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怎样教书不累人/桃李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严育洪著的这本《怎样教书不累人》共分十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述,后十五部分是教书不累人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擦亮学生的眼睛;唤醒学生的耳朵;解放学生的嘴巴;用好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的探究;增强学生的记忆;图解学生的认识;愉悦学生的心情;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严育洪著的这本《怎样教书不累人》是教师版《彷徨》与《呐喊》。

本书认为,“怎样教书不累人”,其意有二:一是“教师怎样可以教得不累”,二是“学生怎样可以学得不累”。

目录

总述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为什么教得累——因为“mang”

一、“忙”——教得忙碌

二、“茫”——教得茫然

三、“盲”——教得盲目

四、“莽”——教得莽撞

 怎样教得不累——抓住“yao(you)”和“yu”

一、弄清楚几个“yao(you)”——“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二、授人以几个“yu”——“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 擦亮学生的眼睛

 做法一:让学生看得入眼

一、采用演示活动

二、采用演戏活动

 做法二:让学生看得入心

一、利用学生的错觉

二、锻炼学生的锐觉

 做法三:让学生看得入神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2 唤醒学生的耳朵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听

一、用好听的故事吸引学生听

二、用好听的笑话吸引学生听

三、用好听的歌声吸引学生听

 做法二:让学生想要听好

一、咬耳朵——促使学生专心听好

二、蒙住眼——促使学生用心听好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3 解放学生的嘴巴

 做法一:让学生有胆子说

一、让学生大声说

二、让学生抢着说

三、让学生愿意说

 做法二:让学生有脑子说

一、允许学生“你说,我说,大家说”

二、允许学生“好说,歹说,自由说”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4 用好学生的双手

 做法一:让学生看手忆知识

一、利用手的构造“做”学问

二、利用手的运动“做”学问

 做法二:让学生动手益情智

一、动手有益智商

二、动手有益情商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5 鼓励学生的阅读

 做法一:让阅读成为新的呼唤

一、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新能量

二、阅读可以发挥大脑新功能

做法二:让阅读成为心的呼唤

  一、读书可以“养心”

  二、读书可以“收心”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6 引导学生的探究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奇

一、在知识的有趣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二、在知识的有用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做法二:让学生感到惊奇

一、奇异的结局,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二、奇特的结果,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7 增强学生的记忆

 做法一:让学生“念念”不忘

一、学会即时记忆

二、学会随时记忆

三、学会过时记忆

 做法二:让学生“博闻”强记

一、记着多留意

二、记着多联系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8 图解学生的认识

 做法一:画出知识意图

一、用图画画出知识

二、用漫画画出知识

 做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一、从哪里画——画好知识的“种子图”

二、往哪里画——画好知识的“树形图”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9 愉悦学生的心情

 做法一:用口技愉悦学生

一、用“笑语”让学生乐学

二、用“欢声”让学生乐学

 做法二:用身技愉悦学生

一、让学生感觉“乐坏了”

二、让学生感觉“惊呆了”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0 开阔学生的视野

 做法一:知识之内的融会

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让学生学会“接二连三”

 做法二:知识之外的贯通

一、不同板块之间的贯通

二、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1 顺应学生的天性

 做法一:在玩弄中学习

一、变玩具为学具

二、变闲玩为闲趣

 做法二:在玩耍中学习

一、变游戏为游猎

二、变游玩为游学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2 促成学生的共进

 做法一:让学生心往一处

一、用好全班学生的智力资源

二、用好全班学生的能力资源

 做法二:让学生情往一处

一、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材资源

二、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才资源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3 激发学生的挑战

 做法一: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任务

一、使知识“留有距离”

二、把知识“掩埋起来”

三、让知识“缺少主意”

 做法二: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人物

一、让学生能与同学挑战

二、让学生能与教师挑战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4 发挥学生的能量

 做法一:让学生做主

一、让学生献计

二、让学生选择

 做法二:让学生上课

一、学生教同学

二、学生教老师

三、学生教家长

 做法三:让学生供题

一、让学生选题

二、让学生编题

三、让学生晒题

 做法四:让学生写书

一、让学生编教材

二、让学生编书报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5 等待学生的步伐

 做法一:回答迟延又何妨

一、教师不必急于立即回答学生问题

二、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

 做法二:回答迟钝也无妨

一、鼓励教师教学有“缺口”

二、允许学生学习有“缺陷”

试读章节

除了众说纷纭的讨论可以让人想出办法,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好说,歹说,自由说”的评说。其实上面“测量大树的高度”这一案例中也存在着学生的相互评说。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故意采用一些“非常”做法,为学生提供评说的机会和材料。例如教师可以故意犯一些知识错误,不仅可以让学生评说,而且能够让学生时时盯着你,以寻找老师的犯错。我在教学中,常常以“马大哈先生”自居,堂而皇之地告诉学生我经常会犯错,如果谁指出老师的错误谁就可以获得加分。结果我的课,学生总是盯着我,他们不放过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想能够找出问题来,赢得表扬,赢得加分。同时,我对学生的犯错也以“好好先生”自居,在宽容中让同学们自由评说。

有一个小品叫《白字先生》,表演者周炜经常说错字的读音,结果很是引人注意,听者有着指出错误并帮他纠正的冲动。同样道理,如果教师说错字的读音,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学生更是乐意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因为平时都是老师指出和纠正学生错误,此时好不容易发现教师说错了,不趁机报复一下咋行!

除了从报复心理上可以解释学生为何喜欢“挑刺”,我们还可以从生理学上解释,因为喜欢“挑刺”是人的专爱。想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对了100件事没人理会,一旦做错一件事就会挨骂;网上正面新闻远没有负面新闻关注度高。原来,这是由人的思考方式决定的。美国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志愿者的大脑后发现,当一种行为产生负面效果时,志愿者大脑中的杏仁体开始活跃。杏仁体位于大脑深处(图2),主要负责处理负面情绪。负面效果越明显,杏仁体就越活跃。但如果一种行为产生积极效果时,杏仁体就不太活跃,此时人们更多依靠数据而非情感做出判断。

评说,除了对同学和老师的问题进行评说,还可以对权威进行评说,要达到这一高度,更需要用脑子。或许这种评说并不合理,但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思想,却是有益无害的。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小可的爸爸爱写诗。受他的影响,小可刚上小学,就能背诵不少古诗。周末,一个诗人来小可家玩。他和小可爸爸谈天说地,无意中说到一首有名的唐诗《悯农·锄禾》。正在边上玩的小可,突然评论道:“这首不好。”诗人来兴趣了,便问小可:“这可是很有名的诗哦,你倒是说说,哪点不好?”小可说:“题目就不好。要么锄地,要么锄草,锄禾肯定不对,要被农民伯伯打屁股的。”

诗人觉得有趣,就又问:“你知道《春晓》吗?这首如何?”小可一摇头说:“这首也不好。”他指着摆在一旁的《少儿学古诗》,说,“好不好你自己看。我都批有字。”  这倒新鲜,小孩子竟敢给名诗批字。诗人拿起诗集,翻到《春晓》。果然,在每句诗的后面,都写有两个不太工整的铅笔字:春眠不觉晓——糟糕。诗人看完乐了,指着这句问:“这怎么讲?”小可瞥了一眼书,说:“早上醒不来,上学迟到,要罚站的,这不糟糕啦?”

诗人更乐了,再看:处处闻啼鸟——矛盾。他又叫小可解释。小可回答说:“都‘不觉晓’了,睡过头了,怎么还能‘闻啼鸟’呢?”诗人觉得有点道理,继续:夜来风雨声——跑题。他很惊讶,又问小可。小可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动脑筋呀?题目既然是春晓,春天的早晨,就不该写夜晚!”诗人想想对呀,接着往下:花落知多少——费解。他又问小可:“这怎么说?”小可说:“花落多少朵,数不清吧?不可能知道吧?他却说‘知’,真令人费解。”

诗人大惊失色,又点了一首《登鹳雀楼》,小可还是说不好。小可依然在每句诗后面批了两个字:白日依山尽——错了;黄河人海流——反了;欲穷千里目——晚了;更上一层楼——傻了。小可一一解释说:“‘尽,应该是‘进’,太阳是落进山,不是完蛋。‘人海流’应该是‘流人海,,它都人海了,还流什么流?太阳都落山了,还想着看得远远的,不是‘晚了,吗?那会儿别说上一楼,上十楼都看不清啦。真上去的话,不是‘傻了’?”

诗人开怀大笑,冲小可的爸爸喊:“老兄,你儿子太有才了!将来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可以看出孩子还没有被定式的思维和被定调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孩子限于年龄和知识,虽然还不能理解诗的写法和意境,但他敢于说三道四的勇气和精神却是值得嘉奖的。从小就有这样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孩子,还会长不大、学不好吗?英国批评家罗伯特·林德说:“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到无知中去寻找知识。”无知的乐趣,归根结底就在于能够“说三道四”。

P60-62

序言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听到“幸福指数”这个词,如果你要问我们的老师“你教得幸福吗”,得到的回答很多是“不幸福,教得好累”。由此可见,除了经济待遇,教得累也让教师感到不幸福。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必定学得累。例如,许多教师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埋头于做题中,教师埋头于批改中,没完没了。有一个人对此发出了呐喊——“如果孩子们的成绩真的完全与做题量成正比的话,那还要老师干什么?”也就是说,只会死做的教师以及只会把学生做死的教师,“这样的老师不要也罢”。那么,老师应该干什么?他接着做了解释:“作为教师,应该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去关注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学生能够学得不累,也要让自己教得不累,而要达到这种双赢和良性循环,我们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探求有效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我要跟大家探讨的主题——“如何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以及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书不累人?”

这里,我所说的“怎样教书不累人”,其中的“累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里的“人”指的是“教师”,也就是能够教得不累着“自己”;二是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也就是能够教得不累着“学生”。

那么,怎样教书不累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知道以下几件事。

为什么教得累——因为“mang”

一、“忙”——教得忙碌

曾经看到一则题为《教师生活写照》的打油诗,摘取片段如下:

三十分钟,早餐即毕。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就上班去。先去打水,再来扫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昨天月考,今日摸底。期末期中,不计其数。……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得第二,哪个第一?张三李四,王五赵七。两次比较,名次何异?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思想根源,刻苦程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话已毕,铃声将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

上面只是描述了教师忙得不可开交的一部分,工作的忙碌让教师感觉教得累,但只要还没有“心死”(“忙”字由“心”和“亡”两部分组成),教师还是能够累并快乐着。

如果说这种事务上的“辛苦”教师还吃得了苦,但“心苦”却常常把教师累垮。教师的“心累”,一是时时要为学生操心,二是还要被外界说风凉话,有人就写了一首歌唱出了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心苦”。  教师的“心累”,还常常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可以让学生学得不累而自己也能教得不累”,具体来说也就是教师感觉下面几个“mang”。

二、“茫”——教得茫然

意思是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例如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内容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依然采用老思想、老方法、老评价,用旧瓶装新酒,虽然是新教材却不是新课堂。又如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课堂生成,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让学生焕发新的活力和产生新的思想。

三、“盲”——教得盲目

意思是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例如盲目地搬用现成的教案或名师的教案,而不理解其中的设计思想。又如教学常常跟着感觉走,并且常常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问问学生的感觉。也就是只会死教书、教死书,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不管学生是否需要。

四、“莽”——教得莽撞

意思是教师明明知道不可以这样教,却还是要这样教。例如明明知道那些用时间换空间、用数量换质量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做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却还要莽撞地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

上述四个“mang”道出了教师教得累的几个主要原因,其中后三个“mang”涉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想说,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不累人。

……

2012年,一道被网友称为最“碉堡”地理考题在网络走红。这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级初二地理结业考试试卷”,第一题是“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地——”,四个选项是:“A.当大官;B.赚大钱;C.让父母高兴;D.生活。”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出这样的试题是否合适,但可以引发我们对“学习究竟为了什么”的思考。

上述选择题的答案“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只能算是学习最基本的功能。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如果从更高的层次看,学习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地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份报告题目就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还有一本书叫《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作者李炯稹认为学习不是单纯地钻研书籍的过程,而是为了培养自己、发展自己、解放自己,更是为了与世界沟通、为实现梦想而迈出的步伐。学习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他在书中提出的理念“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已经成为当下美国和韩国青少年最为流行的学习理念。

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觉醒。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从他的觉醒开始的。那么,教师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启蒙——促使学生觉醒。例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在面对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学生的眼里只看到数学世界,那么他们只会感悟到“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如果学生的眼里还看到了人生世界,那么他们就可能会从中觉悟到做人的道理。

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在教学时,教师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图形”上,那这样的教学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理解的是知识的特征,如果教师把眼光还放在“最美”上,那这样的教学就会充满一种美学的文化特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文化力量。或许,以后首先能唤起学生回忆的恰恰就是圆的美学欣赏,尔后才牵起学生对圆的数学印象。

总之,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6个“yao(you)”以及做到了以上“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的8个授人以“yu”,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呈现出“不一样”的喜人局面: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逐步减下来。如此“不一样”的课堂也必然是“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的生态课堂:

“金”——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思想;

“木”——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生机;

“水”——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灵动;

“火”——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热情;

“土”——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纯朴。

而“不一样”的课堂除了能让教师教得不累,还能让教师过得不累。因为教师的累还常常是感觉教书生活的相似,由此缺乏教书的激情。作家王朔说:“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用到教育中,那就是教师必须内心丰富——关注学生的6个“yao(you)”以及做到8个授人以“yu”,那么就能摆脱教书生活表面的相似,从而感觉每一天、每一堂课都是新的。

在以后的各讲中,我将会和大家展开讨论“怎样教书不累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如果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把你的想法发我邮箱646963648@qq.com或13861472533@139.com。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怎样教书不累人/桃李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育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410248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6155269
中图分类号 G42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