得不得了,已经有人摔倒过了。冯乐去的时候见艾原原站在厨房门槛上发呆,不知如何是好,就说,把脸盆给我,也不等她答应,就从她手上拿过脸盆,进去,装满水,小心地走回来,她还在门槛上发呆。冯乐把水递给她,她嘴里咕哝了一声,应该是“谢谢”,转身就走了。

看着艾原原扭动着小蛮腰在长长的走廊飘然而去,冯乐用力摇摇头。他是院行政的干部,更应该为人师表,不该胡思乱想的。也许是这倒霉的山里太空太寂寞了。

接下来的几天是作者们互相阅稿,提建议。艾原原那篇,冯乐也跟着看了。故事很单纯:

班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请最要好的几个同学吃饭,都是班上的尖子,但考上的却只有班长。大家开始是一片祝贺,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片呜咽,后来就是放声大哭。

小说主人公是个女孩,就她没哭。她坐在班长旁边,陪着大家流眼泪的班长抓着她的手。班长一直对她好,只是从没有说出口。高考前有一次他们单独在一起,班长结结巴巴地问她会报考哪个大学,她说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问这个?班长脸一下红了,说,你报哪个我就报哪个。

现在班长如愿考上了,女孩的那个相同的志愿落空了。从来她的考试成绩跟班长不相上下,关键的这一次却考砸了。班长说没什么,复读一年再考,我在学校等你。她起初有点懊恼,很快就调整过来,她没有理由对自己没信心。

P9-11

后记

冯乐死于慢性肾衰竭。做了多半年的透析,没有等到能够与之匹配的肾来换掉已经衰竭的肾。住院以后他一直很安然,看不出有什么渴求和留恋,甚至还没忘记开涮我一回:肾病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我好歹凑上了个热闹,比你老兄强多了。

追悼会结束后,我跟陶然轻轻握了握手就赶紧走开了,连“节哀”之类都没有说,因为冯乐不配。陶然对我也很冷淡:看也不看我一眼。对这个事实上受伤最深的女人,我其实一直是冯乐的同谋。我无颜面对那双哀伤和怨恨的泪眼。

在等待吴桐树从国外回来的那半个月,心烦意乱的冯乐真的狠心跟陶然提出了离婚。这个受了一辈子欺骗的妻子,一梦方醒。她随后去了美国。女儿高中毕业那年,冯乐要了学院与美国一所大学合作项目的一个指标,让女儿去美国上了大学,然后女儿有了男友,然后在美国成家立业。冯乐正当盛年罹患绝症,他已临残年的父母的悲伤和自身不保可想而知。陶然回国送冯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让许多人心生敬意。

办冯乐后事的时候,我不肯起草悼词,不肯写挽联,也不肯代表冯乐的生前好友讲话。所有这些都本该是我责无旁贷的事,认识我们的人都知道冯乐生前可以无话不说的朋友只有我一个。但我横下一条心,一个字也不写,一句话也不说。倘若我写出和说出一个真的冯乐,他的在天之灵会恨透我,灵堂遗像上的他的笑吟吟的贼亮的眼睛,正洞察着我,让我不寒而栗;倘若我写出和说出一个假的冯乐,像世界上所有悼念的文字那样,则我自己的良心不肯答应。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任人说我薄情寡义。

在冯乐的追悼会上,U盘里那些我可能认识的女人一个也没有见到。艾原原知不知道冯乐的病和死,我没有打听。依我看,她不知道比知道好,抑或知道了没有任何表示比有任何表示好。最好是让冯乐能在她自己的记忆里也消失,没准死了的冯乐会更安宁。

却意外地见到了刘美丽。我跟她只有一面之缘,那还是很多年前在他们学院政教处召开的一个什么获奖作品研讨会上,她、冯乐被贺兰三使唤得上蹿下跳,屁滚尿流。追悼会散的时候,她站在门口,眼神还是那么单纯。等我走到她面前,她忽然没头没脑地说:这个人其实不算太坏。

简直就是个女巫。

好了,尽管活人的生活还将继续,死人的阴魂或许不散,但我的叙述是该结束的时候了。我所以做这样不辞其详、不厌其烦的叙述,并不是为了展览丑恶以媚低俗,也不是出于对冯乐曾有过承诺的道义。我所基于的仅仅是两点:

一是肯定冯乐的真实。他这一辈子都生活在谎言中,但至少留下了关于自己的真实的记录。尽管这与所谓勇气、即所谓知耻近乎勇并无干系,但毕竟留下了。而多数与他类似、甚至行径更为卑劣的人宁可把这种真实带进焚尸炉,让它跟自己的尸骨一起灰飞烟灭。

二是忽然记起曾经读到的一个《圣经》故事,翻出来,在《新约·约翰福音》第八章里找到了原文: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可惜,在我生活的世界里,这女人只会有一种下场,那就是被唾沫的石块淹没。因为,人们需要借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清白与高尚,而且越是恶贯满盈者越是需要表明。

我不是基督徒,对能不能“得着生命的光”毫无所谓,只是对一个永没有了“从此”的人,我做了跟那些本想加害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样的选择。也许对不起大家,但我只能这样做。

2014年3月15日—5月18日

目录

前言

艾原原

山丹丹

贺兰三

吴桐树

艾原原

后语

序言

冯乐死前的很长一段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看望,只有我一有空就去医院陪他。他刚入院的时候来看他的人很多,每天都络绎不绝,带着大包小包的少,多的是空手,但临走的时候他们总有种说不清楚的不自在,让我觉得自己特多余。我再迟钝也不至于这么不懂眼色,就赶紧告辞。后来就去得少了,除非冯乐给我电话,非让我过去。见了我冯乐特意解释,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几张购物卡罢了,像我这个级别,上面的数字能大到哪里?就是公开了也没什么,何况是对你老兄。你要用得着,回头都可以拿走。你知道我一向对什么有兴趣的,恰恰对钱的兴趣并不太大,当官的好处已经够多的了,要那么多钱没用。活到现在这个份上我全明白了,世界上凡是能用钱计算的都是廉价的,只有真情无价。他那时一定已经有了预感。他的病后来确诊为绝症,来的人果然就越来越少了。我最后去陪他的那次,趁着他前妻陶然出去给他买自费药的机会,他从他总是随身带着的手包里翻出一个U盘交给我。说:这些本来是我留着等哪天老得动不了了拿来打发晚境的,这辈子没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有几年倒是想过,老是憧憬未来,却不懂该活在当下,为一个又一个的别人活着,既没有现在也其实没有将来。以为自己活得永远都不会死,到了死的时候又好像从来没有活过。倒是比你老兄多见识了几个女人,就剩这点风花雪月跟你一争高下了。

冯乐断断续续地说着,惨然一笑:本来想让这些随我一起死掉的。想想还是给你吧,你应该用得着,你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吗,正好拿去当材料……这话你不爱听,是吧?那就拿去赚稿费,还记得我们在大学里说过的那点事吧?这可是些可以拿诺贝尔奖的材料,真要拿上了,我那一份归你,你不买不起房子吗?多少能凑上点。算是我对我们这辈子交情的一点小意思吧。

我是一个生性淡漠的人,但对冯乐的死,多少还是有一点感触。我没什么朋友,如果有,冯乐肯定算一个。他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过我,因为单位一时没房子给我,我和我妻子婚后的第一次做爱就是在他的单人宿舍里完事的。他跟我不一样,他喜欢抽烟,喜欢喝酒,喜欢帮人忙,可以想得到,这样的人也容易讨女人欢心。

我当然在心里暗暗嫉妒他,比如他的官运亨通,而且在油水肥厚的单位。还有他身边老有新的女人面孔。他生在“大跃进”年代,父亲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跃进”,长大以后他觉得俗,去掉一个“进”字,把“跃”改成了音乐的“乐”。但他父亲取的那个名字似乎更符合他的人生节奏。他的脑子和动作都总是比别人快半拍。大家正犹豫要不要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他的竞选宣言已经上了墙;大家正私下里打分评议校花,他已经给最后得分最高的校花寄出了情书;因此种种,我们给他编排了一个段子,作为主角的他本人亦极认可:某女艳冠群芳,拼死追求者无数,其中一王子型男最为靠谱,传说亲密接触已达零距离,言之者绘声绘形,如同亲见。冯乐从来置身事外,与此八竿子打不着边。一年后某女产子,生父为冯乐。此段子后来广泛流传。

一说起这些,冯乐就两眼放光,兴奋得不得了,完全不管我的感受。他那些道理一点也不新鲜:世界上两个最脏的东西,一个政治,一个阴道,都是男人最想搞的东西。而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权越大越能搞女人;权力与女人密不可分,你有权就会有女人;有女人,你就干什么事都特有劲,就会有更多的权;说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那倒未必,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那是笃定的;好的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这一边,荷尔蒙、虚荣和欲望,宛如烈火,至死燃烧,那一边悲悯、善与爱、人格修行,也可以永无止境,之类。

冯乐说这些的时候,我眼巴巴地耷拉着嘴角,恨不得踹他一脚。他能看出我的心酸,说,你就别写你那破小说了,谁看?试看今日之国中,多么精彩!除非有病,除非脑子进水了,除非被这世界抛弃,谁会去翻书?你怎么卖力也早不在读者的视野了。改行吧老兄,你多少有比我强的地方,虽说长得不好恭维,但大小也算是有点名气呀,这么虚度人生,我都为你不平。

冯乐这么说,其实是在显摆自己。他并不像他说的那样蔑视小说。他也喜欢过写小说的,在大学我们一起讨论过领诺贝尔奖时的致辞、表情、发型、衣着,等等。那时候我们雄心勃勃,都对诺贝尔奖馋涎欲滴,不像现在这样明白那根本是异想天开,于是就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毕业,我好不容易在省作协一个要死不活的刊物谋到差事;他留在了学院行政部门。他后来把所有的文学才华都用到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公文;一个是情书。他经历的几乎所有领导都很肯定他写的报告、讲话稿、经验总结;而他的情书又总是能打动各种女人的芳心,所以他两方面都春风得意,革命生产双丰收,什么都不耽误。

我是在冯乐的后事办完很久才忽然记起他死前交给我的那个U盘的。我的冷漠让我对跟自己不直接相关的公事和私事都没有太大兴趣。

打开U盘,先看到冯乐的一段话,说,下面的内容,是他和N位情人的隐私。可以大言不惭——他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记录堪称一个滥情时代社会流氓化的缩影。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对浪漫——其实就是对性爱作了N多诠释。不管怎样,作为一个绅士,他还是应该对她们的名誉负责,所以隐去了她们的姓名,代之以英文字母。他把这些故事交给他这辈子最信赖的朋友做素材,希望有一天这些真实的故事能以虚构的表象发表出来,从而能被她们看见。让那些从来就没有爱过他的女人看见了知道他也从来就没有把她当回事;那些给过他真爱的女人看见了知道他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他愿意这样。尽管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该是一部起伏跌宕的人生艳史。这个有着狗屎八字的家伙,由一大串女人参与的风流贯穿了他的一生。

我对官员的这类蝇营狗苟的八卦兴趣不是太大。不是说我的境界有多么高,反而恰恰是因为格调卑下。这样的八卦会让我心里很不平衡,我常常咬牙切齿地痛骂腐败官员,并不是心里有多么痛恨他们,而是因为我不是他们。不过,在我看来,冯乐跟他们并不完全一样。他在U盘里说的那些话,表明他虽然放荡不羁却并不都是逢场作戏,就像他常常借用的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话:我忠实于所有我爱过的女人。他在临死前背着他老婆把那些情感的债务托付给我来转达,希望“让那些从来就没有爱过他的女人看见了知道他也从来就没有把她当回事;那些给过他真爱的女人看见了知道他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我若是辜负他,那会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吧。作为他“最信赖的朋友”,我没有道理在这么大的事情上拒绝他。好在,他的这些记录,比起那些被揭露出来的仅仅只有纯粹的性交过程、夹杂着毛发、体液、亵物的同类的淫乱日记,多少有一点水准。

现在,我就按照冯乐用英文字母排列的名单,除了把叙述者改为第三者,又为了叙述的方便,把那些英文字母换成虚拟的名字,尽量不加修饰地公开这些故事。

内容推荐

陈世旭著的《一生之水》讲述的是:冯乐临死的时候,只有大学同窗一个人常常去看他。冯乐人缘好,爱帮忙,能力强,提拔晋升非常顺利,同时也很讨女人的喜欢。他快死的时候,看望他的人却越来越少,在他的葬礼上曾经喜欢过他的女人一个都没有来。冯乐临死的时候,把他和几个女人的情感故事告诉了他的大学同窗,他甚至希望大学同窗能够用虚构的表象发表,从而被她们看见。于是,小说接下来便主要讲述了冯乐与艾原原、山丹丹、贺兰三几人的情感纠葛……

编辑推荐

陈世旭著的《一生之水》的主人公冯乐作为一个并未完全失去自省精神的知识分子,在欲望的诱惑下总是难以摆脱精神上的困惑与危机。他一方面听从欲望的召唤屡屡背叛感情,另一方面又陷入道德律令充满内疚和自责。小说构思巧妙,创作笔法老辣,用意深远,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当代知识人灰色的身心状态以及与其对称的世态,引人自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之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世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4315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528512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