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清钱王(马帮风云)
内容
编辑推荐

再现晚清钱王“人弃我取,人需我予”的经商之道。

讲透政商关系“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不变法则。

世人只知胡雪岩,不知云南有王炽。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请看由萧盛所著的《大清钱王(马帮风云)》。

内容推荐

萧盛所著的《大清钱王(马帮风云)》是一部商人的成长史,他从一个小贩做起,拉起一支马帮走南闯北,最终成为一代巨商,支撑起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命脉。

一百多年前,列强虎视,清政府进入前所未有的危局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样的大乱时期,也给了有大智慧之人足够的发展空间。

王炽就是利用这样的乱局,乱中取利,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他人生的巅峰,最终掌握了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

这也是一部描绘晚清风云的历史小说,通过一个商人的视角,再现晚清动荡的历史事件。

翻开《大清钱王(马帮风云)》,看到的是一幅极度动乱的历史画卷,太平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洋人纷纷入华…一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左右着晚清的局势。

在这样一个风云动荡的大乱局下,一个商人通过借势谋局,在时代的浪潮中翻云覆雨,周旋在政商两界,最终掌握经济,从被时局左右转为主动左右时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

目录

前言——世人只知胡雪岩,岂道云南有王炽

第一章——有勇有谋,千两银子救了一座城

第二章——亡命天涯,建马帮重整生意

第三章——化危机为商机,广西州乱中取利

第四章——再救弥勒乡,小商人散财救乡民

第五章——效仿范蠡,王炽辞官从商

第六章——献计救昆明,为谋利误害大将军

第七章——走马帮诱敌,反入计中计

第八章——初涉药材生意,茶马道遇险

第九章——同行如仇敌,出狠招排斥异己

第十章——重情重义,了恩怨春城斗法

第十一章——为红颜雪恨,兄弟五人走西北

第十二章——商帮纷争,贪图便宜起祸端

第十三章——阳谋对阴谋,浑水摸鱼占商机

第十四章——洋人暗中操盘,政商两界现危机

第十五章——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显神通

第十六章——四两拨千斤,巧解洋商大阴谋

第十七章——空手套白狼,挪用军饷收军粮

第十八章——同行相争,下套害人连环计

第十九章——官商勾结,山西会馆耍阴谋

第二十章——狱中遇高人,阔论人情官场商机

第二十一章——茶市谋局,商界再起风云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有勇有谋,千两银子救了一座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洋人大批涌入,随之西洋的思想、文化、资金亦流入中国,他们想控制中国的经济,甚至欲以此渐渐地侵吞这个国家的疆域,从此之后,这个古老的国度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这样一种状态好比是两位武林高手的生死对决,相互牵扯、抵制着,都欲拼尽全力想将对方压倒。而国与国的相斗,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极其痛苦,甚至是万般耻辱的,他们固然痛恨洋人的侵略,可更恨清廷的懦弱无能,带着这样的痛恨,国内百姓纷纷擎旗起义。在诸多的起义军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便是太平天国起义军。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仿若一股风潮,迅速刮遍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义军趁机跟进,举旗抗争,清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个民族亦被推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

在云南省红河州北部的弥勒乡,因此处多山地,属于山高林密的丘陵地带,故当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西洋经济和文化的冲击时,这里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大部分的山民依旧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然而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是日午后,金顶山下的一处丛林里,埋伏着二十来个山匪,他们手里或提着钢刀,或捏着木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面的山道,神情肃然。领头的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看上去身子瘦小,许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脸色泛黄,看上去浑身上下没几两力气,但是他的目光却是炯炯有神,在目光转动之间甚至带着抹凶光。

不出多久,车声辚辚,从山道上走来一支马队,约有七八匹马,马背上都驮着货物,前后共有十五人护着,在中间的一匹马上插着一杆三角形的小旗子,上书“川中祥和号”等字。

丛林里埋伏的那年轻人眼里寒光一闪,苍黄的脸上泛起抹激动的红潮,正要起身冲下山去,突被后面的一人拉住,不由得回头轻喝道:“你做什么?”

拉他的是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皱了皱眉头道:“姜兄弟,那是祥和号的货,是不是考虑一下再下手?”

年轻人怒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咱自己的地盘上,你这地头蛇反倒是先怕了!你要是不敢动手,回家给你婆娘暖坑去,我不会强拉着你!”说话间,挥了下刀,带着其他人冲下山去。中年人没办法,也只得咬咬牙跟着往下冲。

山下的马帮都是惯走江湖的老油子,这种事情见多了,也不怎么吃惊,一行人迅速散开,把马匹和货物围在了中间。领头的那马锅头(注:马帮领头人)是川中祥和号的老伙计,也是在茶马古道(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民间商贸道路,在这一带百姓的心中,西南的这条茶马古道无异于西北大漠上的丝绸之路)上走了一辈子的老江湖,名叫桂老西,虽有五十余岁的年纪,却依然老当益壮,精干得紧。他打眼望了下那些冲下来的山匪,最后把目光落在那领头的年轻人身上,双拳一抱道:“老夫是川中祥和号的桂老西,不知足下是哪座山上的好汉,不妨报上名来,交个朋友。”

“川中祥和号,哟,这是大商号啊!”年轻人嘴上虽夸着对方,眼里却依然含着杀气,“我叫姜庚,并不是哪座山上的什么好汉,只是这弥勒乡十八寨(注:今弥勒县虹溪镇)的一个无名小卒而已,桂大哥真愿意与我交朋友?”

桂老西一看这姓姜的就不是个善茬儿,便笑道:“在这茶马道上行走,干的是拎着脑袋讨饭吃的行当,靠的是道上兄弟的情面,不然的话,有十个脑袋也没用,只要这位小兄弟愿意给个情面,我桂老西求之不得。”

姜庚把刀柄一转,抱拳道:“桂大哥这话说的在理啊,其实大家干的都是拎着脑袋讨饭吃的营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吧,只要桂大哥今日能给我们这些兄弟打发些烟酒钱,从此之后,只要是桂大哥的马队经过此地,我等绝不为难。”“好,小兄弟果然是爽快人!”桂老西回身从身后的一匹马上拿过个包袱,取出个钱袋子来,往姜庚丢了过去。

姜庚接过,两枚手指头一捏,便知里面是些碎银子,当下冷笑道:“桂大哥莫非是嫌我们这地方小,拿要饭的标准来打发兄弟?”

“嫌少?”桂老西的脸色也是一沉,“小兄弟,你看我们这次运送的东西也不过是些土烟日杂货物,能值几个钱?而且这一路打点过来,这趟子生意怕已是赚不了钱了,望小兄弟包涵,下次有机会大哥再奉上,可好?”

桂老西嘴上虽在说好话,但脸色已经不怎么好看了。在这条道上行走,交情固然重要,可也不能一味的奉承讨好,不然的话让人骑到头上来,一辈子也休想混出头,必要的时候还得用拳头来说话。

姜庚看着桂老西的脸色,手一抬,又把钱袋子扔了回去。桂老西伸手接过,强笑道:“小兄弟不要这银子是什么意思?”“要货!”姜庚从牙缝里吐出这两个字后,刀头一迎,率众便杀了上去。

桂老西也不甘示弱,与姜庚斗作一团,喝道:“川中祥和号是魏老爷子的商号,他的货你也敢劫,胆子够大的啊!”姜庚狞笑道:“在十八寨这地方,就是我姜庚的天下,皇帝老子来了也照劫不误!”

两方人马斗不许久,便分出胜负。桂老西的马帮虽说都是老江湖,但毕竟势单力薄,且姜庚的人个个都是好手,就将这批人连同货物都扣了下来,唯独桂老西一人逃脱。

姜庚十分高兴,让弟兄们收拾收拾,连人带货一起押回寨子里。那络腮胡中年人依旧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走到姜庚跟前说道:“姜兄弟……”

P1-3

序言

前言:世人只知胡雪岩,岂道云南有王炽

一看这标题,也许有些读者会会心一笑,你这是要拿晚清两位巨商来作比较吧?

其实不然,人都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所谓的生意人,都是将利益放在首位,无利何为商呢?有句古话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准,相信不管是胡雪岩还是王炽,每个读者心中都各自有一个评价,这里我不赘言了。

本文作为一个序言,只是想通过胡雪岩引出王炽,并且想发出这样一种声音:胡、王二者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世人只知胡雪岩,不知云南有王炽,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一种悲哀。

我这么说有三大理由,下面我一个一个来阐述。

首先,王炽的经历有励志的效果。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亡故时不过十四岁,许是家道中落、读不起书的缘故,母亲变卖了陪嫁首饰给他去学做生意。当时正值晚清政局最为动荡、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时代,他便利用那动乱的时局,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叫卖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这不就是从草根走向成功的典型例子吗?这样励志的正能量故事,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十分需要的。

其二,王炽的经商经历富有积极意义。他有一句名言,叫做:“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下一句是答案,也是他处世的方略:“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

这句话不由让我想起了布袋和尚的一句名言,同样经典,涵义也是相差无几:“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理。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当然,每个人生下来不可能就是圣人,在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之前,必须要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甚至可能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经历得越多,可能悟得就越透。

王炽在积聚财富做各种善事之前,首先就是要把生意做大,没有钱资何来做善事之本呢?总的来看,王炽在生意场上的理念也分两步,第一步是官之所求,商无所退。

也许有读者看到这里又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贿赂嘛!

其实不然。官之所求,商无所退其实是一种策略,举个简单的例子,中法战争爆发,当时的清廷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钱去国外打仗,云南巡抚岑毓英愁白了头发,没办法去找王炽商量。王炽听了后二话不说,拿出六十万两银子给岑毓英作军饷,支援他出关。

这相当于雪中送炭啊,岑毓英自然会感激他,甚至跟他做朋友,如此一来政商关系自然而然就成立了。

有这样一种胸襟为前提,到了后期,他的经商理念很自然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即人弃我取,人需我予。用现代的话就是说,人家不要的我去拾取,人家需要的我会给予。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奇怪,这是做善事还是做生意?

其实善事也可以做成生意,关键在于怎么做。

同样来举一个例子,在光绪初年,唐炯奉命督办川盐,改善川盐的生产。可任何一样改革都需要钱,偏偏当时的政府没钱,盐茶道的官员都急白了头发。因为很多商人认为,一件商品从改造、生产再到投入市场,需要很多年才能见成效,甚至有可能还会亏本,所以当时没人愿意花钱去投资。

在所有人都不愿去染指川盐的时候,王炽出手了。

当时王炽的同庆丰票号刚刚成立,拿出这笔钱给唐炯后,有可能他自己就身无分文了。但是大生意人都具有大胸怀,王炽还是千方百计筹足了十万两银子,交到了唐炯的手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里面有个玄机。

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一家银行要想吸引客户来存兑,你得有信用度和知名度,没有这两样东西,你就算浑身是嘴去游说,人家也只会把你当传销。王炽的银行刚开张不久,两者都不具备,他就看准了茶盐道需要钱的这个时机,花十万两银子给自己做了个大大的广告,向世人宣告,同庆丰票号是有实力的!

这是做生意还是做善事?

当他的经商理念到了这种境界时,已于上文提到的那句名言不远了,因此他的经商经历颇有积极的意义。

其三,就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当王炽成为一代巨商时,他则把目光放在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他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滇越铁路的管理权,又出大价钱与官府合资兴办云南铜、锡矿业,使地方工业免遭洋人染指……

这是政治,但更是生意,大生意人做的大生意。

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不过是官商合作的老套路罢了!其实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努力奋斗,关键是你在逐利中做了什么,又在得到利益后做了什么。有些人为了逐利,不择手段,而有些人在利己的同时又能利人。说白了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去当坏人,走什么样的路,不是人品问题,而是策略和智商问题。以上三个原因,我想足以让读者去了解王炽,当然也应该有了足够的理由来阅读本书。走近王炽,走近这位赫赫有名的大清钱王,从此开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清钱王(马帮风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6664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2015306911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