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福克纳传
内容
试读章节

一 像邮票那样大的故乡的土地1897.9—1925.7

威廉在学校里的成绩越来越差,他经常逃学,耽于幻想。开始把自己所读过的与设想出来的故事串在一起,煞有介事地讲给小朋友听,好像那是真事一般。他的一个表兄弟说:“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当比利告诉你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你永远也不知道那是真的还是仅仅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①

1914年夏天,福克纳与一个比他大四岁半的大学生相遇。这件事对他进入文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个青年的名字是菲尔·斯通,当地一个律师兼银行家的儿子。斯通家与福克纳家也是世交。菲尔的父亲在当地被称为“将军”。当然,这军衔和“老上校”“小上校”一样,都仅仅是内战后南方流行的一种社会上的尊称。菲尔“将军”每年11月都组织一个狩猎队,上附近的塔拉哈契河洼地去猎鹿和熊,并围在冒烟的篝火旁吃烧烤,喝酒,讲打猎故事,特别是讲一只绰号叫“老拐脚”的聪明的大熊的故事。福克纳少年时期便参加狩猎队进过森林,听了不少这样的打猎故事。

菲尔·斯通当时刚在耶鲁大学取得学士头衔,他在那里专攻英国文学与希腊文学。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家乡的密西西比大学取得了第一个学士头衔。他还将进一步修法学,以便取得律师资格。对于福克纳来说,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菲尔对威廉说,“莫德小姐”(也即是福克纳的母亲),对菲尔的母亲说,比利在写诗,可比利不知道这样写对不对。菲尔愿意帮助比利,希望比利能把自己写的诗拿给他看看。菲尔读过这些诗之后,觉得它们本身虽然不特别好,但是仍然为之感到惊讶与激动。菲尔后来说:“任谁都可以看出来他有真正的才能。那完全是显而易见的。”②

那年整个夏天,菲尔充当了福克纳的文学导师。他们二人总是坐着斯通那辆史蒂贝克牌老汽车驶往乡间,然后下车在树林里散步。他们一边走菲尔一边讲。菲尔也会带小朋友到自己家小山上内战前盖的大宅里去,那里,二楼有个丰富的藏书室,里面关于内战史的书籍特别齐全。他们也会坐进菲尔的卧室,菲尔给小朋友讲萨克雷、狄更斯、斯温伯恩和济慈,讲他在耶鲁的生活,讲当时受到崇拜的爱尔兰大诗人叶芝。菲尔除了英国浪漫派诗歌之外也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意象主义诗歌以及康拉德·艾肯的诗、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有所了解。菲尔会把一摞书塞在史蒂贝克汽车里。让福克纳开到乡间去念上一天。这是他所指定的必读书。斯通要福克纳特别注意斯温伯恩,注意他音乐性很强、有感官刺激、崇拜美、厌恶人生庸俗行为的诗歌。福克纳后来写道:斯温伯恩似乎和自己一起坐在那辆汽车里,“从我青春期的受折磨的荆棘里跃动而出,像一个拦路抢劫的大盗,使我成为他的俘虏”。  福克纳对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沉迷使他越发不能忍受学校的刻板生活与枯燥课程。1915年,在“为了玩足球”而再次硬着头皮进学校之后,他终于彻底休学。他只上到十一年级。祖父怕他游手好闲进入邪途,便安排他进自己开的第一国家银行里当小职员。他经常偷喝祖父的酒。后来他俏皮地回忆道:“体验到了他的酒的医药价值。祖父还以为是看门人干的好事。将此人狠狠地整了一下。”②

当时占据着威廉·福克纳心灵的可以说有三件事:文艺创作、爱情与战争。除了结识菲尔·斯通之外,他在1916年年底与密西西比大学一年级学生本·沃森交上了朋友,并因此经常在大学里活动,虽然他不是该校的学生。他有两幅绘画作品被学生年鉴《老密西西比》第二十一卷采用,这是他最早发表的文艺作品。在爱情方面,他与埃斯特尔的感情进一步发展。由于威廉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家长奥尔德姆不赞成女儿与他结合。埃斯特尔与一个叫科内尔·富兰克林的律师订了婚。埃斯特尔倒是愿意和威廉“私奔”的,但是威廉不想这样做。结果,1918年4月,他少年时代的女友与别人结婚,并且去了夏威夷。在战争方面,1914年开始的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17年4月6日,美国宣布参战。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狂热情绪,福克纳也不例外。1953年11月他回忆道:“我当时还没有想到要从事创作。我对前途想得不远。我见到过一架飞机,满脑子都是鲍尔、伊梅尔曼、贝尔克、居内梅、毕肖普③这样的名字。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有朝一日我长大了,或自由了,也可以去法国,接受勋章,显赫一时。”④他曾在本地报考美国空军,因为体重与身高都不够标准而未被录取。

1918年4月,失恋的福克纳来到菲尔·斯通就读的耶鲁大学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纽黑文,投靠他的文学导师,并在那里一家连发武器公司当了两个月的记账员。6月,他去纽约市,英国皇家空军的加拿大空军飞行队正在那里招收新兵。他冒充是英国人,说自己姓Faulkner,从这时开始他停止用祖传姓氏的拼法:Falkner。他的家庭联络人是母亲莫德·福克纳,现住密西西比州奥克斯福。他根本不提他的父亲。6月中,他被皇家空军接受。7月9日,他在加拿大多伦多新兵训练站报到,开始作为一个学员接受训练。目前保存下来福克纳最早的一封信即是1918年9月6日他从加拿大安大略省写给母亲的那封信,里面说:“我收到纸了,还有浴巾、香烟和袜子。真开心,又重新见到那熟悉的‘商业趣味’了。天气仍然很冷,我穿上了我所有的球衫和衬衫。我得把它穿在我的军用衬衫下面,因此我看上去就成了这个模样①。今天有个人说,这种生活显然对我很合适,我得到了那么多。……托德中尉不在这里;他是军官,因此不用上地面学院。他在上航空学校。我希望,我们两周内也会去那里。”②

福克纳有没有圆了他的驾机上天的梦呢?福克纳复员后常对弟弟们讲,自己如何独自驾驶飞机在空中翻筋斗,降落时飞机如何被卡在一座飞机棚屋顶上,他腿上、鼻子上又如何如何受了伤。他也说过,自己是在法国空战中受的伤③。直到1946年2月1日,他在给考利的信中仍然含糊其词地说:“我不喜欢你所写的那段话,因为这让我显得比自己原有的形象更加高大……这件不幸的事故不是战斗造成的,而是(用个委婉的说法)由于‘驾驶舱病症’,即我自己的愚蠢。我至今仍然认为,虽然我受伤了,但我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小得很。”④

不过,据布洛特纳考查,当时受训的学员,一定得结束在多伦多航空学校的课程后,去多伦多西北五十英里的波顿军营,或是一百三十英里以外的别的军营,才有可能驾机上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8年11月结束的。战争结束时,福克纳所属的四十二班仍然在多伦多,并未去波顿军营。因此,据认为,他们与飞机的关系,无非就是在铁皮机棚里帮助转动卡住的发动机的螺旋桨而已⑤。而他的弟弟默里,参加美国海军之后,被派到法国作战,却真的在11月1日的战火中受了伤。12月初,威廉·福克纳坐火车从多伦多回到老家。他留了小胡子,走路一瘸一拐,穿一套英国军官服,肩章上是中尉的星豆,还夹着一根英国式的短手杖。这一切,毋宁说是为了满足福克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在镇民面前,他不再是“小比利”了。他是见过世面的,他到过欧洲,受过伤,他头上皮肤里至今还嵌着一块金属片呢。他在广场上散步遇到些毛头小伙子,他们都会尊敬地向他致意。这时候,福克纳开始讲入他一牛的第二十三个年头。P10-12

目录

原版序

一 像邮票那样大的故乡的土地1897.9—1925.7

二 自我流放者的法国和英国1925.7—1926.9

三 戏拟“初级读本般的风格”1926.9—1929.1

四 迟来的婚礼1929.1—1929.10

五 罗温橡树别业1929.10—1930.10

六 女儿之死1930.10—1931.2

七 “把南方从带衬箍的裙子里解放出来”1931.2—1932.10

八 与好莱坞的合作1932.10—1935.3

九 情侣1935.3—1936.10

十 “我仅仅是一个喜欢讲讲故事的农夫”1936.10—1938.2

十一 家庭生活1938.2—1939.1

十二 为朋友两肋插刀1939.1—1940.4

十三 卡洛琳大妈1940.4—1942.5

十四 签约华纳公司1942.5—1948.9

十五 与海明威的芥蒂1948.9—1950.8

十六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1950.8—1962.7

结语

福克纳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福克纳作品目录

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序言

这本书应该更早就交稿的。由于《押沙龙,押沙龙!》的翻译过于艰难,笔者久久不能脱身,写书的事就只好顺延了。酝酿时间长些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有些问题并非多几个月甚至多几年就可以解决得更好的。好在本书作者无意充当“The Grand Inquisitor”(大审判官)。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目的毋宁说是较为单纯的。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介绍到我国已有若干年,但是对其认识却似乎总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层面与狭窄的角度上。就笔者本人来说,对福克纳的认识也是从褊狭到较为广阔的。笔者译过福克纳的几部作品,为了写书,也尽量多地阅读了福克纳其他作品以及有关资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便是这些经验的一次汇报。当然,汇报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必然摆脱不了笔者个人思维活动的印痕:比方说,对福克纳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叙述描写的方式、语言,对福克纳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笔者的叙述里,总难免带有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思维定式与感情色彩。但是笔者想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务必让事实说话,不随便作结论,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处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中生活与写作的真实的福克纳。

这本书当然仅仅是可供读者选择的有关著作之一。近年来,福学专著出版了不少,至于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即使是用中文写成的专著就有多种(见“主要中文参考文献”),它们对了解福克纳多多少少都有帮助。当然,要真正了解福克纳,最好的办法还是反复研读他的代表作品。这也是福克纳自己推荐的方法。

本书的写作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并因此得到相关的方便与帮助。特在此表示感谢。

李文俊

1999年12月

内容推荐

福克纳创作生涯近4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20多篇,还有诗歌、杂著多种。

李文俊著的《福克纳传》按照编年详细地介绍了作家坎坷、贫穷而又光辉的一生。在每章节的结尾,还附上了对作者在这一时间段代表作的专业解读和评述,涉及的作品包括《蚊群》、《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野棕榈》等15部。

编辑推荐

纪念福克纳诞辰120周年,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权威作品《福克纳传》!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莫言、余华,都视他为写作上的老师!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坛巨擘——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详细的人物生平代表作品解读,全面深入了解福克纳及其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福克纳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文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52818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2016311772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533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