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内容
试读章节

贝克农场

有时候,我漫步来到松林,一棵棵松树高耸着,犹如座座庙宇,又似全副装备的海上舰队,松枝摇曳起伏,卷起滚滚松涛,波光潋滟,这么柔软,这么青翠,这么阴凉,就是德鲁伊特人见了,也会摈弃他们的橡树,转而到松林里来做礼拜。有时候,我漫步来到弗林特湖边的雪松林,这儿的树上挂满了蓝色浆果,越长越高,就算是矗立在瓦尔哈拉殿堂前,也毫不逊色。大地上,杜松蔓生,果实累累。有时候,我还漫步来到沼泽地带,只见黑云杉上垂悬着松萝地衣,犹如一簇簇花彩,大地表面,伞菌团团,仿佛是沼泽诸神的张张圆桌,而更加美丽的真菌,则似蝴蝶或贝壳,点缀着根根树桩。这里还生长着石竹和山茱萸,红红的桤果闪闪发亮,好似精灵的眼睛;蜡蜂沿树攀缘,就是最硬的木头,也会被它压出道道凹痕;野冬青的浆果美不胜收,看得人流连忘返;另外还有不少不知名的野生浆果,光辉耀眼,令人垂涎。它们实在太美了,真不是凡人所能品味的。我一次次拜访的不是某个学者,而是在这一带难得一见的特别树木,它们或远远地生长在某个牧场中间,或生长在森林或沼泽深处,或耸立在高山之巅。比如黑桦木,我们就有一些很好的标本,直径有两英尺;它的远亲黄桦木披着宽大的金色长袍,跟黑桦木一样,散发出幽幽的芳香;还有山毛榉,树干匀称,全身挂满了美丽的地衣,简直无可挑剔。除了零零散散的标本,我知道这一带只有一片这样的小森林,长得已颇为可观,据说还是受附近山毛榉果实吸引的鸽子在此播下的种子,劈开树干,银色的纹理闪闪发亮,真是值得一看;此外还有椴树、鹅耳枥树,还有学名为celtisoccidentalis的假榆树,这种树只有一棵是长得好的;还有一棵像桅杆一样高耸的松树,一棵可以做木瓦用的树,以及一棵非同寻常的铁杉,它就像是一座宝塔,屹立在森林之中。我能说出名字的树,还有许多。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这些树木所在之处就是我朝觐的神殿。

有一次,我碰巧站在一道彩虹的一端,彩虹贯穿大气的底层,使周围的草和叶都染上了色彩,看得我眼花缭乱,仿佛眼前就是五彩缤纷的水晶。这是一条虹光之湖,一时间,我像一条海豚生活在虹湖之中。如果彩虹持续的时间长一些,或许我的事业和我的生活也会染上这种色彩。我走在铁路堤道上,常常对自己影子周围的光轮感到惊奇,以为自己也是一位上帝的选民。一位来客告诉我,他面前的那帮爱尔兰人,影子周围就没光轮,有此光轮的只有本地人。在他的回忆录中,贝文努特·切利尼告诉我们,他被关在圣·安杰洛城堡中时,曾做过一个可怕的梦,或者说产生过一个可怕的幻觉;随后,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巴黎,他影子的头顶上都会有一道灿烂的光环,草上挂着露珠时,那光轮尤其明显。或许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现象,清晨观看尤为明显,甚至在月光下也未尝不可,但在其他时间则不明显。虽然这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像切利尼那样善于想象、动辄激动的情况,完全可以构成迷信的基础。此外,他还告诉我们,他只告诉了几个人。但是,知道自己受到光轮惠顾的人,难道真的很卓越吗?

一天下午,我穿过森林,前去美港钓鱼,以弥补我蔬菜的不足,沿途经过怡和草场,一个附属于贝克农场的地方。贝克农场十分幽静隐蔽,一位诗人曾经赋诗一首,诗的开头是:

你的入口是一片宜人的耕田,

田里的果树布满了苔藓,

一条红红的小溪缓缓流淌,

麝鼠在边上欢快地滑翔,

还有那活泼敏捷的鳟鱼,

在水里游来游去。P184-186

目录

经济篇

补充诗篇

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贝克农

更高的法则

禽兽.邻

室内取暖

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冬天的禽兽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序言

自然与自由的追随者——重新认识梭罗

1985年4月,美国评论家乔纳森-雅德利(Jonathan Yardley)应《美国传统》(American Heritage)杂志之邀,选出了他认为塑造了美国人性格的10本图书,其中《瓦尔登湖》名列榜首。

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麻省康科德镇。梭罗生活的时代正好是商业和技术统治美国人生活的时代,康科德镇跟美国其他地区一样,开始由农业转向工业,这点使梭罗感到十分不安。年幼时的梭罗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瓦尔登湖,但是令他感到愤懑的是,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向西部扩张,扩展商业空间,摧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及本土文化。

1845年,在其好友爱默生的许可下,梭罗在瓦尔登湖滨建造了一间小屋,并于7月4日搬了进去。他搬到湖滨的主要目的是想写《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一文,以纪念感情深笃、业已去世的兄长约翰,并进行经济试验,看看他的经济理念是否能改变美国人一周工作六天的习惯。1846年2月4日,梭罗在康科德镇演讲厅做了一个报告,主题是“托马斯·卡莱尔及其作品”。演讲结束后,听众们提出,他们更想听一听他在湖边的生活经历,于是他准备了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我的经历”。1847年2月10日,梭罗又一次在康科德镇演讲厅做了演讲,结果大受欢迎,于是他开始着手将这个讲稿整理成一本书,这便是《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中,有一个思想贯穿始终,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方式之间的关系。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一个人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那么留给生活本身的又是什么呢?一个好的生活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不错,人们的人生观不尽相同,生活方式也不可能一样,但是在梭罗看来,大多数人只是花费时间获取衣、食、住所,而非精神慰藉,因而并没有真的生活。

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时间呢?懒散与闲暇的区别又在哪儿呢?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健全的思想,又如何保证正确地认识现实呢?在梭罗看来,闲暇不同于懒散,闲暇是自由的一种表现,人们要想正确地认识现实,就必须对自然进行详细观察。梭罗来到森林,为的就是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也就是为了探索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这是梭罗的作品中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梭罗自小就表现出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非常喜欢古希腊和古罗马诗歌、东方的哲学和植物学。他热爱自然,不断探索森林和湖滨、观察植物和动物。他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完全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因此,在《瓦尔登湖》中,他再三强调了这一点:所谓真正的美国,就是你能够在这个国家无羁无绊地追求自己的生活。他失注的要点就是美国人心灵的空虚与精神的匮乏。他认为,只有从自由着手,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他认为自己的最大财富就是自由,物质需求则退居其次。1845年7月4日,他离开康科德镇,来到附近的瓦尔登湖,这一天刚好是美国独立日。于是有人认为,梭罗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就是想向世人发表他的个人独立宣言,独立于社会。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哥哥约翰。不管如何,他迈出了这意味深长的一步。住在湖边,他可以无羁无绊,自由地观看日出日落,到了晚上,他也可以孤身一人吹笛赏月。

19世纪的新英格兰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一大批优秀的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运动的影响。1836年,爱默生发表了《论自然》,系统有效地阐述了超验主义的哲学思想,该书成为超验主义的宣言。对超验主义者来说,成功生活的秘密就是游离于物质生活之上,将精力贯注在精神上,在精神上达到升华。正如爱默生所说:“站在空旷的大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思想给提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微的自私念头都消失了。我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什么也不是,但我却看到了一切。”④梭罗谙熟古代经典,深受古代东西方思想的影响,而超验主义思潮又给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梭罗一开始就说,他到瓦尔登湖既不是为了生活得便宜,也不是为了生活得奢侈.而是为了从事自己的私事,这种私事就是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自我,争取自由,享有个性。这在《瓦尔登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作者质朴、真诚的描述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四月二十九日,我在九亩角桥附近的河岸钓鱼,当时,我正站在摇曳的小草和柳树的根上,那里躲藏着一些麝鼠。我听到一声奇特的咯咯声,有点像孩子们手指敲木棒的声音。于是,我抬头望去,看到了一只小巧优美的鹰,犹如夜鹰,一会儿像水波冲上蓝天,一会儿又飞身而下,俯冲一两杆①远,向人展示自己的羽翼。阳光下,鹰的羽翼闪闪发光,犹如一条缎带,又像贝壳里的珍珠。这一景象使我想起了放鹰捕禽的技术,关于这一项运动曾经伴随着何等崇高的意兴,引发出多少诗歌。我觉得这只鹰可以称作灰背隼,不过我对它的名字并不在乎。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飘逸的一次飞翔。它不像蝴蝶那样翩翩起舞,也不像老鹰那样搏击长空,而是在田野上空骄傲地翱翔,纵横嬉戏,它一会儿振翅高飞,发出古怪的叫声,一会儿又翻身而下,做出潇洒而优美的姿态。它就像是一只风筝,上下不停地翻腾,然后,又从高空翻腾中恢复过来,仿佛它的脚从未落地。它在宇宙中似乎没有什么伴侣,——独来独往,嬉戏游玩,——但是它不需要伴侣,只需要清晨和天空供其玩耍。它不孤独,相形之下,整个大地可是异常地孤寂。”在这里,自然与自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使人渴望摆脱束缚,摈弃一切欲望。

爱默生的自然观是以人为万物的中心,也正因为如此,爱默生对梭罗的做法颇有些不解。但是梭罗反对的恰恰是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那种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权利或内在价值,而其他动物的价值仅仅在于它们是人类的资源,人类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思想。在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人的欲望不断膨胀,致使森林遭到砍伐,环境受到污染,那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忽视了生态问题,殊不知个人主义道德中已经播下了道德丧失的种子。《瓦尔登湖》体现的就是作者对不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的持久探索。梭罗再三强调非人类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土拨鼠、树木或湖泊都有其内在的价值。他反对大规模地砍伐森林。他在书中写道:“我第一次荡舟于瓦尔登湖上时,周围全是松树和橡树,高大,茂密;在一些小湾里,葡萄藤爬过了水边的树,形成一个个凉亭,小船可以从它下面悠然而过。形成湖滨的群山这么陡,山上的树木又是这么高,你从西端望下来,湖滨就像是一个圆形剧场,可以上演一出森林剧。年轻的时候,我曾在湖面漂荡,任凭和风吹拂,消磨时日。在一个夏日的上午,我荡舟来到湖心,仰面躺在座位上,半睡半醒,似梦非梦,直到小船撞到了沙滩,我才清醒过来,于是我从座位上爬起来,看看命运将我推到了什么样的湖岸。那些日子里,闲散是最迷人的事业,产量也最多。好多个清晨从我身边悄然而过,就这样,我宁愿将一天当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就此虚度;虽说我没钱,但我却富有阳光明媚的时刻和夏日时光,供我无限使用。我没有将它们更多地消磨在工场中,或教师的办公桌上,对此我并不后悔。但是自从我离开湖滨后,伐木工人将树木全都伐光了,在此后的数年里,人们再也无法在森林小径中漫步,也无法透过树林观看湖景了。如果我的缪斯就此沉默,那也在情理之中。树林都给砍光了,你还怎能指望鸟儿去唱歌呢?”这一点,对强调经济发展的今日中国而言,应该有很强烈的警示作用。

在英语里,经济(Economy)和生态(Ecology)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既相互牵连,又相互排斥。所以,梭罗开宗明义,在“经济篇”里,既讨论经济学蕴含的“财富的积累和生活的节俭”,又讨论经济学的希腊文语义“家庭管理”。在古希腊文里,Eco是家园的意思。因此,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关注生态,一切的出发点都应以家园为中心,如果自然都给毁了,家园何在?正如古语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林木伐尽,水泽淹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而作家徐刚也曾于多年前发出呼吁:“伐木者,醒来!”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却是对自然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到处可见……人类还能找到理想的家园吗?

《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通过艺术的形式,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获得人类的新生。这是一种成熟的恬静,是人类自我的一个既微观又宏观的旅程。正如梭罗自己所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或星星,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瓦尔登湖》是作者对业已丢失的现实世界的追寻,也是对清纯的追寻。清纯意味着回归自然的生活,回归青春和充满活力的感觉。通过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然四季的更迭结合在一起,作者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也使整个人类从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希望所在。

诗人贺尔德林说过:“在这漫漫长夜,诗人何为?但你告诉我,诗人是酒神的祭司,他要走遍大地。”梭罗就是这走遍大地的祭司。

王光林

2013年8月于上海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是超验主义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瓦尔登湖》是文学和生态学发展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在自然的灵性和生活的诗意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梭罗和他的著作更是被整个世界所阅读和怀念。

《瓦尔登湖》不仅为世人提供了一本可供实践的简单诗意的生存方式,还为世人展现了生命的本真和存在的意义。

编辑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编著的《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通过艺术的形式,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获得人类的新生。这是一种成熟的恬静,是人类自我的一个既微观又宏观的旅程。正如梭罗自己所说: “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或星星,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瓦尔登湖》是作者对业已丢失的现实世界的追寻,也是对清纯的追寻。清纯意味着回归自然的生活,回归青春和充满活力的感觉。通过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然四季的更迭结合在一起,作者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也使整个人类从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希望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王光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209663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5172751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