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新华国际政治精品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阿拉伯世界正经历一次深刻的制度和结构变化,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动荡时期。在动荡中谋求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稳定,逐步探索符合这些国家各自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发展之路,将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融入我国多个学科专家对阿拉伯世界问题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作者对这些国家国情、社情和民情的深刻了解及精辟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形势下,集中国内学界精英和权威人士40多人集体创作一部全面、深入、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当前阿拉伯内部剧变的著作,意义深远。本书由博联社总裁、资深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主编。

内容推荐

2010年12月中下旬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多国相继陷入动荡、战乱和政权更替,规模、范围和影响之大前所未见,而且正在持续冲击地区力量格局并波及世界。

《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汇集外交部、社科院、新华社等单位的43位阿拉伯问题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撰写的50篇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新媒体等不同维度和多个层次,剖析这场地区世纪剧变,梳理阿拉伯社会深刻演变的动因和走势,盘点各国经济和社会危机应对得失,对重新认识和定位阿拉伯世界,为中国的中东外交、经贸合作和大国博弈提供参考。

《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由博联社总裁、资深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主编。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阿拉伯、埃及大使吴思科作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迅速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突尼斯:29天改朝换代

 埃及:18日政权倾颓

 利比亚:八个月颠覆42年江山

第二章 仓皇中的败局

 突尼斯骚乱中的警察溃败

 埃及:警察纪念日变成警察灾难日

 危难关头的五国军队

 军事外交双手抓空的埃及危机

 埃及事件:一种全新政变模式

第三章 那些催生裂变的能量

 新媒体:当代“阿拉伯的劳伦斯”

 半岛电视台:阿拉伯传统阵营的“第五纵队”

 埃及穆兄会:理性顺势而为,稳健谋求未来

 赶走并杀死卡扎菲的年轻人

 “基地”组织:旁观搅局的配角

 卡塔尔:以小博大远交近攻

第四章 经济崩溃与权力腐烂

 突尼斯:经济模范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突尼斯:被称为“腐败之源”的总统家族

 埃及:尼罗河畔的“大饼革命”

 埃及:民生维艰与经改失败

 埃及:穆巴拉克家族的财富之谜

 埃及:失地农民——坐看穆巴拉克垮台的沉默大多数

 利比亚:虎头蛇尾的经济改革

 叙利亚:经济转型的努力与失败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政体僵化

 共和威权:乱于街头败于宪政

 穆巴拉克时期的埃及威权模式

 埃及政治变局中的公民社会

 埃及公民社会伊斯兰化及政府对策

 埃及,何以如此让世界关注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与国家现代化

 沙特阿拉伯国家构建与王位继承

 沙特阿拉伯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内外因素

 美沙关系与沙特现代化进程

 沙特什叶派:瓦哈比重压下的挣扎

 巴林什叶派: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现代叙利亚政治的历史考察

 叙利亚的政治继承与换代

 街头革命风暴中的约旦

 君主“被立宪”的摩洛哥

第六章 威权时代的彻底终结

 本·阿里:一代明君得与失

 穆巴拉克:护国英雄功与过

 萨利赫:四面楚歌成与败

 卡扎菲:“沙漠强人”生与死

 巴沙尔:十年稳定进与退

第七章 文化与历史的反思

 利比亚:现代之名与部落之实

 也门部落面面观

 现代化视角下的阿拉伯剧变

 阿拉伯剧变的文化审视

 阿拉伯世界权力更替的内在逻辑

 一位北京阿拉伯人的双向思考

后记

说明与致谢

试读章节

布瓦吉吉用双臂扑向死神,卷起的政治海啸击溃突尼斯、埃及政权,撼动着整个地区危若累卵的社会内部矛盾,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截至4月4日,22个阿拉伯国家几乎全部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下争民权、上反集权,既要饭碗,更要尊严的群众和政治派别运动。

也门:萨利赫一退再退,先宣布2013年任满不再连任,也不传位给儿子,但反对派坚持其立即下台;后宣布改变政体结构和国家制度并启动权力移交程序,反对派依然不干;再宣布成立过渡政府年底前大选辞职,对手依然不干,而且军队出现分裂和对峙,政权岌岌可危……

利比亚:从领导人卡扎菲最初被迫与人权活动人士对话,商讨政治改革促进民生,发展到流血弹压、内战爆发和多国军事干预,政权分崩离析,国家陷入空前灾难……

叙利亚:宗教和世俗反对派提出改善民生和增加自由并酿成流血冲突,政府被迫取消长达半个世纪的紧急状态法,并承诺逐步落实其他改革方案,但反政府示威已经日益蔓延,阿拉伯人士认为,巴沙尔总统由于保守派的牵制,失去最佳的改革时机……

阿尔及利亚:在反对派强大压力下,总统布特弗利卡被迫宣布将取消禁锢社会20年的紧急状态法;约旦,民众由不满生计艰难逐步上升为要求改变内阁产生方式甚至变革君主立宪制;巴林,长期被统治在底层的什叶派多数要求平等政治权利和待遇后演化为流血冲突,并波及邻国沙特的安定;沙特,除全国戒严禁绝示威活动外,拿出上千亿美元盖房、设岗、补贴民众以求息事宁人;伊拉克,巴林什叶派遭弹压引发同宗民众抗议,迫于大环境的变化,民选总理马利基竟主动宣布放弃谋求下届连任,并降薪一半稳定人心……

海啸:冲击岂止于阿拉伯

阿拉伯革命的头号地区赢家居然是历史冤家伊朗。在其欢呼、鼓动继续在中东扩大“伊斯兰革命”的当口,美国为了转移压力再次高调鼓动伊朗国内反对派起来造反,这一对决最后在巴林街头延展为几对矛盾体的碰撞:反美与亲美力量,波斯人与阿拉伯人,逊尼派与什叶派,少数宗派的王权与多数宗派的百姓……最终,以美国默许沙特等国出兵干涉暂告平息。但是,“围魏救赵”战略使得伊朗暂时摆脱美国与西方阵营的核纠缠,迎来少有的宽松环境。

这场变局的最大忧虑者居然是另一个阿拉伯世仇以色列。埃及政变导致30余年“南线无战事”的绝佳战略安全环境大有逆转之虞,以色列被迫放弃高调宣称的袭击伊朗核目标计划,转入战略守势,并为其宿敌卡扎菲政府积极招募非洲雇佣军,以免更可怕的敌人上台统治利比亚。

由于一系列世俗政权的垮台和动摇,一条以穆兄会为轴心的逊尼派激进力量正沿着北非西亚一线迅速隆起,既对峙于此前已成规模的“什叶派之弧”,也引发更多极端宗教党派借民主之梯逐步登上阿拉伯国家权力之巅的忧虑。超脱于这场革命但曾统治阿拉伯世界近500年的土耳其,则以其逊尼派宗主国地位,赢得更大腾挪空间和更多向美国和西方要价的筹码。

不仅如此,由于民主化趋势的扩散和强权政治的削弱,中东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或许会获得新的缝隙,使反恐形势更加复杂。而诸多产油国局势动荡及石油通道的隐忧已推高国际油价,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这场阿拉伯革命的一大看点,在于充分暴露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用性、两面性和投机性,显示其推行民主价值观与确保本国核心利益的两难选择。美国无力挽救盟友及无视、默许甚至纵容部分利益节点国家政府对民众革命进行弹压,彰显其“为人权而战”的虚伪性,重挫其地区威望,也必然使未来的阿拉伯新政权与其保持距离,不再百依百顺。

2011年,苦于美国战略东移而被围堵、干扰和试探的中国,客观上也因阿拉伯革命扰乱美国战略部署和中东格局面临全新机遇:继1991年海湾战争、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有望赢得第三个摆脱美国钳制、安心谋求发展的十年战略机遇期。

阿拉伯世界,因其正处于历史嬗变的黎明与阵痛,力量更加分散而微弱,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等非阿拉伯力量和影响反而顺势上升,但是,阿拉伯民众的觉醒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带给世界新的希望,阿拉伯文明历史复兴的启明星也以前所未有的光芒在历史的天空闪烁。(本文发表于2011年4月8日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P10-12

序言

在世界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凝望未来,有谁能够料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拉伯世界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场战争爆发、四个政权倒台、多国陷入混乱,这场政治风暴几乎刮遍整个阿拉伯世界。可以说,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上个世纪中叶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这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总爆发,其烈度之大又与外部力量的插手干预密切相关。

针对当前局面不少人惊叹,阿拉伯世界正经历一次深刻的制度和结构变化,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动荡时期。在动荡中谋求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稳定,逐步探索符合这些国家各自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发展之路,将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态,对中东地区格局乃至国际体系正在产生剧烈冲击。在全球利益格局大变革、发展格局大调整、政治格局内涵大改变的世界格局变革期,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和平、安宁、共享繁荣的世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和历史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深刻剖析已经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近则有助于读者特别是研究者、决策者观察阿拉伯社会剧变的动因和走势,应对转型期的社会危机,远则有助于重新认识和定位阿拉伯世界,为中国的中东外交、经贸合作和大国博弈应对提供参考。

本书融入我国多个学科专家对阿拉伯世界问题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作者对这些国家国情、社情和民情的深刻了解及精辟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形势下,集中国内学界精英和权威人士40多人集体创作一部全面、深入、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当前阿拉伯内部剧变的著作,意义深远。

我把书稿放在案头,静心品读,在饱览阿拉伯世界剧变风云的同时,更可以看到,人们对当今阿拉伯世界所关注的问题及其与外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书中都能得到启迪性的答案,获得可资参考的宝贵资料。本书覆盖面虽广,但行文精准简练,结构合理,以全景式扫描和典型国别政局解剖交叉的方式,立体呈现了阿拉伯国家一系列动荡的主要成因,使读者能在言简意赅的内容中把握要领。

当本书付梓之际,谨向编者表示祝贺——能有这么优秀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并为增进中阿相互了解、促进彼此友好合作作出贡献,编者有理由感到欣慰。

基于本人对中东问题、对该书内容及其编者的了解,我很愿意向读者,向关注中东问题、阿拉伯问题的学者、专家、官员和广大读者郑重地推荐此书。

是为序。

吴思科

2011年11月29日于北京

后记

经过10个多月的努力,这本锁定阿拉伯2011年历史剧变的专著终于在突尼斯政变一周年之际(12月17日)付梓面市。虽然书的容量较大,但是,有些必要的话还得说在这里。

这是一本操作难度不小的出版物,因为它不仅是我规划、主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而且它研究的课题十分宏大,充满了变动,并且依然处于不可预知的演变进程中。因此,它要求此书必须剥离眼前纷扰的动态浮云,看清和捕捉相对静态的内核,并在历史视角下理出清晰脉络,沉淀出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思考结晶,进而为研究者、决策者和关心阿拉伯世界的普通读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这本书集43位不同年龄和单位的作者,由50篇独立文章集纳而成,各篇既相互独立,又在全书构架内形成互补和递进关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可以自豪地说,目前中国中东学界半数以上较为活跃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可谓一次中东学界的集体亮相,也是中国中东学界对阿拉伯世界剧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诊”。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此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遗感,只能期待再版时弥补一二。

发生在阿拉伯不同国家的政局变化,无论成因、性质和影响都存在不同差异,而且总体上都处在上行通道,还在持续发酵和裂变,所以,很难给这场大规模的进程做盖棺定论式的总体评价,甚至很难冠以特定的说法。因此,革命、变革、动荡、动乱、维基革命、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冬、阿拉伯海啸、阿拉伯沙尘暴等,几乎百人百口,各有一说,且似乎都能自圆其说。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原则,我尊重每位作者的独特表述和自主定位,不做概念和口径统一,也算是对现实与历史都有所交代。

对文中一些作者没有加以注释,而非专业人士未必清楚和理解的概念、名词和历史事实,我擅以“主编注”略加解释,以表明只代表本人见解,不强加于相关作者,但利于读者领悟。

为了避免章节、内容和基本事实的重复或雷同表述,个别文章的部分段落在我征求作者意见的基础上,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了归并融合。考虑到普通读者的接受程度,我根据出版社要求删减了部分文章的部分注释,尤其是援引媒体报道的数据、事实,以及名家的观点和结论。

感谢新华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周树春先生,仰仗他的支持,我们才有巨大的信心组织和编辑这部专著。感谢新华出版社领导特别是要力石副总编辑的慧眼和担当,使得我们合作双方一拍即合,而且在出版思路和编辑策略上达到高度默契。

感谢新华出版社编辑张敬,他高效的工作和严谨的态度,保证了此书的出版速度和质量。感谢特约编辑潘晶,她利用业余时间为书稿的成型、编辑、校对付出很多辛苦,体现了很好的专业素养和治学态度。

感谢杨福昌副部长、安惠侯大使、时延春大使、吴毅宏局长、李绍先院长,以及王泰、马丽蓉、王林聪、贺文萍、安春英、丁隆、韩志斌、王新刚等前辈、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主管学友,他们在百忙中不吝赐稿,并拨冗修改,让我十分感动。感谢全书每位作者的慷慨贡献及授权使用心血之作。

感谢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先生不辞辛苦地通读全书初稿,提出非常宝贵的建议,并在付梓之际欣然撰写了褒奖有加的推荐序。

感谢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资料室成红主任提供的大力协助,也感谢如下刊物给予的无私支持: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资料信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季刊)、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世界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南方周末》、《华夏时报》。

当然,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博联社全体同仁所给予的巨大支持,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和鼎力玉成,很难想象我能抽出如此多的精力投入这个棘手项目。

马晓霖

2011年12月12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新华国际政治精品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晓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7996
开本 16开
页数 4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7.1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