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集团军群是二战德军19个集团军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三次重组,被称为“西线的砥柱”,几乎参加了西线的每一场重要战役,是撑起德军整个西线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性重兵集团。彭志文著的《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指文战史系列》以德军的视多角度展现二战西线战场,既是B集团军群的征战史,亦是二战西线战争史。作者历时数年,反复打磨,查阅了大量史料,成书约22万字,近400张资料图片图片,兼以十几幅作战形势图,详述了B集团军群在西线的整个作战历程。
图书 | 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指文战史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B集团军群是二战德军19个集团军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三次重组,被称为“西线的砥柱”,几乎参加了西线的每一场重要战役,是撑起德军整个西线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性重兵集团。彭志文著的《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指文战史系列》以德军的视多角度展现二战西线战场,既是B集团军群的征战史,亦是二战西线战争史。作者历时数年,反复打磨,查阅了大量史料,成书约22万字,近400张资料图片图片,兼以十几幅作战形势图,详述了B集团军群在西线的整个作战历程。 内容推荐 彭志文著的《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指文战史系列》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总共组建了19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三次重组。1943年,B集团军群第三次组建完成。到1944年,它成为第三帝国军队在“西线的砥柱”,是撑起整个西线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性重兵集团,其鼎盛时期兵力曾达到四十万人。B集团军群参与了西线的几乎每一场大战,其中包括盟军诺曼底登陆、鲁尔战役等,最终在盟军强大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终至覆灭,西线崩溃。 目录 第一章 喋血法兰西 西线砥柱 喋血滩头 七月流火 煮沸的锅 退守“西墙” 番外篇:管中窥豹:“帝国”师在诺曼底的“地狱之旅” 附录:B集团军群在诺曼底战场上的步兵师 第二章 荷兰的奇迹 “市场花园” 夺桥血战 死亡公路 “荷兰奇迹” 番外篇:“市场花园”行动中的党卫队师 第三章 莱茵河卫兵 撒旦森林 孤注一掷 血色秋雾 雪路穷途 两河之间 番外篇:“德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四章 落幕在鲁尔 敲响丧钟 两翼合围 徒劳抵抗 军团覆灭 附录:B集团军群的名将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隆美尔对“大西洋壁垒”缺陷的认识较为正确,他认为:其一,没有足够的兵力构成强有力的防御,海军、空军力量薄弱,除了重要港口外,其他地区无统一的防御计划;其二,陆海空三军在许多防御细节上都没有协同,分歧大;其三,运输车辆严重不足,部队机动性差;其四,海、陆防御地域没有敷设足够多的水雷或地雷。此外,各级指挥官各司其事,不了解整个防区的情况。但是隆美尔这一个月的视察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他每到一地就指手画脚地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原来的部署是西线总司令部布置的,隆美尔这一指挥,让防区指挥官不知道该听命于何人。 1944年1月10日,隆美尔正式出任西线B集团军总司令,同样的番号和职位,它却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五天以后,希特勒一方面任命龙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陆军元帅为西线总司令,另一方面宣布成立B集团军群司令部,同时明确了它的下辖是第7、第15集团军。B集团军群的建立预示着德军西线防御迈入一个新阶段,而隆美尔的防御主张也将得到很好的贯彻。该军群虽然隶属于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指挥,但实际上,希特勒要求隆美尔直接对元首本人负责。 3月20日,希特勒召集西线主要将领开会讨论盟军登陆问题。会上,希特勒对登陆地点的推测发生了变化,比较接近后来的事实。会后,确定了优先修建防御阵地的顺序:加莱一海峡群岛一瑟堡~科唐坦半岛东海岸维耶维尔地段,要求隆美尔加强布防,后两个地点即真实的诺曼底登陆区域了。因为这些防御重点全部在B集团军群防区内,它无疑充当的是德军西线的砥柱作用。但不久,希特勒又改变了看法,认为诺曼底地区最多只不过是一次牵制性行动。 “B集团军群”这个番号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10月12日,它成立于德国莱茵河下游,当时下辖着第4、第6和第18三个集团军。波兰战役时,短暂地更名为“北方集团军群”,然后又恢复建制,参加了1940年的法兰西战役,在索姆河、巴黎等地作战。8月,移师到东普鲁士。 对苏作战时,该部更名为“中央集团军群”。1942年7月,当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时,德军在原南方集团军群的基础上重组了B集团军群,以应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线作战的需要。1943年2月,保卢斯覆灭之后,B集团军群再次解散,兵力补充到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 1943年7月,德军在慕尼黑再次组建B集团军群,用以应对意大利方向可能出现的战事。1944年1月,新组建的B集团军群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需,行政部分也是由龙德施泰特的总部来负责处理,后来才逐渐扩大并独立出来,拥有了2个集团军,下辖35个师,成为西线德军未来对抗盟军的主要军团。军团的防区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以及法国西、北部卢瓦尔(Loir)河与安特卫普(Antwerpen)之间的“进攻海岸”。 p2-3 序言 19世纪初,世界军事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由陆军各兵种组合而成的战役编成单位,这就是集团军,而在此基础上,若干个集团军根据战争需要编成诸军种、多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性集群,来承担某一战线,或某一方向的作战任务,构成了集团军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三帝国总共组建了19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在其中举足轻重,它曾经历三次重组,1944年时它拥有2个集团军38个师,被称为“西线的砥柱”,是撑起德军整个西线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性重兵集团。其鼎盛时期兵力一度达到4个集团军共40万人,参与了西线的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可以说,B集团军群的战史就是一部二战西线的战史。 笔者研究这一课题十多年,阅读学习了海量的相关书籍,查阅考证了众多的中外资料,包括国外战史研究机构的成果,德军部队单位的战史和日记,将军、军官们的传记和回忆录……在充分沉淀积累的基础上,才落笔行文,且一边写作一边学习,历时数年,经过反复修改打磨,才终于写成此书。 本书追溯B集团军群的成败兴衰,从诺曼底登陆到鲁尔战役,详细记载了1944年6月—1945年4月西线的战史(军团级别),涉及军事历史方面的信息、资讯和知识,是一部涵盖较广的战争历史书。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一些经典但为人所忽略的战役,譬如鲁尔战役。鲁尔战役是美军军史上,也是西线最大的一次包围战,还是B集团军群落幕之战,但在汗牛充栋的二战军事书籍中,对这次战役及参加战役的部队的介绍却很少,所以填补以往军事历史书籍的空白也是笔者创写的初衷之一。 本书秉持揭秘历史、另视角呈现军史知识的宗旨,谨以翔实鲜见的史料,图文并茂,以客观、专业的笔触,批判性地给读者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些鲜闻战事,揭秘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走向覆灭的全过程。但因作者水平有限,以及认知上的局限,书中定然会有谬误及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军迷、史学爱好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长期以来支持我、给我鼓励和帮助的帝国师论坛的朋友、战友们,以及马正腾(Frank)、Kenny.C、胡欢(黑爵士)、王宁(弗里德里希二世)、陈自然(隐士悠悠然)等先生,胡霞辉、熊猫元元(NAKILI)、西海冷月等女士;感谢对我的写作提供帮助、指导的屈光、韩奇、周晨鸣(月影)和董旻杰(本垒打)先生;特别鸣谢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了我极大帮助的刚寒锋先生、王晓兰女士。同时,这本书我要献给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我应该撑不到现在,所以,谢谢了! 彭志文于菊兰庑书斋 2015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指文战史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志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2227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82 |
CIP核字 | 2015314304 |
中图分类号 | K1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