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历史(民国其实很有料)
内容
试读章节

黎元洪说:“不要害我!”当起义军把他从床下揪出来,他说:“不要啊,等北洋军一到,那我这小命不就完了吗?”革命党人用枪指着他的头说:“你干不干?”黎元洪还没说话,就被架到了都督府,做了武汉的首义都督。等到革命大势已成,他赶快就任都督,说:“唯有革命可以救天下啊……”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揪着把辫子给剪掉了。辫子被咔嚓了后,黎元洪摸着自己锃亮的脑袋瓜,说:“有点像个罗汉!”

1911年武昌起义前,湖广总督瑞澂听到了风声,和师爷商量对策。瑞澂说:“现在外面造反的风声越来越大,怎么搞?”师爷挠了挠头说:“造反需要有子弹,我们把军队的子弹上缴,再限制一下刀具的购买,就好了。”于是瑞澂下令:从7月26号起,武汉所有刀具店都必须有营业执照,购买五把刀以上的顾客,一律采取实名制。

武昌起义了,炮火烧到了都督府,这时湖广总督瑞澂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劝他跟革命党革命一把名垂千古,但最后瑞澂还是感觉名垂千古也不如活命来得实在,决定在后花园墙上打个狗洞钻出去。从洞里钻的时候,还算有点绅士风度,说女士优先,让老婆和孩子先走。

瑞澂的夫人爆料说,瑞澂其实生性胆小,是个文官,而且不懂军事,更别提打仗了。因为身世显赫,是大学士琦善的孙子,小时候和劳子乔、岑春煊并称“京城三恶少”,没干过多少好事。后来家里给他托关系走后门,才做了封疆大吏。革命时,瑞澂的出逃,给高官显贵们开了率先出逃的先例,一时间逃跑也成为一种运动。

孙中山小时候很不安分。他把村里神庙供奉的金花娘娘塑像的手指脚趾,一根一根地扭断,说要看看神仙流不流血,把村子里的老太太们吓了个半死。后来他直接跑到庙前每天弄点祭品来吃,他母亲骂他,他就噘着小嘴抗议:“那是个死菩萨,她不会吃东西,为什么不让我这活菩萨帮她吃掉呢?”他母亲哭笑不得。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最开始很少有人理解。他屡次在中国发动起义,清政府把他列为全国通缉犯。孙中山先是跑到了日本,后来又跑到了伦敦,结果在伦敦被抓住了。“伦敦事件”后,连康有为也觉得把自己的名字和孙中山连在一起,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康有为的弟子麦孟华也把孙中山说成是“一个盗匪、会党分子,使中国丢尽了脸的人”。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成立的时候,成员只有一千来号人,不仅入会的盟约名单得烧掉,为了防止清政府的暗害,还得有暗号。两个人见面的时候,一个人握着另一个人的手问:“何人?”回答道:“汉人。”又问:“何物?”回答说:“中国物。”接着问:“何事?”回答道:“天下事。”才开始往下谈。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借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千两百元给了那人。停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业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胜利。”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大家都听说他带回来好多华侨捐款。许多人把孙中山当成了财神爷,天天盼着他回到上海。等到孙中山一下轮船,还在老远的地方,人们就看见了他,跑过去围着他很直接地问:“这次回国带了多少大洋回来啊?”孙中山笑着说:“钱我没有带回来,带回来的只有宝贵的革命精神!”大家不约而同鼓掌欢迎。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闲杂人等走开!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的!”(P4-5)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不容易

第二章 洪宪帝制那些事

第三章 军阀逸事一箩筐

第四章 蒋家王朝再回首

第五章 抗日中的人和事

第六章 民国文人有个性

第七章 民国政坛多牛人

序言

微历史即用“微博体”的形式来记录历史。近年来,微博成为一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它具有精练、及时和适于传播等独特优势。对于评述历史来讲,微博同样是一个好工具。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耐心静下心来阅读冗长繁杂的历史巨著,因而造成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历史知识匮乏的窘况。“微历史”的出现,除了“微时代”的推动之外,更是民众自身的一种需求。因为它将微博体与历史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有限的字数里浓缩精华、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历史的可能性。我们无须非常集中的阅读时间,无须专门的历史或理论素养,在茶余饭后、公交车上,花费五分钟翻阅一下,就会有良多收获。

短暂的民国,却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在“中华民国”诞生之前,中国历史的车轮滚过了悠悠五千年,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可是中国一直停留于帝王专制的年代,尤其到了闭关锁国的清朝。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封建体制已经跟不上历史的潮流,眼看中国就要落到被瓜分的地步。这时,一群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站了起来,发动了辛亥革命,在黑胡同里跌跌撞撞地摸索,使中国开始走向民主的道路,也开始了他们精彩纷呈的表演。

民国已成往事,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历史有无穷的趣味,让我们以“微博体”的形式,为你讲一讲那个刚刚走出黑胡同的年代,还原那些民国的牛人牛事,走近那些犟得跟驴一样的文人和那些令人捧腹的军阀。在那些陈年旧事中,让我们探索历史未干的痕迹,感受那个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乱世。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从“微”处入手,抽丝剥茧,揭开一段段民国人身上的历史细节,以“微博体”的形式向你还原那段趣味横生的历史。本书将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具有民国特质的人,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一一复活,使你仿佛置身其中。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彪悍性情和生猛论调,都触手可及,他们身上有着深刻的民国烙印。

民国虽短,却气势恢宏。那个年代风云际会,很清晰又很杂乱。民国就是硬生生地在杂乱不堪的盘绕中,承前启后。那段记忆仿佛已如隔世,但你读过之后却会感觉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民国就像一面尘封许久的镜子,本书帮你拭去历史的尘埃,还原那些人与事有些模糊的背影,使之清晰地显现出来。

本书以短忆长,却蕴含了一段段历史。奇闻逸事、露骨风情、市井流民……那样的年代,那样一群人,有血有肉,有理想,不失硬朗与趣味。本书语言风趣,引人入胜,但绝非八卦胡诌、无中生有。你在茶余饭后、公交车上花费几分钟时间,就能抚摸到那段民国的风骨,对民国有一个清晰而真实的了解。

内容推荐

清末到民国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丁振宇著的《微历史(民国其实很有料)》便是记录了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人和事,通过这一个个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段的人物小传奇,引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使读者能见微知著,管窥民国,去回味,去思索。

编辑推荐

丁振宇著的《微历史(民国其实很有料)》以短忆长,却蕴含了一段段历史。奇闻逸事、露骨风情、市井流民……那样的年代,那样一群人,有血有肉,有理想,不失硬朗与趣味。本书语言风趣,引人入胜,但绝非八卦胡诌、无中生有。你在茶余饭后、公交车上花费几分钟时间,就能抚摸到那段民国的风骨,对民国有一个清晰而真实的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历史(民国其实很有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振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50782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7044849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