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
内容
编辑推荐

段友文著的《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框架对各章节内容进行统筹安排。绪论部分主要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意义及重点难点做了梳理,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论证“三河一关”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及其保护利用的模式,最后一章在介绍万荣县阎景村和右玉县右卫镇两个个案的基础上总结古村镇的保护方法和扶贫策略。课题对调查点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处理,采用了概括叙述与专题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山西“三河一关”古村镇有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在每一章都首先专设一节对每个地域(关隘)即文化亚区的古村镇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变迁进行总体分析,然后在把握各地域(关隘)即文化亚区古村镇发展、演变、分布特征、具体类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概括,寻找该区域古村镇整体保护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典型意义的研究专题予以探讨。

内容推荐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诊脉发声提供学术支持。段友文著的《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共有五章,每章首先从时代变迁、地域分布的角度总体论述各地域古村镇的历史文化与保护现状,然后选择具有标志性、典型性的专题深入探讨,综合运用民间文学、文艺美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解读。把个案研究与整体论述相结合,通过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的“山西经验”,探索不同类型古村镇保护的共性问题,使之具有超越个案走向整体的学术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五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汾河流域古村镇

 第一节 汾河流域古村镇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汾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与原始聚落的形成

二 汾河流域古村镇的发展与时代特征

三 近代以来汾河流域古村镇的演变、分布与类型

四 汾河流域古村镇的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

 第二节 汾河流域古村镇民俗文化生态的多维构建

一 自然场与社会场:古村镇民俗文化形成的外部生态环境

二 民俗本体与民俗主体:古村镇民俗文化的内部生态结构

三 自在型与开发型:古村镇民俗生态资源的价值与利用

 小结

 第三节 传说故事·民俗图像·乡村社会

——汾河流域古村镇保护利用的一项探索

一 山西汾河流域古村镇传说故事资源分布状况

二 山西汾河流域古村镇传说故事资源运用状况

三 传说故事图像化与古村镇文化建设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沁河流域古村镇形成的地域文化环境

二 沁河流域古村镇的分布与类型

三 沁河流域古村镇的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利用价值

四 社会转型期沁河流域古村镇文化资源的传承现状与保护模式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的民间信仰体系与权力象征

一 沁河流域古村镇民间信仰的生成环境

二 沁河流域古村镇的民间信仰体系

三 民间信仰权威与乡村社会的权力象征小结

 第三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表演类民间文艺的现代传承

一 晋东南古村镇民间文艺资源的形成、发展与地域特征

二 晋东南古村镇展演性民间文艺的传承现状

三 古村镇民间文艺与民众生活的关系

四 社会转型期民间文艺保护模式与传承策略

 小结

第三章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

 第一节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演变

二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的分布及类型

三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的社会变迁与功能转变

四 黄河流域山西境内古村镇保护利用的进程与现状

 小结

 第二节 晋西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

——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一 晋西碛口古镇的辉煌历史

二 碛口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价值

三 三类保护主体对碛口文化景观开发利用的认识

四 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模式的探索

 小结

 第三节 晋西碛口周边古村落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审美研究

一 碛口及周边古村镇的社会环境

二 碛口及周边村落日常生活审美

三 碛口及周边村落的非日常生活审美

四 碛口及周边村落审美的意义

 小结

第四章 长城沿线山西境内边关古村镇

 第一节 长城沿线山西境内边关古村镇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古边关古村镇的生态文化环境

二 古边关古村镇的生长过程

三 山西古边关古村镇的分布特征与类型

四 晋北古边关古村镇特色文化资源与保护现状

 第二节 外长城沿线山西边关古村落的民族民俗融合研究

——以大同得胜堡、落阵营和天镇县新平堡为例

一 过渡地带:外长城沿线山西边关古村镇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关系

二 磨合适应:边关古村镇建筑形态的历时演变

三 双向融合:边关古村镇民族民俗的交融互渗

四 “长城文化遗产廊道”:边关古村镇民族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

 小结

 第三节 内长城沿线山西边关古镇保护模式研究

——以雁门重镇阳明堡为例

一 晋北内长城沿线阳明堡古镇的形成与变迁

二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民俗生活与民俗信仰

三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家族文化与商业文化

四 雁门文化圈视域下阳明堡民俗文化的多维保护模式

 小结

第五章 山西古村镇的保护利用与扶贫策略

 第一节 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为例

一 阎景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样态

二 政策聚焦型模式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三 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融合机制

 小结

 第二节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关古镇保护模式研究

——以山西右玉县右卫镇为例

一 从“军城”到“治城”:右卫镇的历史演变

二 从“单一”到“多质”:右卫镇文化资源的多元构建

三 从“一维”到“多维”:右卫镇传统文化与绿色资源相结合的多维保护模式

 小结

 第三节 山西古村镇的整体保护与利用

一 古村镇整体保护理念的提出

二 古村镇保护当前存在的缺陷

三 古村镇整体保护的策略:打造“四位一体”的古村镇整体保护模式

 小结

 第四节 山西古村镇扶贫策略研究

一 山西古村镇贫困现状分析

二 国内外古村镇扶贫与开发模式

三 古村镇扶贫模式与山西经验

四 山西古村镇扶贫对策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友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75248
开本 16开
页数 5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9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838
CIP核字 2016018033
中图分类号 K922.55
丛书名
印张 3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