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国大革命构成了马克思革命思想的最重要的来源,但对此问题的专门研究极其罕见。弗朗索瓦·傅勒的《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可谓是国外目前所仅见的这一方面的著作。以傅勒的身份来著作此书,从两个方面彰显出此书之非凡价值:一,马克思与法国革命关系这一问题之重要,以致于连傅勒这样的世界一流的法国大革命史家、思想家,也不能掉以轻心;二,傅勒这样的大家亲自操刀,实难找到更好的著作人选了。

内容推荐

傅勒所著的《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导言”)为傅勒对马克思与法国革命之间关系的系统论述,后部分(“马克思论法国大革命”)为按照时间顺序做出的对马克思有关法国革命的论述的一个全面系统的辑录。

目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言

 一、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

 二、1848年的马克思直面1789年法国革命

 三、马克思与法国之谜(185l——1871年)

第二部分 马克思论法国大革命

 1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2《德法年鉴》上马克思致卢格的两封信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4论犹太人问题

 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6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

 7神圣家族,或者对批判的批判的批判

 8马克思《1845年笔记》摘录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格律恩的《法国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或者“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

 11哲学的贫困

 12《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

 13批判的道德化和批判的道德:德国文化史导言——驳海因岑

 14共产党宣言

 15在1846年2月22日波兰革命两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

 16废除封建义务的法案

 17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18评基佐的“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英国革命史讨论”1850年巴黎

 19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

 20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

 211850年9月15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

 22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3马克思致恩格斯(1854年7月27日)

 24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12月2日)

 25剩余价值理论

 26马克思致恩格斯(1865年1月30日)

 27资本论(第一卷

 28马克思致拉德劳(1869年4月10日)

 29马克思致巴普(1870年9月14日)

 30法兰西内战

 31马克思致纽文胡斯(1881年2月22日)

索引

试读章节

因此,马克思从区分这两种解放——即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出发,并且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这种前后相继性,将德国推向了欧洲历史的前台,最终填平了德国哲学的历史与其现实的历史之间的鸿沟。德国政治极端落后的好处在于,它有最棒的哲学家和最具“理论性的”工人,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现其自然的合目的性,这是一种同样彻底的解放,但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解放——也就是说,不再是政治解放,而是人的解放。

因此,德国革命将会取代法国革命。萨维尼藏身于对过去的反动赞美之中,希图以此拯救德国。马克思则恰恰是在法国人令德国蒙羞的领域中恢复了德国的优越性。但是对马克思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嘲笑历史法学派是不够的,他还必须要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对法国大革命的分析。

如果德国革命必须是对法式民主政治国家的否定,那它就不是为了一种新的国家一共同体的概念,这种国家一共同体是民族精神的化身,由为时代精神服务的世界历史人物实现出来;相反,它指向国家之终结的社会,并且将政治重新吸收到摆脱了支配关系的社会活动之中。1843—44年的马克思充满了费尔巴哈般的热情,他的目标是要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像费尔巴哈(Feuerbach)对待宗教异化一样去对待黑格尔的国家。

这里,在马克思和法国革命之间,我们必须通过黑格尔的著作迂回前进。青年马克思的著作致力于对老师的“批判”,同时在老师的著作中,马克思学会了如何阅读世界历史。尽管思想史源流纷杂,但是产生出一个如此饱餍、如此痴迷于前辈著作的哲学家,实属罕见。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了如指掌,正是通过黑格尔,马克思得以在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研究法国大革命之前首次碰到它。不要忘了,正是黑格尔将国家的观念置于这部法国革命及其失败的历史的核心。在他看来,法国事件所固有的政治上的不稳定标志着[8]革命者们在构想国家时无法摆脱市民社会。拿破仑(Napo—leon)的伟大就在于完成了这一点,尽管为时短暂。《法哲学》的作者黑格尔在1818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法国革命的失败与其不能理解国家的“思想一概念”有关。因此,马克思在其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中,必然回到法国革命问题。①

《法哲学》实际上说了什么?黑格尔通过批判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提出了他的国家观。他直接摒弃萨维尼,也一道摒弃伯克(Burke):将国家建立在习惯、数世纪实践的积淀之上,认为它是随机性的社会产物。黑格尔对英国制度并无多少好感(在此他预示了尼采[Nietzsche]对这个“无甚哲思的民族”的蔑视),由于他同时对准德国的反动思想:伯克之后,就是萨维尼,因此他的批判也就更加刺耳。如他所见,英格兰从未超出市民社会领域之上,将自己提升到国家的水平。就这种国家观的另一传统基础即宗教而言,其私人性以及后来的美化完全无助于人们希望其应该担任的公共职能。相反,它的逻辑是要将公域和私域分开,从而导致对政治的冷淡。国王的臣民就是戴上公共面具的信徒。

P10-P11

序言

[xi]尽管马克思一生多次评论法国大革命,也多次提及这一重大事件,但他确实从未写过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因此.由于尚无人搜集出版马克思对法国革命的论述并对他这方面的思想做出分析,所以此举实属必要。故此,本书也就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综论马克思和法国大革命。第二部分则为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马克思论述法国大革命文选的批判版。由于前一部分是评论后一部分的,所以本书的两大部分也就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但是它们可以分开阅读。

由于我不是马克思专家,更不是德语专家。我就请我的同事和朋友兼这两个领域的专家Lucien Calvi6收集了马克思的这些选文,并为它们撰写了导言。由于马克思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段落非常简略,或者重复,因此他就并不是要提供一个完备无遗的文集,而是要将马克思对这一事件的思考放到其思想的整个语境之中去。由此,Calvi6先生的导言将这些段落一一置于它们的历史和哲学的语境之中。我要感谢他谨严而又愉快的合作:现在,因为他的努力,马克思解释法国大革命的材料也就集其大成并且触手可及了。

由我负责的本书的第一部分是要解释马克思对法国大革命的解释,以及通过这些选文清理他对大革命所提出的那些问题以及那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概念,最后追溯这些问题和概念在马克思的理智生活中的演化。在这个扼要的框架之下,我觉得没有必要列出马克思的著作清单,因而也就只提到了那些对本书来说实属基本的著作和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傅勒
译者 朱学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38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5165839
中图分类号 A8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14-851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