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收录文稿约90篇,均为作者王振良为师友著述所写的序言或跋语。全书分为故籍翻新、耆老鸿踪、师友随谈、析津旧迹、闲言碎语五个部分。首有著名学者张元卿所写的序言。全书文章大多短小,但却融入了作者对天津文化的多方面深入思考,内容涉及到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等方方面面,对进一步开展天津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传播,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图书 | 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天津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收录文稿约90篇,均为作者王振良为师友著述所写的序言或跋语。全书分为故籍翻新、耆老鸿踪、师友随谈、析津旧迹、闲言碎语五个部分。首有著名学者张元卿所写的序言。全书文章大多短小,但却融入了作者对天津文化的多方面深入思考,内容涉及到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等方方面面,对进一步开展天津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传播,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目录 序言:综汇群芳开盛业/张元卿 编例 故籍翻新 一生悲苦话王樾* ——《双清书屋吟草》整理说明 八里台的当年风雅* ——《城南诗社集》整理前言 文情雅趣展重阳* ——《城南诗社集》编后记 “奇赏共欣”钟韵长* ——《蟑香馆诗钟》整理前言 啮余残纸剩蟫香* ——《蟫香馆别记》整理前言 说“良心话”的人* ——《(中华画报)白羽佚文》前言 李琴湘之骈词偶语* ——《择庐楹联录》整理说明 “两个家族”的纸上印记* ——《延古堂李氏族谱》编后记 珍视民间史料的发掘 ——《一九四九年一月之天津——解读徐天瑞日记》编后记 嗣响流芳在津门* ——《七二钟声》编后记 “不以诗鸣”的郭霭春* ——《残吟剩草笺补》编后记 打开历史真实大门的管钥 ——《鸦片战争与天津史料编年》编后记 耆老鸿踪 纷纭众口话严公* ——“严范孙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号”编后记 说不尽的王氏家族 ——《王仁安与王君直》前言 作为文艺家的李金藻* ——《金声琴韵录》编后记 文字的生命力* ——《刘云若逝世甲子纪念集》编后闲弹 …… 师友随谈 析津旧迹 闲言碎语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天津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振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8045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6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6277127 |
中图分类号 | K292.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09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