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静的白桦林(黑鹤动物传奇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静静的白桦林(黑鹤动物传奇小说)》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细腻文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自然之子”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独具风格的动物文学创作,带有其本人对自然深厚的情感解读。其粗犷雄浑笔调下描绘的人与动物间的传奇故事,引领读者走入原始荒野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气象与文学的无限魅力。

书中考究地对涉及的野生动物、自然现象、民族风俗等,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知识普及。读者在享受阅读过程的同时,还能轻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内容推荐

《静静的白桦林(黑鹤动物传奇小说)》是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传奇小说系列之一。

书中《静静的白桦林》《饲狼》《母狼》《狼辙》四篇各具特色的小说,为我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草原狼的故事。它们忠诚,被草原老人养大的两头狼,从未遗失凶猛的野性,但它们却甘愿守着年迈的老人,为她看家护院,放牧羊群;它们机智,在冬季忍受饥饿侵蚀的老狼居然能一次次地令膘肥力壮的马匹步入“陷阱”而成为其腹中大餐;它们身上能迸发出无比伟大的母爱,为了保护幼崽,母狼会成为可吞噬一切的野兽,也能成为无声赴死的战士……

作者用四个和狼有关的故事,揭示了狼身上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高贵品德。它们身上所迸发出的情感与光辉,让人在过目之后啧啧称道。

目录

静静的白桦林

饲狼

母狼

狼辙

试读章节

静静的白桦林

巴图放下了枪。

看到这一切,它慢慢地后退两步,然后转身隐进了灌木丛中,灌木丛纹丝未动,竟然像波澜不惊的水面。它就像浸没在绿色的湖水中不见了。

巴图没有想到会遇到这头狼。

它出现时竟然一点儿也没有发现他。

他为自己可以与山林融为一体而沾沾自喜,当他接近猎物时,永远不会让它们发现,他不会发出哪怕一丝的响声,那些猎物以为他不过是一根树干,或是一块石头。

很小的时候他就在这片林子里寻找飞龙和松鼠,那时他并不比他的枪高多少。

那心事重重的母狼根本没有发现他的存在,他移动得很慢,脚步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且,他还在下风向。于是,当狼从白桦林中拐出来时,他和它就那样面面相觑。出于很多年在森林中生活的本能,巴图挎在右臂上的枪几乎是自己滑落下来,端在手中,那么顺理成章。同样的动作如果做出无数次,时间久了,恐怕那动作就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了。

准星框住了它两眼中间较偏上的位置,这么近的距离,他不会选择其他的部位。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右手的食指没有扣动扳机,那个动作其实如此的简单,只是轻轻地拨动一下那已经磨得发亮的金属机件。那应该是他这些年形成的连贯动作的最后一环。随后,他就可以慢慢地走过去,在猎物的旁边找个地方坐下,晒一会儿林地里温暖的阳光,然后抽出腰间的刀子剥皮。

母狼并没有移动,它也应该明白这么近的距离逃跑已经毫无意义,它静静地看着他。

他犹豫了一下,就是那么一下。

他放下了枪。

狼跑开之后他还没有明白过来那是为了什么。噢,也许是怕枪声惊动了河边的鹿。那是一头长着一副很漂亮鹿茸的公鹿,昨天在河边他错过了它。

枪声会惊动它。

他将枪重又挎在右臂上,风吹过白桦林,叶片发出清亮的响声,像森林中细小的溪水。

在朦胧的晨光中,白桦树干上那些黑色的结节像一只只黑色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

他去河边了。

那个春天,他打到了两头鹿。

那一年,男孩六岁,像一只赢弱的小羊,一阵风都可以把他吹跑。他还太小,林地是不会接纳那样弱小的生命的。

第二年,在那片白桦林附近,巴图又看到了那头母狼。

他知道是去年的那头狼,他可以辨别每一头动物,特别是那些从他枪口逃脱的动物。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以从他的枪口下脱身,无论是一头熊,一只狍子,还是一只飞龙,最终总会在他的枪声中灰飞烟灭。

不过,这头母狼辨认起来倒是容易一些,它确实与其他的狼不同,它脸颊的两侧长着与众不同的白色的毛领。

当然,这次很远,巴图没有机会举枪。它只是在林子里一露头,就发现了巴图,随后消失了。

巴图走过去,在白桦林间,他发现了一条灰白色的小径,那是经久地踩踏才会出现的小路。狼住在附近,这是它捕食或是取水时的路。它在这里筑巢看来已经不止一年了。

每天,巴图都会出现在河边的猎场上,整整三天过去了,没有一头鹿出现。

巴图在这天凌晨空着肚子早早地离开帐篷,在慑人的寒气中,他束紧了皮衣,试图抵御林子里砭骨的寒冷。

在清晨的寒气中,他慢慢地清醒过来。

他习惯地走在这种林地间依稀可辨的小径上,即使踏在断枝落叶上,他那套着鹿皮鞋的脚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天空在呈现出黎明将至前最后一抹恋恋不舍的幽暗,仅剩的几颗星星仍然没有隐没痕迹,像相互之间永不会理解的眼睛,在极高极远的天空中闪烁着清冷的光。

林地间似乎没有任何声音,但仔细听,又会听到有风掠过白松树的树梢时,细语般的低鸣。

所有的鸟儿都在梦中。P2-6

序言

去看风——在呼伦贝尔(代序)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去看风,缘起于与鄂温克族老师额日泰先生的一次饭后闲谈。

多年前,额日泰先生游历俄罗斯时途经蒙古国,住在一位朋友家中。一天早晨,蒙古国的朋友提议:朋友,去看风吧。

就这样,蒙古国的朋友驱车载着额日泰先生一路前行,穿越草原,直抵肯特山麓,坐在巨石之上,喝奶茶,吃羊肉,看风吹过松林,林中有潜行的野鹿低鸣。就那样,整整一天。

说得多好啊,去看风。

在这里我遇到一个难题,在蒙语中Salhiharah,确实是看风的意思,而将蒙语译成汉语,我尚不拥有能力寻获一个精确的对应词语进行表述。所以,在之前我曾把这件事写在自己新版《狼獾河》的序中,在那里,我只能写成《去听风声》。

蒙古语,这种归属于阿尔泰语系的古老民族语言,因其产生于拥有草原与高山的辽阔大陆,语言中拥有众多与万物自然息息相关的词语,那些词语在牧人之中口口相传,其中的深遂与优美似乎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甚至无法述诸笔端。在我为刚刚完成的关于蒙古马的长篇小说《血驹》做调查的时候,我就惊讶地发现,仅仅是马匹的毛色,就有将近三百余个不同的蒙语单词,极其详尽而贴切。当谈到白色的马时,可以拥有多种描述白色的词语,——Duntsagaan(海螺白)、Undguntsagaan(蛋壳白)……

我在草原中搜集关于蒙古马的历史资料时,多次寻访巴尔虎牧马人,那些苍老的牧人确实会Salhiharah,拥有看风的能力。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蒙古马群终日野放,行踪不定,马群中的儿马(种公马)会恪尽职守地看护自己的马群,牧马人一般十来天左右去查看一次即可。所以,这十来天中,马群可能已经跑出几十或者上百公里。每次我们要去寻找马群时,我都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年老的牧人,只需在早晨出了毡包站在风中观看风向,就能够胸有成竹地预测马群的方向和距离。一开始我还心存怀疑,但几次之后,我就不再有任何疑虑,因为每次只需上马向他们所指示的方向和距离骑行,必然能找到马群。

后来仔细想一想,他们这种近似神奇的能力,仅仅是因为终年生活在草原荒野之中,了解自然的微妙变化,通晓马匹的习性,所以每日查看风向,就足以判断马群所在的位置。

这就是Salhiharah的能力。

我的朋友乔旭强,一个年轻得让人有些艳羡的达斡尔族青年。在接触中,我注意到,他对痛苦的感知能力与常人不同。后来,了解了他的经历,也就释然了。他九岁开始就在大兴安岭南部森林中生活,因为贫穷所迫,迅速掌握了生存的技术。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已经用猎刀在雪野中跟野猪搏斗,在被野猪挑伤腰腿之后仍然将野猪杀死。那是真正的刀猎,而这舍命般的搏杀,只是为了获得生存的食物。他的身体里流淌着达斡尔人强悍的血。日常,他以自己雕刻的一些骨雕和木雕谋生,因其父及三个兄长皆精通雕刻技艺,自幼耳濡目染,又有长达十几年的森林生活经历,有幸目睹北方最后的狩猎文化,形成了他对森林和荒野的独特认知。他的作品结合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民俗传说及传统生活方式,随形而为,大巧不工,展现出浓郁的荒野气息和强悍的生命力。但是,他的作品拿到海拉尔的旅游商品店里,店家付给的费用简直少得可笑。最近刚刚从另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了他的一件牛肩胛上刻制的作品,这个朋友以三千元的价格从一家店中买回。其实这件作品只是年前他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不得不以三百块的价格出售的。

这个城市中过多的东西已经无法让他忍受,更多的时候,他愿意向我描述他理想的生活——在丛林深处拥有自己的木屋,每天在木屋中雕刻,带着猎犬去森林中狩猎。为此,他告诉我,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一定要送他一头最好的猛犬。

他只是希望回到能看到风的地方。

我曾经跟一个从未进过森林却天天在谈论荒野生存的朋友说过,如果将我、这个朋友,还有乔旭强投入北方的原始森林里,那么,这个朋友也许只能活三天,而我,也许可以活十天,但是,乔旭强,只要他愿意,可能永远在森林中生活下去。

初冬的一天,我们一起外出,刚刚走到室外,只是闻了一下外面的风,我就随口说道:“明天有雪。”

“当然会有雪,你怎么知道?”他的询问带着急于回到遥远故乡般的恳切。我怎么知道,我不清楚。我在草原上度过童年,而成年之后,我每年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大兴安岭丛林中的鄂温克驯鹿营地里。我只是知道如果第二天有雪,那么头一天的风会不一样,风中会带着一些含有一定湿度的滞重。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在悄然间也一直拥有Salhiharah的能力。

Salhiharah,对于我,是潜移默化的。

四月中旬,我接到鄂温克母亲芭拉杰依的邀请,让我陪她一起回到大兴安岭中的驯鹿营地,为小鹿接生。自从第一次在山林中迷路误入她的驯鹿营地,我们相识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被芭拉杰依视为最幼小的儿子,对于我,这是一种诚恳的接纳和莫大的荣耀。每年小鹿降生的季节,我都会去山上的营地,探望那里的鄂温克朋友。近几年,芭拉杰依身体日渐衰弱,已经无法在山上的营地里常驻,但每年驯鹿生产的季节,她还会上山。每次,我们总是相约同行,她愿意坐我的车上山,因为我的越野车更为宽敞。

但因为诸多事宜——讲座、领奖、参与新书的设计……这个春天我未能同芭拉杰依一起上山。  我珍惜每年在鄂温克营地中的生活,在那飞鸟不惊的国度里,小鸟儿会落在人的手上取食,凶悍的雕鸮枯立于树桩上虎视眈眈地扫视着林间空地,而黄昏,就在营地里,在品尝加了鹿乳的红茶的同时,可以听到夜鹰那如小铁锤敲打铁砧般美妙而隐秘的鸣叫声。

琐事终会完成,我和芭拉杰依相约六月再一起去山上的营地。

最初,我的电子邮件签名是“牧风于野”,2013年秋,我去吉林大学做一个讲座,在那里,不知道是主办方笔误还是刻意,在介绍我的海报上,他们用到了“沐风于野”。

回来后,我将自己电子邮件的签名就此改为“沐风于野”。

风,来去无踪、飘忽不定。在这北国的荒寒之地,风却拥有可怕的力量,在冬天最寒冷的日子里,呼啸的狂风之中,我随时都在担心我的房车会被狂风撕碎,在室外只是眨眼之间我的睫毛竟然冻在一起。我在冰湖上驾风筝滑雪时,突如其来的一股狂风将我卷上高空又随后抛下,我的胸骨错位,足足半个月早晨无法起床。还好,我的猛犬拥有厚重的绒毛,它们在零下的四十度的严寒中可以在冰雪上安然酣睡。

冬天的风,狂暴冷酷,它挟着寒冷而来,能够摧毁一切。

我开始重新理解风的定义。

风,不可牧放。

当春日到来,温暖的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让积雪融化为潺潺细流,滋润草原。

此时,更温暖的风吹来,草原上青草萌发,湖上的冰块消融,有天鹅栖落。

呼伦贝尔,沐风之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静的白桦林(黑鹤动物传奇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广宇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67435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5310436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