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以为分离是为了更好地重聚,成长却再也无法重来。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直面被命运抛在“孤岛”上的儿童,他们的眼泪比笑容更真实,他们茕茕孑立的身影、需要保护的眼神敲打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留守”二字包含太多负面信息,会反噬孩子的自我。他们不是问题儿童,大人才是问题所在。南方周末编著的《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旨在帮他们撕下“留守”标签,书中收录的几十篇“留守儿童”日记感人至深,马伊琍等社会爱心人士也在书中撰文吐露心声。

内容推荐

和父母在一起,这是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朴实而奢侈的愿望;创造条件在一起,这是所有相关方,复杂而迫切的责任;你我在一起,全社会微小的推动,可以汇成合力。

“留守”的标签,会反噬孩子们的自我。身心健康而有创造力的儿童,才是家庭与国族的终极希望之所寄。儿童权利植桶于孩子天性,更植根于成人基于入性的真实行动。

南方周末编著的《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是为中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而作。这本书直面全国各地农村中被命运抛在“孤岛”上的儿童,他们茕茕孑立的身影、需要保护的眼神敲打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他们的日记和书信里,满满都是对家人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

目录

总序 呼唤更人道的价值排序

序言一 为了“在一起”

序言二 留守儿童的历史记录与政策的历史转折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国家行动】

 从被忽视,到顶层设计——三十年两代人留守史

 多方发力,破解留守儿童工作难题——专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地方样本】

 湖北:从解决温饱到心理矫正——免费午餐第1县的攻心难题

 贵州:大山里的图书馆——“我想到的办法,就是多读书”

 安徽定远:留守儿童寄宿制样本——让老师变成“代理家长”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特别关注】

 “罪童”——在工读学校里留守

 谁能守护2800万留守女童——319起性侵案:可怕的性安全教育盲区

 那些“留在学校的儿童”——“一个人”的心理世界

 千里寻母之后的选择题——“这一次,她决定再也不离开了”

 正在消失的“洋娃娃”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公益力量】

 马伊琍:哪有父母愿意离开孩子

 “做,总比不做好”——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

 “每个人,都不应该是一座孤岛”——写给留守儿童的“家书”

 留守儿童健康之家夭折——专业化缺失下的速死

 邓飞:建设比愤怒更富价值

 谭晶:那些与我生命交汇的孩子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留守心声】

 留守儿童日记选:我最喜欢骑在爸爸宽大的肩上

 廖伟棠:“孩子是容易被忽略、被牺牲的一群人”

 邬霞:打工诗人与留守儿童的轮回

 张洁:90后“牧羊女”的回家路

 邹小雪:问题少年知返记

 刘岚:离别,为了不再漂泊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影像纪录】

 孩子,愿你的前路不再孤独——摄影师和留守儿童生活了几天

 闲置校车、网吧和狗——纪录片里的留守儿童

 农民的孩子只能是农民吗?——作家春桃的皖西调查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政策建议】

 公立学校无法进,打工学校名难正——三百公里上学路

 农村留守儿童,不算最惨,还能更好

 “‘留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救助儿童会

 他山之石:建立多层次的儿童保护网络

【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数字表情】

 留学儿童数字密码

 留学儿童“画像”

 谁在监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如何变为社会焦点

试读章节

从被忽视,到顶层设计——三十年两代人留守史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怎么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我从事这项工作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

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南方周末记者赖竞超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做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因为孩子们需要她,因为她也曾经是留守儿童。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数亿中国农民自主或被迫选择进城,融人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他们割舍的,是渐渐瓦解的传统乡村,年迈的父母,还有孩子。

贵州毕节,一个西部的贫困城市,接连酿出了五名幼童闷死垃圾箱、四名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等惨剧。

极端事件虽是少数,但摆在眼前的是惊人的数字。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测算,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留守儿童。这个相当于英国全国人口数的巨大群体,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

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阻止悲剧重演、历史轮回,不仅事关国家的现代化,更事关民族的未来。

这注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社会福利,更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中城乡二元割裂,地区发展差距等诸多矛盾的缩影。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首次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顶层设计。文件明确提出,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实现“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

一个月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如果再有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当然要问责,要视情节和后果,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不要再被遗忘了”

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是一个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

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留守儿童39名,孤儿两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打破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

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有那么一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须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

黄湘洁的父亲黄云生清楚地记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后的一两年,家里困难得揭不开锅。“要是懒一点,就吃不饱。”

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1992年,段成荣到内蒙古去考察,当地县市官员告诉他,打算召集一批农民送到外面去打工,“能赚钱回来”。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

黄云生成了全村第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他的三个孩子也成了村里第一批留守儿童。P3-5

序言

呼唤更人道的价值排序

南方周末编辑部

本书,为中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而作。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一次从顶层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觉得该做点什么。

我们心怀柔软,奔赴全国各地,直面一个个“孤岛”中的儿童。他们的眼泪比笑容更真实。带着泪水呐喊并非最痛者,骨肉重逢时沉默如陌人,孩童在无望中相约自杀才是彻底的绝望。

孩童的呐喊,不能如荒原呼告,泥牛人海。对父母亲情的渴望,是出自老天对人的定义。生而为人,在亲子之爱中得到滋养,生命才不致残缺扭曲,社会才有起码的温情与天理。

我们怀揣疑惑,拜访民政部长与各地官员。不是去尖锐逼问,而是为了沟通与对话。我们了解到,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们,对这6100万孩子能担当起何种责任,正在做什么样的工作。

触摸那些仍在加剧的情感、性格甚至身体创伤,我们想说:对这6100万孩子,“留守”这两个字中包含了太多负面信息,会反噬他们的自我。他们不是问题儿童,“大人”才是问题所在,其中,尤其是父母“大人”。

我们不只是为了呈现凡夫所畏之“果”,更是为了探究菩萨所畏之“因”:

究竟怎样的“生计所迫”,使父母必须与骨肉分离?

假如城乡二元真有特殊原因,“特殊”何来,还将存续多久?

城市化曲线为何那么陡峭,是否只有单向城市化一条路?

最重要的是,政府、社会、父母,必须从哪里开始改变?如何保证悲剧不再重演、代际留守的命运停止轮回?

困难摆了那么多,如果这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相比于更高的收入,更充实的国库,6100万健康的儿童,当足以成为冲破重重障碍的理由。最核心的,要破除成人世界的短视与深植内心的贪执。

就是现在,就在当下。孩子们已等不起。

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应该有更人道的价值排序。更何况,身心健康而有创造力的儿童,才是家庭、国家与民族的终极希望之所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派丁玲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大会,这是新政权对幼者的人性承诺。

199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接受了包括“儿童享有与家人团聚的权利”在内的一整套文明话语。

儿童权利植根于孩子天性,更植根于成人基于人性的真实行动。我们从国家的顶层设计看到了希望,我们从全社会的关注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欲以微薄之力,携手于你,贡献于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南方周末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5443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6183589
中图分类号 D669.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