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散打英雄筑国魂
内容
试读章节

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跋涉而来的中华武术,历经几千年岁月而不衰。中华武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自从武术产生至今,数千年来,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饱蘸东方文明之精华。因此,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在当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为罕见。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武术的风采已展示于世界,中国功夫成为其代名词。特别是中国功夫凭借电影产业的发展而一路走红,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可是,外国武术爱好者对于中国功夫的实战性却提出了疑问:中国武术能不能实战,可不可以比试切磋一下?为了彰显中国武术的实战威力,武术技击性问题被摆在桌面,也使散打兴起并成为与套路并存的项目。一些有名望的武术家开始思索和探讨中国武术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与世界流行的搏击术进行实战对决并战而胜之,以扬我中华武术实战技击的威名。

正因为武术承载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以武术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民族精神做后盾,而中华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催化剂。当代武术,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它还肩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于是,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于2012年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宣告成立,建立这一支专业性的队伍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散打国家队是精英中的精英,是我国散打大军中的“特种部队”。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同样肩负着重任和使命,为捍卫国家荣誉,他带领着散打精英,南征北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扬我国威!

故事还得从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说起。

张根学,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中国武术协会常委、教练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主任、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陕西省武术协会主席、陕西省武术院院长。

张根学,1965年5月出生于西安郊区。童年时期的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是村里有名的小顽皮。由于父母中年时才有了他,所以全家人对他特别宠爱。张根学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当看到村里的一个工人师傅在练习摔跤时,他身体就产生了动感,觉得摔跤比家族中一个爷爷练的武术要刺激得多。于是,他就跟着工人师傅练摔跤,那时他才7岁。除了摔跤,在学校里,他更是足球和乒乓球方面的佼佼者,他速度快,反应敏捷,悟性较高,每次比赛中都是最抢眼的焦点人物。赛场上他以出类拔萃的表现,常常成为同学们的喝彩对象,同时,也引起了体育老师杨兴运的注意,觉得张根学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便收他为徒弟,教他练习正规的摔跤基本功。

如此一来,便开启了张根学摔跤的短暂历程。  虽然白天上学,晚上练习,很是辛苦,但杨兴运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张根学收获颇多。经过几年的基本功练习,杨兴运老师觉得这小家伙训练刻苦努力,进步很快,打心眼里高兴,心想,这个徒弟真的没有收错。为了让徒弟在武术道路上能有更好的发展,杨兴运老师决定将张根学推荐给摔跤名师赵安利(现任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副局长、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

初次见面,赵安利老师就让张根学进行对抗练习。张根学不怯场,他光着膀子,穿着大人的摔跤服,和其他小伙伴对抗摔打。张根学的表现着实令赵安利老师感到惊讶,他没想到张根学不仅反应敏捷,身体协调性好,而且毅力和韧劲也超乎寻常。惊讶之余,赵安利老师感到由衷地欣慰,毕竟,这样优秀的摔跤人实在难得,便决定尽心教授张根学。于是,赵安利老师对张根学进行速度和力量以及技巧的强化训练,使张根学从中学到了更多东西,且基本功越来越扎实。接着,赵安利老师教张根学国际摔跤法。经过接触,张根学觉得国内摔跤法与国际摔跤法完全不一样,前者直接抱摔,后者可以抓力,两种摔跤方法给他以后的武术生涯带来很大帮助。

通过几年的强化训练,赵安利老师觉得张根学不仅为人正直诚恳,乐于助人,而且聪明伶俐、悟性甚高、不怕苦不怕累,是个好苗子,便决定将张根学推荐给了闻名陕西的摔跤教练陈建虎(其人是赵安利的教练、摔跤专家、国际运动健将、国家摔跤队教练)。

陈建虎老师的训练体系不仅仅是基本功和对抗性的训练,还包含了技击战术的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等。年幼的张根学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勤奋好学,勤于训练,使他慢慢懂得了训练方法,适应了训练方式以及如何提高基础代谢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张根学的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同龄伙伴中,他的成绩非常突出。P1-3

目录

序曲

1 散打之王

2 铮铮铁骨

3 散打一姐

4 大漠之神

5 喋血雄鹰

6 宁折不弯

7 美丽女神

8 杜鹃啼血

9 黑马武神

10 铿锵玫瑰

11 少林雄鹰

12 王中之王

13 一代骄子

14 青春擂台

尾声

结束语

序言

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了解武术的发展史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跳跃翻滚等一系列初级攻防手段,从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又甚至铜斧等,这些大部分可以算是武术器械的前身。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便是武术的萌芽。文献中有“执干戚”的记载,是种持兵器进行的表演性质的操练,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式演变奠定基础。再如传说中的“蚩尤戏”,包含了踢、打、摔、抵等多种方法,是一种徒手搏斗的形式,对后来对抗性武术项目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至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武器的制造与使用还是搏斗的方法与种类,都有了较大地发展。加之“百家争鸣”的思想影响,形成了我国传统武术重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后世武术追求“武德”的理论渊薮。至汉代,政府机构通过“试弁”(拳技的考试)选拔人员,并出现了如“六禽戏”“五禽戏”等与医学相融合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武术样式。至唐代,政策上推行“武举制”,为后世沿袭不改,这从政策上激发了民间和官方的习武热情。在文学艺术方面,李白的诗歌、张旭的书法,无不从武术特别是从剑术方面寻找灵感,在武术成为当时文人观照对象的同时,也说明剑术套路已有较高的水平。至两宋,民间发展起有规模的习武组织,街头巷尾有以武术表演为生的艺人,多表演角抵、踢腿、舞刀等,“十八般武艺”一词也出现在了宋代的典籍中。至元代,蒙古族尚武的传统和异于中原的武术风格,使传统武术在融合的过程中继续发展,形成了有明一代不同风格、不同武种的众多流派。这一时期,随着战争的频发,武术与军事格斗相互渗透,在军事训练中以武术套路的形式训练士卒。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先口耳相传的武术技法得到了较好地整理,各派著书立说之风盛行,且图文并茂,为我国传统武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至清代,传统武术有了更清晰的门派之分,如少林派、太极门、形意门等,亦有拳类和击打类,象征着武术事业发展的兴盛,但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民国时期,经历了西方船坚炮利的洗礼,武术的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能更加明确,加之对新生活、新文化的倡导,武术更多地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简而言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武术以其强身健体的功能、修身养性的意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传统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的一种。散打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攻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散打被国家批准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并确定“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的赛制,到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战幕,中国散打坚持竞技体育和商业比赛的模式,在继承中国武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增强对抗性与市场性。2008年散打入选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2012年2月,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在陕西西安成立。中国散打发展的历程,表明我国散打运动在与世界各国相互交流切磋的同时,正日益正规化、职业化的特点。

以张根学为总教练的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自成立以来,征战国际赛事数百场,鲜尝败绩。一方面,我国散打运动以科学的训练方法、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国内外赛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武术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对厚德载物思想境界的追求,激励着运动健儿为国争光、提升自身的习武境界;在促进国际交流的同时,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中国武术精神的传承,为了中国散打屹立世界武林之巅,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入”,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广大武术爱好者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散打英雄筑国魂》一书记述了运动员的夺冠之路、夺冠之事、夺冠之绩的真实故事,其心路历程又是那样令人折服与感动,他们的奋斗经历反映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与赛场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艺术的描述中光彩照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为国争光、夺取冠军的最杰出代表,有着不同的光辉形象、优秀品质及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成长历程和传奇经历。为了梦想,他们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训练和伤痛,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为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无疑是一部激励年轻一代勇于进取的好作品,是年轻一代思考人生、激励斗志的一面镜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如今,国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这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身心健康发展、民族素质提高、民族精神培育具有重大意义。同样,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强身健体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竞技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更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催入奋进。我们组织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队员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的记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中国散打和中国传统武术,将体育强国纳入到建设中国梦的体系中,以更好地提高民族素质,提振国民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得贡献。  我们祝愿中国武术散打运动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陈国荣

2016年8月于陕西西安

内容推荐

香菊编著的《散打英雄筑国魂》一书记述了运动员的夺冠之路、夺冠之事、夺冠之绩的真实故事,其心路历程又是那样令人折服与感动,他们的奋斗经历反映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与赛场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艺术的描述中光彩照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为国争光、夺取冠军的最杰出代表,有着不同的光辉形象、优秀品质及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成长历程和传奇经历。

编辑推荐

香菊编著的《散打英雄筑国魂》介绍了张根学及其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的具体情况。包括对张根学总教练成长、组建散打队过程的介绍和对散打世界冠军如张坤、冷鑫等人成长经历以及奋斗过程的介绍。全书弘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中国传统武术和自由搏击的形式,体现“国魂”的内涵和意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散打英雄筑国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香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439648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2016253294
中图分类号 I253.4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