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
内容
编辑推荐

亦伟编著的《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摒弃艰深晦涩的专业口吻,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好读的故事,将心理学在自我认知、外界认知、职场工作、投资理财、婚恋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生动具体地介绍出来,无论你是遇到工作、情感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烦心小事,都能用心理学的知识找到相关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生活健康和谐。

内容推荐

心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心理学的“影子”,只要你用心观察,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

亦伟编著的《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帮你揭开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学常识,带你进入心理学的趣味世界中,感受心理学独特的魅力。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自己——读懂自己才能读懂世界

 1.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

 2.神秘的大脑运作方式

 3.是错觉欺骗了你

 4.老年人是最幸福的

 5.眼见不一定就是事实

 6.你只是在做真实的自己

 7.心理的“成长史”

 8.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9.我思故我在

 10.心理暗示让痛苦数倍放大

 11.第六感是如何产生的

 12.神奇的潜意识活动

 13.身体中的3个“我”

 14.活出自己独立的人格

第二章 行为反映了我们的心理——表面与内在的潜在逻辑

 1.第一印象为什么如此重要

 2.不可一味追求完美

 3.双胞胎的相似人生轨迹

 4.行动起来,也要表达出来

 5.智慧源于观察和思考

 6.“老实人”往往具有强大爆发力

 7.是话太多,还是患了躁狂症

 8.你渴望挑战极限运动吗

 9.艺术家创造的“自由王国”

 10.孩子为什么会贪玩任性

 11.别让臆想扰乱正常生活

 12.地域不同,肢体语言含义也不同

 13.我们的身体一直在“说实话”

第三章 让色彩装点我们的生活——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1.心理颜色的视觉感

 2.色彩是一台环保的空调

 3.色彩本身的强大吸引力

 4.你最喜欢的颜色是哪种

 5.先天色彩嗜好与后天色彩嗜好

 6.每一种色彩代表不同性格

 7.当心,你的情绪被色彩控制了

 8.黄白的色彩搭配让人垂涎欲滴

 9.初次约会,巧搭服饰的颜色

 10.家庭装修中的颜色心理学

 11.五光十色的化妆品,打造百变妆容

 12.孩子天真烂漫的色彩世界

 13.可令时空错乱的色彩

第四章 潜意识中的我们——是梦境还是心境

 1.梦境是开启内心世界的钥匙

 2.庄周梦蝶的故事

 3.梦中梦,似幻亦真

 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5.周公解梦的玄机

 6.梦话可以揭开心底的秘密

 7.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梦游

 8.梦的科学解析

 9.做梦助于开发脑功能

 10.催眠产生潜意识梦境

第五章 工作中的心理学——让你的工作充满正能量

 1.求职第一步很关键

 2.保持危机感,迸发无限活力

 3.做一个积极进取的职场人

 4.学会调控,避免职场“情绪传染”

 5.令上班族厌烦的星期三

 6.成功人士的“隐形抑郁症”

 7.应用名片效应,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8.以人为本,赢得员工的心

 9.运筹帷幄,打造一个卓越的团队

 10.职场身体语言的暗示作用

 11.巧妙化解电梯间的尴尬

第六章 当经济遇上心理——投资理财的心理奥秘

 1.超实用的经济心理学

 2.专业理财师受追捧

 3.如何面对股市的跌宕起伏

 4.商业机密是公司的核心价值

 5.“低价销售”太诱人

 6.卖场人员提高销售热情的方式

 7.配套出售的家居用品

 8.“天价商品”为什么也有消费群

 9.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源自哪儿

第七章 期待美丽的爱情——翩翩起舞的爱情荷尔蒙

 1.一见钟情,心底究竟在想什么

 2.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3.珍贵的初恋,记忆中的美好

 4.异性知己与亲密爱人

 5.爱情是一种味道

 6.每个人都有两段恋爱史

 7.恋爱要越“谈”才越爱

 8.遗忘,只是记忆的一种形式

 9.学会拒绝,不要贪图被追求的小虚荣

 10.走出网恋的阴霾心理

 11.感情谈得起,更要放得下

 12.思念是一种病

 13.深情眼眸述说心底柔情

第八章 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担心的事总容易发生

 1.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2.预言成真只是偶然事件

 3.从众心理暗示,打个哈欠也会“传染”

 4.什么控制了胃的饥饿感

 5.我的闺密又大采购了

 6.在稳妥中探求冒险精神

 7.如何化解心中的怒气

 8.不可用破坏方式减压

 9.危急关头,理智做出选择

 1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1.“80后”的怀旧风潮

 12.互联网催生了双重人格

 13.咬笔带来的幸福感

 14.盲目模仿,会丢了真实的自己

 15.别“宅”了,出来看看世界

第九章 人人都会恐惧——你需要一颗“大心脏”

 1.克服“密集恐惧症”的心理障碍

 2.它们真的那么可怕吗

 3.蜘蛛侠是个超级英雄

 4.我们一起征服恐高症

 5.奇特的“恐飞症”

 6.幽闭空间恐惧症候群

 7.晕血、晕针的特异恐惧

 8.没有人不害怕电闪雷鸣

 9.你有老板恐惧症吗

 10.那些年的比较对象,“别人家的孩子”

 11.洁癖症患者心底的秘密

 12.让内心充满阳光

 13.考试前突然“生病”的孩子

第十章 学会逆向思维——让惯性思维偶尔反转

 1.“人多力量大”的思维误区

 2.过多选择带来的负效应

 3.过分追求完美,反而适得其反

 4.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信

 5.3岁独立人格开始成形

 6.过度理由效应:削弱内在动力

 7.为什么得铜牌的人比得银牌的人更高兴

 8.问路存在风险,热心人也会指错路

 9.外部干扰,最重要的事情也会忘记

 10.玩游戏也可以锻炼身体

 11.讲粗话可缓解疼痛

 12.早晨不叠被子反而有利于健康

 13.喝碳酸饮料可减压

 14.保守秘密是心理健康的能力

 15.哭泣不是丢人的事

 16.不要压抑怒火,而要理智地宣泄

 17.棘手的问题需要暂时搁浅

 18.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第十一章 让生活充满阳光——疲惫生活里的积极向往

 1.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2.不要让世俗夺走你的快乐

 3.改变自己,但不能迷失自己

 4.大众审美标准,苗条女和肌肉男

 5.你那么美,为什么还要整容

 6.平稳度过情绪“低潮期”

 7.摆脱心理定势,塑造积极心态

 8.无为,顺其自然最好

 9.心理素质差,源于消极的想法太多

 10.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

 11.集中注意力,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

 12.乐在其中的拖延者

 13.别让惯性支配你的生活

试读章节

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利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和做事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层次。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也是道教传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万物的本源都是一样的,都是“道”演化出来的,人类也是一样,道法自然。15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了。地球随着漫长的演变和进化,在几十万年前开始出现了人类。因此我们人类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自然演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心理学中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从未停止过对需求的追求。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生五大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认可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最新观点和理论,进一步补充求知、求美、天人合一境界三种需求,使人生需求理论变为八大不同的层次。其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谓人生需求的最高层次。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第一需求是生理需求。想要活下去,必须要有空气、食物、水……就拿填饱肚子来说,“民以食为天”,人为了吃可是不择手段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无一例外都进人人类的肚囊,各种烹饪手段层出不穷,煎、炒、蒸、煮、炖、烤……“酒足饭饱”后,人们开始有了对安全的需求,害怕身体受到伤害,同时也担心生活没有保障,害怕吃了这顿没下顿。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比较低层次的需求,因为这仅仅涉及自我个人的满足。

当最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时,群居动物性质的人们开始了对友爱和归属的需求,都想追求爱情公寓式的“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想爱的人就住在对面”的热闹和归属感。同时人们希望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更上一层次的需求。

如果没有得到认可,人们会产生更上两层的求知、求美的需求。要想把事情做好做得漂亮,首先要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明确该如何做;其次要不断完善,力求完美。如舞者希望听到别人赞叹:“这个舞蹈如此灵动曼妙,跳得太棒了!”教师希望别人称赞:“这位老师上课生动易懂,学生都爱听。”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从这一层次上看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把自己的理想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当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人们开始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心理学上讲,“天人合一”指的是认识、遵循、利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和做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和自由。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时,心里必定是丰盈的。这时方能放下心中的一切,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需求,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升华。“天人合一”是一种与天齐高的顶峰体验,一种人与宇宙合而为一的感受。复归自然,与自然合一,将是人们毕生的追求。“天人合一”又怎么会不是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呢?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用心血绘制了一本《理想国》,后来这本书被称为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就提出了知、情、意的心理学三分法。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柏拉图通过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虚构起一座完美理想的城邦。在对这个理想国的构建设想中,柏拉图将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分别为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因此,他认为在最理想的国度中,第一等人物应为哲学家和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人物则为武士、保卫国家的军人,而第三等人物就是那些底层的农业劳动者和手工劳动者。《理想国》强调的是国家的正义,因此柏拉图认为一个美好的国家需要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而这四种品德和品质兼具的正是哲学家,因此可以作为理想国的第一等人物。

从整个理想国的构思中,柏拉图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划分不同人的等级,一方面根据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根据人们的社会分工,即不同的社会阶级。在柏拉图的理论中,人类世界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世界又称为内在的概念世界,物质的本质只有理念世界的灵魂才能认识。在世界中,人类灵魂由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构成。不同的灵魂通过理性、意志和情欲来构成不同的品德。例如理性具有智慧,意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应受节制,在三者中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低。

因为人性有了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和追求,所以人类社会产生了相应的三个阶级:追求感官的满足和身体的享受者,他们往往成为社会中普通生产者;追求荣誉和成就的人,他们大多数是勇敢节制的军人;理I生地追求真理者,如统治者和哲学家。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和谐统一,才能使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一个国家必然会存在这三种人,不同等级的人被安排在他们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互帮互助,从而使社会井然有序。一个国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具备了“正义”。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来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虽然柏拉图唯心主义式的“第一等人物是哲学家”的“理想国”被世人所批判,但是作为当时的一种美好的幻想,深深寄托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进步的渴望。P16-18

序言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弗洛伊德”、“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等这些字眼儿,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艰涩、晦暗的专业学科,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离得很远。其实不然,心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接壤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心理学的“马脚”。比如,大家坐电梯时都会不约而同地仰着头盯着不断在变化的楼层数字,这是“心理距离效应”;排队的时候往往右边排队的人总是比较多,这种现象显示的是“排队心理学”;一些平日里内向羞涩的人在酒后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绪,这则是压抑心理的另类释放……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只要你留心,就能感受到心理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马脚”。

那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处呢?

首先,心理学会带你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了解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是如何形成的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第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第三,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本书从以上角度出发,摒弃艰深晦涩的专业口吻,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好读的故事,将心理学在自我认知、外界认知、职场工作、投资理财、婚恋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生动具体地介绍出来,无论你是遇到工作、情感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烦心小事,都能用心理学的知识找到相关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生活健康和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亦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61929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6182310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