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场所隐私权研究--场所隐私权理论的产生发展确立和具体适用(民商法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场所隐私权研究——场所隐私权理论的产生发展确立和具体适用(民商法学家)》由张民安主编。为了让我国民法学者了解场所隐私权的一般理论,为了让我国民法学者了解私人场所隐私权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一般理论,为了推动我国民法学者对场所隐私权理论的研究,笔者同时在所主编的《民商法学家》(第12卷)和《侵权法报告》(第9卷)当中对场所隐私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其中的《民商法学家》(第12卷)集中讨论场所隐私权的一般理论,诸如场所隐私权的性质、场所隐私权的历史发展、住所隐私权、监控时代的场所隐私权等;而其中的《侵权法报告》(第9卷)则集中讨论公共场所的隐私权,诸如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学者关于公共场所隐私权是否存在的争议,监控时代的公共场所隐私权以及公共道路上的隐私权。

内容推荐

张民安主编的《场所隐私权研究——场所隐私权理论的产生发展确立和具体适用(民商法学家)》详细介绍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所确立的并得到当今两大法系国家法律所承认的场所隐私权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场所隐私权理论的产生、发展、确立和具体适用,公民住所和庭院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视觉监控时代场所隐私权的合理期待,新科技时代的场所隐私权的保护,等等。本书对我国民商法学家、法院和立法机关研究场所隐私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前沿,案例丰富,适合民商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律师及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对我国的司法人员及立法机关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编 场所隐私权的一般理论

 场所隐私权研究

一、隐私权在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的产生

二、场所与人的关系

三、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分理论

四、私人场所权和公共场所权的界定

五、法国私人场所权的性质:私人生活受尊重权

六、美国私人场所权的性质:从私人场所财产权到私人场所隐私权

七、我国私人场所权的性质:从私人场所财产权到私人场所隐私权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在21世纪的发展——以隐私、科技和情感为视角

一、导论

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与高科技监控措施

三、重新界定“隐私”一词

四、结语

 场所对于公民隐私权的影响——对Katz v.United States一案的评析

一、导论

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场所隐私权的态度演变

三、私人场所与公共场所区分理论的相对性

四、Katz v.United States一案的判决

五、对Katz v.United States一案的评析

六、结语

 社交网络、政府监控与隐私的合理期待

一、导论

二、第三方当事人理论和公共曝光理论的历史背景

三、马赛克理论及政府执法人员对公民所实施的长期监控行为遭到反对

四、ISP与第三方当事人理论

五、结语

第二编 公民的住所和庭院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隐私权:《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对公民住宅隐私权的保护

一、导论

二、公民住宅在《关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中享有的超级地位

三、住宅例外原则的心理学理论渊源:重新审视隐私权、人格权和隐私期待

四、住宅享有优先地位在政治上和历史上的理论基础

五、废除实体住宅在《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中的优先地位

六、回顾有关公民住宅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意见和注意事项

七、结语

 个人庭院:《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对公民公共场所安全权的法律保护

一、导论

二、混乱的理论:《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对

公共场所的法律保护

三、庭院理论

四、个人庭院理论

五、个人庭院理论的适用

六、结语

第三编  电子视觉监控时代的场所隐私权

 技术增强的视觉监控与《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精密性、可得性以及隐私的合理期待

一、导论

二、《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场所隐私权的规则

三、科技:精密性和可得性

四、隐私期待:搜寻和获取到的信息

五、结语

 电子视觉监控与隐私的合理期待

一、导论

二、政府执法人员能够利用的科技以及对公民隐私权造成的风险

三、关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涉及《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监控案件的分析

四、美国地方法院如何考量电子视觉监控案件

五、《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对电子视觉监控行为规定的标准

六、结语

 公民的隐私权与视频监控

一、导论

二、隐私权的历史

三、对外国和美国经验的分析

四、州实验室

五、限制视频监控的立法建议稿及其评述

六、结语

第四编 新科技时代的场所隐私权

 Google对公共街道的监控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

一、导论

二、背景

三、全面监控

四、数字身份权:为受到全面监控影响的公民提供的

侵权救济

五、结语

 网上摄像头:互联网街景地图技术要求重新审视公共场所隐私权观念

一、导论

二、美国隐私权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的司法判例

三、法律分析

四、结语

 脸部识别技术监控:《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关键问题

一、导论

二、脸部识别技术的运用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三、当涉及搜查行为和扣押行为时,政府将会通过你的脸部识别你的身份

四、构建脸部照片数据库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五、脸部识别算法系统:对合理根据标准的挑战

六、结语

 飞行员和航空旅客的空中场所隐私权

一、导论

二、历史背景

三、值得保护的飞行员和航空旅客的空中场所隐私权

四、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五、结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场所隐私权研究--场所隐私权理论的产生发展确立和具体适用(民商法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民安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57440
开本 16开
页数 5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2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698
CIP核字 2016156472
中图分类号 D971.23
丛书名
印张 3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5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