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登大雷岸与妹书》写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当时临川王刘义庆出镇江州(今江西九江),引荐鲍照做佐吏。这一年的秋天,鲍照冒着风雨从建康(今南京)赶往江州赴任,途经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附近),写了这封家信。
鲍照(约415—466),字明远,为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尤以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最为著名。虽然鲍照文学成就巨大,但一生仕途坎坷,最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鲍照的人生悲剧,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自东汉后期开始,士大夫中就开始出现一些累世公卿,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颇有权势。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以后,由于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甚至开始控制中央政府,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所以社会上的普遍局势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鲍照出身寒门庶族,颇有抱负,一心想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上层社会寻得一席之地。《南史》中曾有记载,鲍照26岁时干谒临川的刘义庆,毛遂自荐却不得重视。他依然坚持要献诗言志,有人劝阻,说他人微言轻,不要轻易去忤逆大王。鲍照听完,勃然大怒地说:“干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之下,鲍照最终获得赏识,被封为临川国侍郎,也曾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不能有所作为。
鲍照有一个妹妹,名为鲍令晖,多才多艺。据《诗品》所载,鲍照曾经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左太;中和左芬就是曾因一篇《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的左思兄妹。鲍照在这里是自谦,但把鲍令晖与左芬相提并论,可见鲍令晖诗才出众。钟嵘也曾评论鲍令晖的诗歌“崭绝清巧”。鲍照兄妹二人才思不凡,常常诗文往还,表达兄妹情深,给后代留下了许多佳篇杰作。而《登大雷岸与妹书》就是其中的一篇。
此书信开篇先叙行程,冒雨出发,因秋雨连绵,山间溪水汇入长江,水面辽阔,逆流而上,风餐露宿,艰辛无比。秋天本就是悲凉多愁的季节,离家远行的鲍照心情凄怆,再遇上连绵雨水,只能慨叹一声:“如何如何!”但是胸怀壮志的鲍照并未沉浸在悲凉的旅途情绪之中,而将目光投向了沿路的风景。东顾有五洲之隔,西眺有九派之分,地门奇景、天边孤云激发了鲍照心中的远大志向。进一步眺望远景:南面层层叠叠的山峦,负势争高、高低起伏、连绵不尽、横亘大地;东面平原坦荡、无边无际,蓬草在黄昏的风中卷起,古树与云朵相互平行,乌儿归巢;北面的水泽、潜流和湖泊相通,苎麻、蒿草积聚,菰米、芦苇丛生,水中的乌和鱼弱肉强食、聒噪嘈杂;西面江水滔滔、烟波浩渺。这壮阔、瑰丽的风景不免引发鲍照的古今之思,在这浩浩荡荡的江水中,乡愁融人波涛,悲怆填满丘壑,烟云化为尘埃,而唯有江河奔腾汇集,东流不止。
行途固然艰辛,但当鲍照将目光投向沿路的山川和河流,在壮阔的山河和美丽的风景中遣散了羁旅之愁,心中壮志激荡,思绪连绵,像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孤客,站立于高处睥睨河川、指点江山,卓然不群,高标独立。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