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秋鉴借吾妻镜(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钟叔河编著的《千秋鉴借吾妻镜》初版在《骆驼丛书》中,这该谢谢老友朱正,是我“伸着脖子让他拉”(原序中语)进去的,一转眼快三十年了。

全书十八篇,介绍了十七个人早期from east to west的二十种记述,从康熙时因海难获救遍历西洋的谢清高晚年口述《海录》,到光绪时随丈夫先后居留日本意大利的单土厘所作《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都很有一点看头。

内容推荐

《千秋鉴借吾妻镜》是著名学者钟叔河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全书十八篇,为作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所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各本的前言,介绍了1840至1911年间十七个人考察、游历欧美后的著作,从康熙时因海难获救遍历西洋的谢清高晚年口述《海录》,到光绪时随丈夫先后居留日本意大利的单士厘所作《归潜记》,都很有价值。

目录

重印序言

两千年岁月,五万里行程

远东人对泰西的第一印象

在第一面飞舞着的龙旗下

为西学渐而奋斗的一生

最早的世界博览会游记

一位技术专家走过的道路

待凭口舌巩河山

主张开放是为了进步

走遍世界去尝百草

海云凝望转低迷

一个同文馆学生的观察

巴黎公社的目击者

曾经沧海,放眼全球

用夏变夷的一次失败

一卷西洋风俗图

千秋鉴借《吾妻镜》

老来失计亲豺虎

从闺房到广大的世界

试读章节

两千年岁月,五万里行程

《海录》和《乘槎笔记》

哥伦布以前,海洋环绕的亚欧大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整个世界。中国在极东,欧洲在极西,隔开五万余里;相互而言,都是"远在天边"的"世界的尽头"。

那时候,在世界上旅行是不容易的。庄子《逍遥游》描写鲲鹏变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真是汪洋恣肆,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当笔锋转向人间世时,连他也不能不如实地承认:"适百里者宿舂粮(去百里外的地方,得在先天晚上预备干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去千里外的地方,得提前三个月准备口粮)。"这就是当时出门旅行的实际情形。

然而,人决不会永远甘心被局限。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世界变得宽大一些、丰富一些,希望能够了解别处的情形,得到别处的经验。于是,随着贸易和财富、国家和权力的出现,就有了长途转运的商人,有了交通联络的使者,有了走向世界的旅行家,也有了对于远方外国的好奇和希望。

关于西方世界的情形,中国在远古就有过不少传说,如周穆王会见西王母之类。可靠的史料,至少可以上溯两千年。但直到一百几十年前,才有人亲自到欧洲记下自己直接观察的结果-这就是《海录》和《乘槎笔记》,在此处合印为一册的两部书。

《海录》由一位盲人于一八二〇年口述,经别人笔录整理而成。《乘槎笔记》则是一八六六年开始到欧洲游历的人的日记。论出世,《海录》在《乘槎笔记》之前;论内容,《乘槎笔记》却在《海录》之上。

《海录》的口述者谢清高,广东嘉庆州(今梅县)人,年轻时在海上遇险,被外国商船救起后,留在船上工作。此后十四年中,他遍历南洋、印度和欧洲;后来回国,不幸失明,在澳门以口译为生。他的乡人杨炳南,听到他所谈海外各国的事情,多为过去书籍所未载,觉得很有价值,于是将其记录整理成书,刊行于世。此次据《海山仙馆丛书》和《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两本校勘,酌予分节标题,并重订目录。

《乘槎笔记》的作者斌椿,是一位老年满族官员。他出身汉军旗,当过知县,能文能诗,关心时事,跟地理学家徐继畲、大数学家李善兰等是朋友。同治三年,他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请去"办理文案",开始接触洋务、洋人。同治五年,总理衙门派同文馆学生出洋游历,需要一位"老成可靠之人率同前去"。六十三岁的斌椿担任了这个差使,"身之所至,目之所见,排日记之",后来整理刻印,以《乘槎笔记》书名传世。此次据原刻本校点排印,除二月十八日记新加坡土人删去四十字,四月二十三日赴英王宴舞宫会宴感想删去二十九字外,完全保持原貌,只增加了月份标题和目录。  在《海录》和《乘槎笔记》之前,中国人关于欧洲的记述,全部得自传闻,从来没有过直接观察的**手材料。这两部书一前一后,跟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相距不过二十年,正值中国人从闭关锁国状态中惊起,开始面对剧烈变化的世界之时。它们标志着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又一块里程碑。

经过了两千年岁月,才终于从东头走到西头,走完这五万余里行程;这真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一条漫长的道路。P1-4

序言

本书初版在《骆驼丛书》中,这该谢谢老友朱正,是我“伸着脖子让他拉”(原序中语)进去的,一转眼快三十年了。

全书十八篇,介绍了十七个人早期from east to west的二十种记述,从康熙时因海难获救遍历西洋的谢清高晚年口述《海录》,到光绪时随丈夫先后居留日本意大利的单土厘所作《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都很有一点看头。

这些记述,都成了《走向世界丛书》一九八○年初面世的单行薄本,十八篇原是各本的前言。

那时刚恢复工作,急于出书,只想能多有几个人来读这些“写西洋的古文”。所以十八篇都写得比较“散”,比“文”,也比较短,都不过几千字。尤其是开头十篇,分节处以“××”隔开,小标题也没有加,完全是随笔的写法。

但歪打正着,这些单行薄本倒一炮打响,很快便被大家接受了。

丛书列入了国家规划,随即重印,精装合订,前言却开始面临“学术化”、“规范化”的压力。黎澍先生叫将新写的前言先交《历史研究》发表,便建议勿再以“在第一面飞舞着的龙旗下”这类文句为题。“学术文只要学术性,不要文学性。”他说。

于是,《历史研究》首刊的《论郭嵩焘》便长达四万言,有史料有考证有论说,还有引文有注释,像模像样地成了学术论文,丛书全文转载,标题还是《论郭嵩焘》。这十八篇,新版也全都照此“规范”改写,学术性增加了多少不好说,字数则从原来的共计十五万字增加到了三十三万字,翻了一倍多。前言也改称叙论,加上新写的七篇,成为另一本四十六万字的新书——《从东方到西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一九八九年出版,二○○二年又重印了一版。

如今本书亦将重印,若持与叙论集相比,从黎澍先生的角度也就是学术性的角度看,叙论集也许居先,至少文章长些材料总会多些: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也就是可读性(文学性不敢说)的角度看,则本书可能更胜一点吧,我想。

二○一五年八月三十日。钟叔河于长沙

[附记]“千秋鉴借吾妻镜”是黄遵宪的诗句,意谓史书和史事可作千秋万世的借鉴。《吾妻镜》为日本古史书名,即《关东通鉴》。传说武尊皇子东征渡海,风涛大作,有橘姬投海祷神得止。及凯旋,皇子东望叹日,“吾妻独不能归乎”,后人遂称关东为“吾妻国”。东京又有“吾妻桥”,亦一名胜古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秋鉴借吾妻镜(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叔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7733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523464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3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