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逊·琼斯著的《1914——青岛的陷落/青岛日德战争丛书》讲述了对中国而言,青岛日德战争的纪念意义更加重要。这场战争是一战在亚洲爆发的唯一一场战争,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两个域外国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唯一一场战争。孱弱的北洋政府为了避免同帝国主义列强正面对抗,再一次选择了局外中立,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方式收回对青岛的主权,并也为此采取了不可谓不积极的外交斡旋。
图书 | 1914--青岛的陷落/青岛日德战争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杰弗逊·琼斯著的《1914——青岛的陷落/青岛日德战争丛书》讲述了对中国而言,青岛日德战争的纪念意义更加重要。这场战争是一战在亚洲爆发的唯一一场战争,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两个域外国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唯一一场战争。孱弱的北洋政府为了避免同帝国主义列强正面对抗,再一次选择了局外中立,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方式收回对青岛的主权,并也为此采取了不可谓不积极的外交斡旋。 内容推荐 杰弗逊·琼斯著的《1914——青岛的陷落/青岛日德战争丛书》从第三者角度详细叙述日德青岛战争的历程,在迄今出版的文献资料中较为罕见,较之德、日双方对战争的各自表述更客观,可以帮助读者全面、客观了解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终结,同时对双方的战略、战术也作了较为详尽的近乎“纪实”性的描述。此外,作者还凭借自己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经历,对日本穷兵赎武的国民性及其对华企图进行了深度剖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日本的统治梦想 第二章 为宣战作准备 第三章 侵犯中立 第四章 日本军队的推进 第五章 吹响进攻号角 第六章 德国人撤回青岛 第七章 围城的开始 第八章 舰队对城市的轰炸 第九章 投降 第十章 城市陷落之后 第十一章 占领 第十二章 卫生和纪律 第十三章 观察 第十四章 日本和美国:战争还是和平 第十五章 武士道VS英国 第十六章 德国在胶州做了些什么 第十七章 日本及其在中国的游戏 第十八章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消亡 第十九章 胶州的交还 第二十章 国家的谜语 试读章节 也掌控着北京的大权。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事件或许能够证明上述结论。 无论中国结局如何,我们都相信中国人仍将是一个独立、拥有主权、并且由自己人统治的民族。也就是说,中国人依旧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使其失其故土,离其故人,还是其身处加拉加斯、开普敦抑或哈利法克斯,他和他的子孙后代,仍然会沿袭其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国家的习俗。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但他们会在最需要的那一刻无师自通。然后,便会有一个领袖人物带领4亿5千万人民投身到一项伟大的事业;在经历了反复的羞辱之后,如同在过去30年里发生的故事,一旦被中国人“攫取”了爱国主义,便会令人想起拿破仑对中国的评论:“这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继续沉睡吧。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在东京的统治下,中国必然能够凭借经验懂得如何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自我利益”和“剥削”将成为中国词汇中过时的表述,然后,这个曾经创造了哲学家孔夫子的民族将会生出民族自觉意识,从中便会跳跃出一个被真正唤醒的中国,最为重要的是,这不再是一个曾经被世界百般羞辱、崇洋媚外的国家,而是一个要从世界收获完完全全尊重的国度。 就我个人在东京生活的经验,我能够感受到日本人有一颗超级敏感的心,这或许便是我无法对日本帝国生出友好之情的原因。关于这一点,我在本书中会着重描述。其实,我并不愿意对日本产生出这样的印象,因为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能力出众,而且是世界上最具爱国主义、工作效率最高的民族之一。我对日本的反感仅仅限于对日本在围困青岛期间和在此之后所实践的外交政策。我相信,这样的外交政策完全无法与一个“正在升起的太阳”应当享受的荣耀和声誉相匹配。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是基于日本自身的言行。日本人的言行之不一致,众所周知,完全无须一个远东观察者作出怎样的强调。 当我写下此文时,日本的国会也出现了反对党,但正如所有官僚机构统治下的反对党,它们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日本的反对党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予以了谴责,认为这是对一个民族的尊严的无情践踏。其中的一位极端主义者公开斥责日本外相加藤高明男爵是日本政府的“叛徒”。内阁部长们被召集到一起,向公众解释日本政府的一些具体举措,而这一切只能再次说明日本外交政策的不连贯性。 例如,在反对派对日本外交政策的众多谴责中,曾担任过内阁部长的本田先生批评日本政府在中日双方关于“二十一条”的谈判体会期(1915年5月)向中国快速派出军队和战舰,便(P2-3) 序言 “青岛日德战争丛书”总序 中德交往源远流长,两国人民间的直接往来最早可以追溯至元代甚至更早。在漫长而浩瀚的中德交往史上,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德关系,特别是清末民初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德关系,青岛始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课题。今天,在中德两国已经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青岛仍然是双边关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继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青岛在1897年被德国以武力强行占有,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被置于德国人的殖民统治之下长达17年之久,它进一步催化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如今,10。多年业已翻过,但德国印记在青岛这座城市依然随处可见,如青岛的城市规划、城市街道、德式建筑、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等等。也正因为如此,2015年8月,青岛市档案馆和曼海姆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青岛——一个充满德国印记的中国城市》在德国曼海姆市展出后,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关注。 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德意志帝国野心勃勃的殖民版图中,青岛被视作一块“模范殖民地”而“享受”到了精心打造,德国想以此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相抗衡。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德国无暇东顾。而对青岛垂涎良久的日本乘机与英国结盟,通过向德国宣战的方式,以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从德国人手中攫取了青岛,并且以武力相威胁,迫使中国政府在青岛日德战争期间保持中立地位。这场战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是帝国主义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非正义的战争,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无辜的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也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致使青岛的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倒退,直至1922年民国政府将青岛重新收回时仍未完全恢复元气。德国的殖民势力在青岛刚刚溃败,青岛又陷入了更为强势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 尽管青岛日德战争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目前国内学界对其还未有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着实是一个缺憾。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曾经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发表如下讲话:“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中国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新审视青岛日德战争,以史为镜,不断鞭策自己,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胶澳志》和《青岛市志》对青岛日德战争有过一些具体记述.但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主要出自国内。可喜的是.最近一些年来,大批国外档案、特别是来自德国的一手资料,不断被国内的学者复制回国,并被公开发表,这对于客观、全面、完整地还原那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正是如此,秦俊峰同志主编的《青岛日德战争丛书》在我看来尤为可贵。该套丛书除《1897:德国东亚考察报告》外,全部取自亲身经历过青岛日德战争人士的第一手记录,或是德国驻胶州的军官、士兵,或是德国传教士,或是随军采访的美国记者。通过他们的记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德国人为什么当初一定要占据青岛,而不是将相对容易获取、也为西方人更熟悉的厦门据为己有,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日德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终结的全过程,包括战争的具体真实情景,如首场日德空战的场景。丛书中既有对战事进程的详细叙述,也有对战争给青岛城市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客观描述,包括当时青岛地区别具风格的地方风土人情等。对于读者研究和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亚洲的唯一战事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有利于读者重新认识和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因为这些亲历者在国籍、职业上的多样性,使得本套丛书极具史料价值。即便是看似与本套丛书主题不甚相干的《1897:德国东亚考察报告》,其实也是对德国为什么如此重视青岛、以至于下定决心要同日本打一场从战争开始便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无谓”战争的重要阐释。当然,因为是对一手文献档案的忠实还原,这套丛书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先天不足”:如对殖民统治的美化,对战争非正义的粉饰,对中国普通民众在战争中悲惨命运的漠视,希望读者能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予以阅读。 最后,我谨对为本套丛书问世付出辛勤劳动的福建教育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 马灿荣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 2015年5月22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1914--青岛的陷落/青岛日德战争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杰弗逊·琼斯 |
译者 | 秦俊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701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4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2015264497 |
中图分类号 | E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15 |
宽 | 14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