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囧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毛传琰著的《医囧》绝对不是一本自传或回忆录,而是既有本人的经历也有同行的事例;既涉及国内和国外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医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发展常常是:“正确”里包含着“不正确”,“不正确”里又孕育着“正确”。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纠结在心头”,只好写出来任凭热心的读者来评判是非功过吧。

书中所列人名均非真名实姓,有些人和事似曾相识者,切勿“对号入座”!

内容推荐

由毛传琰著的《医囧》书中描述国内某大医院的医生,受国内某大型医疗单位派遣在美国进修后因滞美未归被国内单位除名,在美国无照行医所经历的尴尬遭遇,在某些社会层面反映了中美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使读者深化对美国社会的认识。

目录

一、序篇——记者求医记

二、不平等的异国行医执照

三、艰苦岁月中的师生情谊

四、难得的机遇

五、出国留学的“是”与“非”

六、“自动离职”

七、海外归来之“囿”

八、闯纽约巧逢医患情缘

九、校友会

十、唐人街诊所巡礼

十一、仁仁诊所和陆晓红

十二、师生合作,雪中送炭

十三、少女的中期引产

十四、苦命的林小妹

十五、移民律师的“妙招”

十六、整肃无照行医行动

十七、诊所内的忘年恋

十八、祸起萧墙,故人相助

十九、诊所风暴,法理纠结

二十、法庭听证

二十一、尾声——落叶归根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天,闵实飞准时来到诊所,先由刘医生出示一张手术及麻醉的同意单,经稍加解释后交由患者签字,再由护士引导在准备室换上手术衣后进人手术室。室中央有一张先进的手术台,护士告诉闵实飞仰卧在手术台上。架起两条腿。一位年轻的麻醉医生在闵实飞的手臂上穿刺输液。待患者安静入睡后,手术在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脓肿切开后流出大量带臭味的脓液,刘医生在伤口内放进橡皮管引流,再用纱布包扎好,手术顺利结束。医生给了他两天的消炎药并预约两天后来诊所换药。

手术后闵实飞立即感到病情大有好转,一身轻松。几天后,闵实飞来诊所复查。刘医生提醒他:肛门旁脓肿手术引流以后,由于其解剖和感染的特点,在恢复期不排除形成肛门瘘管的可能性,到那时(也许一个月以后)还必须再次手术。闵实飞对刘医生的话姑妄听之,心想哪儿有那么多倒霉的事让我赶上。

然而,刘医生的话不幸被言中了。手术后两个月.虽经多次药水洗和换药,最后剩下一个小伤口愈合不了.时好时坏,再经刘医生检查确定已经形成肛瘘,必须住院手术切除瘘管。闵实飞真是感到万分不幸和无奈。能不能有不做手术的办法?他想到了中医,因为报纸上的广告讲:中医治疗痔疮和肛瘘完全可以不用手术的方法,从而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痛苦。他于是下决心从两三家中医的痔漏专科的广告中选择了一家,登门求医。

这家中医诊所在中国城另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老中医年龄有七十岁左右,态度很慈祥。他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了肛瘘的发病机制,即所谓的“老鼠偷粪”,中医是不主张开刀的,因为开刀既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造成以后“大便失禁”的严重后果。具体的做法就是中医外科传统的“挂线疗法”。

第二天闵实飞如约来到诊所接受治疗。在一间设备简陋的治疗室里,闵实飞侧卧在床上,老医生首先向他解释了一下操作过程:就是手里拿着一根可以弯曲的金属探针,从肛瘘开口进入直达肛门里的内口,然后牵引一根橡皮筋,从瘘口拉出,再把橡皮筋的两端在肛门外面拉紧打成死结。然后每两三天来复诊一次,把橡皮筋进一步拉紧直至完全脱落为止。“整个过程会有点疼,因为没有使用麻醉。”在纽约,中医诊所(针灸除外)是不要求有行医执照的,但是如果有任何涉及西医的工作内容,譬如打针注射之类,则必须是有执照的。因此中医是绝对禁止使用局部注射麻醉的。老医生要求闵实飞能够理解和配合。为了能避免做手术,闵实飞只好按照老医生的话来做。出乎闵实飞的想象,这种治疗过程的疼痛程度较之手术要多出好多倍,闵实飞真是苦不堪言,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实在无法忍耐,不得已只好第二天恳求医生终止治疗。

两天后,闵实飞又回到刘医生诊所,表示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当即签署了手术同意单,三天后就安排在刘医生所工作的大医院手术。这是一所完全现代化的医院。

P4-P5

序言

我是一名在国内从医多年,又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外科主任医师,除了在国内外曾写作多篇医学论文外。在文学上却是毫无素养可言。是什么机缘和动力使得我鼓起勇气不自量力地提笔写小说呢?只因我有一个梦,就是希望中国人能在美国开一家主要由中国人投资、拥有主要由中国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及主要以在美国的华人为服务对象的医院!理由是:

第一,国际医学交流的需要:目前在华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数十万人,仅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大城市中主要由外资兴办和主要由外国医生行医的医院或诊所就有十数家。相反,以美国为例,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华人(包括合法和不合法的)大约有数百万人之多,而由华人兴办主要为华人服务的医院几乎为零.因此华人所能得到的医疗服务十分贫乏。

第二,国际医学交流的极不平等现象。还是以美国为例,中国医生要想在美国行医必须要通过USMLE两步考核(详见小说内容),才能拿到行医执照,而这对于40岁以上中国的专科医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美国医生在中国则只需经过简单得多的“考核”就可以拿到行医执照。有人可能辩解说:这是因为美国医学水平比中国高,因此对人家医生的考试可以从简。这种论调不是“无知”就是“自残”。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能说美国的科技比中国的先进,进口中国的美国商品就可以降低标准和简化检验的程序吗?如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美国的标准和程序来考核在中国申请行医执照的美国高年资医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人是通不过的。相反,如果有一天美国能根据国际交流平等的原则克服“医疗关门主义”仿效“中国式的考核”抛弃过时的、近乎荒谬的考核内容和程序来对待在美国申请行医执照的中国高年资医生,则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可以通过从而取得合法行医的资格的。因此,中国完全有资本有能力在美国办一家高水平的医院。

第三,有人顾虑中国人到美国去办医院会造成“国内人才外流”,错!这是一种短见的思维。实际上,平等的正常的国际交流只会使国内的医学水平更快更好地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相反。

本书绝对不是一本自传或回忆录,而是既有本人的经历也有同行的事例;既涉及国内和国外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医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发展常常是:“正确”里包含着“不正确”,“不正确”里又孕育着“正确”。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纠结在心头”,只好写出来任凭热心的读者来评判是非功过吧。

书中所列人名均非真名实姓,有些人和事似曾相识者,切勿“对号入座”!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引起两国的官方和社会舆论的重视,从而推进社会的法制建设和国际交流,就算作者没有白费时间和精力了!前国内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毛传琰

2015年春于北京

后记

历时数年的拙作总算完成了。故事虽然讲完了,但是脑子里却仍然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原因使得本书主人公杨欣堂这样一位曾在国内外有着诸多医学贡献的外科专家跑到纽约去无照行医?书中说是因为他已经被国内的单位领导以自动离职之名,行开除公职之实了.据说还是根据上级的文件执行的!理由是“未经领导同意.逾期未归”,因而必须执行纪律。

作者查阅了国内相关的法律文件:《宪法》《劳动合同法》《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干部管理条例》以及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没有哪一条容许对以杨欣堂为代表、已有二三十年工龄和教龄的同类人士,仅以逾期未归(请注意是因为科研工作而延期并且最终愿意放弃绿卡回国的)的理由,采取暗箱作业的方式予以实质上除名或开除的惩罚,由此被剥夺了在国内的一切合法权益。为了避免追责的麻烦而披上“自动离职”的外衣。从而把一切责任推给受处罚的本人。这真是掩盖人治的一大发明。有人说这是为了加强纪律和管理所必需的,但是执行纪律必须合法透明和公正!有些人就是习惯钻上级文件的空子.把“法制”偷换成“人治”!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因各种原因或理由出国人员的迅速增加,为了加强管理和保障出国人员的合法权益,难道不应该急需制定出一套全面的、合法的、透明的法规,以维护政府的权威和公正的国际形象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传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75075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602601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3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