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的人生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

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这个问题的最初提出者,是《汉书》的作者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

自班固有此“挑刺”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学者对《史记》中的“疏忽、抵牾”提出疑惑,甚至有些学者为了一探究竟,竟然耗费一生精力。其中颇有影响的几位大家:魏晋时期的徐广,著有《史记音义》;六朝裴驷,著有《史记集解》;唐代张守节,著有《史记正义》;唐代还有一位大儒司马贞,著有《史记索隐》。

以上几位都堪称大家。他们出于对太史公的景仰和自谦,从他们自己的著作名称到文中用语均委婉谦逊,甚至故意闪烁批评之辞——这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谦谦君子的风格。然而,他们著作的初始动因,实际上还是在演绎班固的意思——感叹《太史公书》中的“诸多缺憾”,并且期望能给《史记》的当时版本做一些弥补和求证。

《史记》所引发的这些学术纠结,一直延续到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兴起,为《史记》纠错更是蔚然成风。其中集大成者是浙江大儒梁玉绳。他耗费20年时间编写成3部36卷本直击司马迁《史记》讹误的著作——《史记质疑》。该书出版前,作者出于自谦,当然也许是忽然想起应该表现出对太史公的尊敬,书名遂改为《史记志疑》。然而,梁玉绳大师在这部著作中毫不客气地批评太史公不仅文字记载有所疏漏,不少观点也明显不妥。比如梁氏认为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不应该说:“周西伯昌之脱羡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梁玉绳先生认为“阴谋”二字是不该用于周文王身上的,理由是:“夫德非倾人之事,亦非阴谋所能为,若果如是,又何以为文王、太公?”《史记志疑》用语严谨考究,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学术巨著。该书对《史记》做出了从头至尾的纠错,很多地方都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梁玉绳也因此而声名大震。《史记志疑》是学术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赤裸裸地为《史记》纠错的专著。

那么,《史记》有没有错误?有多少错误?是不是司马迁的过错?需要不需要后人给予纠正?

这里笔者用一句通俗的话回答:从班固到梁玉绳,他们基本是画蛇添足。这些对《史记》评评点点一路走来的大师们,他们从发现《史记》“错误”的那个时刻起,就开始了他们的杞人忧天。

应该怎样看待《史记》传递给我们的诸多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甚多疏略,或有抵牾”的现象?笔者历30年之研究探索,认为:《史记》中的自相矛盾绝大多数根本就不是错误,更不需要去纠正——因为基本上无错可纠。

《史记》中的自相矛盾,堪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种至高境界里的传承现象,是司马迁有意保留给我们的“原版历史文字信息”。当然,如果具体分析《史记》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后人在传阅、传抄《史记》的过程中发生了讹误。

2.司马迁看到不同史料对于同一人、事的不同记载后,不是主观武断地做出裁决,也没有自以为是地进行取舍,而是兼容并蓄、存疑于《史记》,以资后人。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史记》,自然就会有一些互相抵牾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

3.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也会存在疏忽,因为他不是神。

首先分析《史记》“自相矛盾”现象的第一种成因。

《史记》出现刻本印刷,大约在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3—994年)。然而,当时被刊印的这些手抄《太史公书》已经不完全是司马迁手稿的原貌了。而各种各类已然存在讹误的手抄本,一经刊印便成为定型版本。可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版本的《史记》的源头。

我有什么理由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宋代之前《史记》流传的经历。

《史记》成书大约在汉武帝征和二年或征和三年(公元前91年一前90年)。然而至今我们无法得知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学者,在他完成这部巨著之后,究竟去了哪里?是老死、病死还是自杀或为他杀?我坚持认为司马迁不会自杀——他在《史记》中对诸多人物评价的一贯观点就是最好的注脚。

P1-3

后记

朋友的力量

写完书稿时,我不由地产生一个愿望,想给我的两个朋友写几句话,以表达我的感谢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我不会这么快就完成这本书稿,恐怕还是在慢慢地磨蹭呢,因为我的写作习惯就是“斟酌”。

可是今天,我却有了一种成就感,这是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体验与快乐。而我的收获与两位朋友是分不开的。

去年,当新读《史记》书稿思路成型的时候,我应邀去海南大学“湖畔讲坛”演讲。虽然演讲的主题是“读书的思维创新”,但是在演讲中我提到了将要完成的这本书,还大致介绍了这本书的特点和内容。

那天,当我演讲结束时,就有两个人在旁边等我。当时我认为他们是普通听众,并不知道他们原来是两位很有文学修养和史学知识的领导干部。他们两人,就是凤凰传媒集团海南公司副总经理陈纯栋先生和他的搭档、助手蒲皆瑜经理。

因为话题是我即将要出版的《史记的人生智慧》,所以我们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口头协议:书稿完成后,由他们帮助我出版、发行。

我首先是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这个实体书备受冲击与冷落的时代,陈纯栋、蒲皆瑜作为原来新华书店系统的资深人士,随时随地不忘遴选可能受读者欢迎的图书,这种精神和眼光就使人非常敬佩。后来,就是在这两位朋友的关心催促下,我加快了书稿的写作计划,提前半年交出了书稿。

由陈纯栋、蒲皆瑜两位朋友,我想到司马迁的朋友观。太史公认为:在一定情况下,朋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此他叙述了管仲与鲍叔牙之间被千古传诵的友谊,讲到重耳在他的几位朋友帮助下终于历经艰辛回到晋国成为一代诸侯霸主。史记还特别说了周家和朱家如何帮助朋友季布化险为夷的感人事迹。当然,司马迁也讲了韩信出卖朋友钟离昧、李斯杀害同窗好友韩非的故事。

“真朋友可以帮助你成就事业,假朋友能够让你走进地狱。”这可能是司马迁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朋友观”。我也把司马迁的这个观点写入了书中。

当然,我想给纯栋、皆瑜二位同志写点文字,主要是由于他们为人真诚,办事实在。在与他们相处中,我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文化人的气息,而且有一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说到这里,我突发联想:凤凰传媒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因为有陈纯栋、蒲皆瑜这样一批脚踏实地的敬业人士作为凤凰传媒的基础和基石。我们相信凤凰的明天会飞得更高、更远。

计正山

写于2015年6月31日

目录

一、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

二、修官史何必要民间传闻

三、秦始皇死到临头才祷告

四、楚霸王四面歌声始吃惊

五、《史记》新读——刘邦原来挺善良

六、东城怀古,英雄当年葬美人

七、明白事理,几句话扭转乾坤

八、不懂人性,未开口命丧黄泉

九、两国开战,只为几片桑叶

十、七国叛乱,缘起小孩下棋玩

十一、“鞋帽论”盛行,说停就停

十二、窦太后翻脸,野猪上阵

十三、有志气,民工可以做皇帝

十四、意志强,猪倌也能当宰相

十五、女人因贤惠而受人尊敬

十六、美女若贪婪反令人鄙夷

十七、神龟报恩宋元王

十八、亲民至善汉文帝

十九、汉朝官员那些事,谁对谁错

二十、平民百姓当大官,绝招先行

二十一、离间计瞄准“裂蛋”

二十二、好主意来自“基层”

二十三、《史记》别读:七个阴谋诡计

二十四、滋味细品:九个因果报应

二十五、《史记》之魂是仁义

二十六、仁义之根在中国

二十七、仁者理财花钱买义

二十八、智者捧场街头卖老

二十九、司马迁研究天命,但无结果

三十、孔夫子不提鬼神,有口难言

三十一、七场瑰梦色彩神秘

三十二、四出怪胎人神难辨

三十三、《史记》中的相面无一不灵验

三十四、《史记》中的占卜有一卦怪异

三十五、人生结果谁能料

三十六、祸福只在转眼间

后记

序言

《史记》不仅是史学的经典、文学的摇篮,也是一座思想智慧的宝库。为此,我几年前就开始妄想:如何编写一本书,实现以下几个愿望:

1.让《史记》从书斋里走出来,走进寻常百姓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把我解读《史记》的心得神会,演绎为一个个白话故事。

3.用故事鼓励人有进取的精神,读后使人产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当然,本书中有的故事,你也可能曾经听说过,但我所讲述的版本仍然会使你耳目一新——原因很简单:一旦你读史的思维和视角有了转变和创新,你自然就会有新的发现:深奥的《史记》,原来可以进行如此平易的解读。

如果你读完拙作能有这样的感触,这便是我创作本书的初衷和追求。

2015年已近盛夏的时候,我终于把自己解读《史记》的新发现、新感悟,写成了系列白话故事。

然而,我写作本书还有一个捎带任务,就是希望能够破解《史记》研究领域一直困扰大家的两大疑点:

1.《史记》在记人记事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2.《史记》作为正史而非野史,司马迁为什么要大量采用民间传闻甚至有很多逸闻趣事?

我相信自己经过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司马迁的写作初衷。为此,我在讲述那些充满智慧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之前,先简要阐述本人对《史记》研究领域这两个疑谜的解读。而为了保持本书结构形式的一体性,我把这两个新观点作为本书的领衔章节:

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修官史何必要民间传闻?

内容推荐

这本《史记的人生智慧》作者、著名《史记》学者计正山先生穷数十年之力,以自身个性化的研究思路,找到了揭秘《史记》的独特编码,对《史记》中的千古之谜提出了合乎情理的看法,并从人性、道德、处世等角度,对《史记》中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独到而有新意的解读,并分析、提炼和总结出现代人需要学习和思考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原来,《史记》还可以这样读!

编辑推荐

秦始皇死前遇到了什么样的神秘事件?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死在何处?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唯一非官方修订的伟大史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部深刻、遥远、丰富而又不乏神秘的历史画卷。

《史记的人生智慧》由计正山著,一部深刻、遥远、丰富而又不乏神秘的历史画卷为你一一呈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的人生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计正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94930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6200439
中图分类号 K204.2-4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