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鱼雁尺牍--古代书信集锦/古典新读
内容
试读章节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登大雷岸与妹书》写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当时临川王刘义庆出镇江州(今江西九江),引荐鲍照做佐吏。这一年的秋天,鲍照冒着风雨从建康(今南京)赶往江州赴任,途经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附近),写了这封家信。

鲍照(约415—466),字明远,为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尤以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最为著名。虽然鲍照文学成就巨大,但一生仕途坎坷,最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鲍照的人生悲剧,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自东汉后期开始,士大夫中就开始出现一些累世公卿,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颇有权势。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以后,由于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甚至开始控制中央政府,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所以社会上的普遍局势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鲍照出身寒门庶族,颇有抱负,一心想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上层社会寻得一席之地。《南史》中曾有记载,鲍照26岁时干谒临川的刘义庆,毛遂自荐却不得重视。他依然坚持要献诗言志,有人劝阻,说他人微言轻,不要轻易去忤逆大王。鲍照听完,勃然大怒地说:“干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之下,鲍照最终获得赏识,被封为临川国侍郎,也曾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不能有所作为。

鲍照有一个妹妹,名为鲍令晖,多才多艺。据《诗品》所载,鲍照曾经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左太;中和左芬就是曾因一篇《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的左思兄妹。鲍照在这里是自谦,但把鲍令晖与左芬相提并论,可见鲍令晖诗才出众。钟嵘也曾评论鲍令晖的诗歌“崭绝清巧”。鲍照兄妹二人才思不凡,常常诗文往还,表达兄妹情深,给后代留下了许多佳篇杰作。而《登大雷岸与妹书》就是其中的一篇。

此书信开篇先叙行程,冒雨出发,因秋雨连绵,山间溪水汇入长江,水面辽阔,逆流而上,风餐露宿,艰辛无比。秋天本就是悲凉多愁的季节,离家远行的鲍照心情凄怆,再遇上连绵雨水,只能慨叹一声:“如何如何!”但是胸怀壮志的鲍照并未沉浸在悲凉的旅途情绪之中,而将目光投向了沿路的风景。东顾有五洲之隔,西眺有九派之分,地门奇景、天边孤云激发了鲍照心中的远大志向。进一步眺望远景:南面层层叠叠的山峦,负势争高、高低起伏、连绵不尽、横亘大地;东面平原坦荡、无边无际,蓬草在黄昏的风中卷起,古树与云朵相互平行,乌儿归巢;北面的水泽、潜流和湖泊相通,苎麻、蒿草积聚,菰米、芦苇丛生,水中的乌和鱼弱肉强食、聒噪嘈杂;西面江水滔滔、烟波浩渺。这壮阔、瑰丽的风景不免引发鲍照的古今之思,在这浩浩荡荡的江水中,乡愁融人波涛,悲怆填满丘壑,烟云化为尘埃,而唯有江河奔腾汇集,东流不止。

行途固然艰辛,但当鲍照将目光投向沿路的山川和河流,在壮阔的山河和美丽的风景中遣散了羁旅之愁,心中壮志激荡,思绪连绵,像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孤客,站立于高处睥睨河川、指点江山,卓然不群,高标独立。P41-43

目录

家书

 秦嘉《重报妻书》

 徐淑《报秦嘉书》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李香君《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董畹贞《寄汤贻汾书》

 曾国藩《与诸弟书》

 林觉民《与妻书》

与友人书

 范蠡《遗大夫种书》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曹丕《与吴质书》

 曹植《与杨德祖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羲之《杂帖》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宋元思书》

 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白《与韩荆州书》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答李端叔书》

 陆游《谢葛给事启》

 袁宏道《与丘长孺书》

 徐渭《答许口北》

 李贽《答友人书》

 汤显祖《答吕姜山》

 张岱《与包严介》

序言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有“书”“简”“札”“启”“笺”“帖”“表”“疏”“函”“封事”“尺牍”“尺素”等不同的称谓。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文卷帙中,书信体散文可谓是一朵灿烂的奇葩,以其强烈的个性风格、丰富的真情实感,达到了新的文学审美高度。

我国书信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公函文书到文人信笺、寻常家书的演变过程。特别是两汉时期,书信打破了以往只为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使用的局面,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信更是蓬勃发展,文人不仅以书信讨论时事、畅谈文学、举荐人才、联络友情,还以其彰显才气。如《与吴质书》《报秦嘉书》等以骈体文写成的书信,语言优美,对仗工整,不失为情感、艺术俱佳的书信体散文。唐宋是书信的成熟时期,摆脱了六朝时的浮艳文风,融叙事、议理和抒情为一体,使书信的写作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受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书信的实用性增强,文人们将自己的悲欢离合、踌躇满志与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起来,针砭时弊,写成了许多讨论文艺、政治的名篇佳作。到明清时期,虽然受到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书信艺术的发展进入低潮期,但依然出现了许多直抒胸臆的书信作品。同时,这一时期对前人书信的整理、刊行,也为后世书信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历代文学名家辈出,其以真挚的情感、严谨的态度写作,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书信佳作。这些作品或是抒发个人情感,或是描摹社会时政,或是讨论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而充满智慧,徜徉在其中,必将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体验。本书精选了历代的一些书信名篇,加以解读,希望与读者一起品味古典文化之魅力。

内容推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文卷帙中,书信体散文以其强烈的个性与真情实感,达到了新的文学审美高度。刘小乔编著的《鱼雁尺牍--古代书信集锦》分上书、家书、与友人书三部分,精选35篇书信佳作,每篇附注释、解读,并配插图。这些作品或抒发个人情感,或描摹社会百态,或讨论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而充满智慧,注释精准,解读精辟。

编辑推荐

历代文学名家辈出,其以真挚的情感、严谨的态度写作,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书信佳作。这些作品或是抒发个人情感,或是描摹社会时政,或是讨论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而充满智慧,徜徉在其中,必将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体验。刘小乔编著的《鱼雁尺牍--古代书信集锦》精选了历代的一些书信名篇,加以解读,希望与读者一起品味古典文化之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鱼雁尺牍--古代书信集锦/古典新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小乔编
译者
编者 刘小乔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51908
开本 32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5176800
中图分类号 I26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