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杯茶(汉英对照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志摩的诗才尽人皆知,他的字句清新、意境优美和神思飘逸,历来是文青们效仿的典范。美慧的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人格的精华给了诗人灵澈,他们惺惺相惜。最适合在一个绵绵细雨的日子,捧一杯咖啡或清茶,读《园会》,品《一杯茶》,看《理想的家庭》之模样。诗人用他如诗般的音律,典雅的人名转译,神奇点睛之笔,重现多位栩栩如生的欧美人物形象,亲切而又陌生,仿佛老上海城隍庙游园会,走来一群曼妙的蔷媚,谈着雨夜的翡冷翠……

内容推荐

《一杯茶》收录了徐志摩翻译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殊斐尔的《一杯茶》《巴克妈妈的形状》《一个理想的家庭》《刮风》四篇小说,以及徐志摩纪念曼殊斐尔的文章《曼殊斐尔》。读者从中可以领略曼殊斐尔写实、简约、诗化的写作特色,以及徐志摩同样具有诗意的译笔。

目录

园会

一杯茶

巴克妈妈的行状

一个理想的家庭

刮风

曼殊斐尔

试读章节

园会

那天的天气果然是理想的。园会的天气,就是他们预定的,也没有再好的了。没有风,暖和,天上没有云点子。就是蓝天里盖着一层淡金色的雾纱,像是初夏有时的天气。那园丁天亮就起来,剪草,扫地,收拾个干净;草地和那种着小菊花的暗暗的平顶的小花房儿,都闪闪地发亮着。还有那些玫瑰花,她们自个儿真像是懂得,到园会的人们也就只会得赏识玫瑰花儿;这是谁都认得的花儿。好几百,真是好几百,全在一夜里开了出来;那一丛绿绿的全低着头儿,像是天仙来拜会过她们似的。

他们早餐还没有吃完,工人们就来安那布篷子。

“娘,你看这篷子安在那儿好?”

“我的好孩子,用不着问我。今年我是打定主意什么事都交给你们孩子们的了。忘了我是你们的娘。只当我是个请来的贵客就得。”

但是梅格总还不能去监督那些工人们。她没有吃早饭就洗了头发,她带着一块青的头巾坐在那里喝咖啡,潮的黑的发卷儿贴在她两边的脸上。玖思,那蝴蝶儿,每天下来总是穿着绸的里裙,披着日本的花衫子。

“还是你去吧,老腊;你是讲究美术的。”

老腊就飞了出去,手里还拿着她的一块牛油面包。

她就爱有了推头到屋子外面吃东西;。她又是最爱安排事情的;她总以为她可以比谁都办得稳当些。

四个工人,脱了外褂子的,一块儿站在园里的道儿上。他们手里拿着支篷帐的杆子,一卷卷的帆布,背上挂着装工具的大口袋儿。他们的神气很叫人注意的。老腊现在倒怪怨她自己还拿着那片牛油面包,可是又没有地方放,她又不能把它掷了。她脸上有点儿红,她走近他们的时候;可是她装出严厉的,甚至有点儿近视的样子。

“早安,”她说,学她娘的口气。但是这一声装得太可怕了,她自己都有点儿难为情,接着她就像个小女孩子口吃着说,“嗄——欧——你们来——是不是为那篷帐?”

“就是您哪,小姐,”身子最高的那个说,一个瘦瘦的,满脸斑点的高个儿,他掀动着他背上的大口袋,把他的草帽望后脑一推,望下来对着她笑。“就是为那个。”

他的笑那样的随便,那样的和气,老腊也就不觉得难为情了。多么好的眼他有的是,小小的,可是那样的深蓝!她现在望着他的同伴,他们也在笑吟吟的。“放心,我们不咬人的。”他们的笑像在那儿说。工人们多么好呀!这早上又是多美呀!可是她不该提起早上,她得办她的公事,那篷帐。

“我说,把它放在那边百合花的草地上,怎么样呢?那边成不成?”

她伸着不拿牛油面包的那只手,点着那百合花的草地。他们转过身去,望着她点的方面。那小胖子扁着他那下嘴唇皮儿,那高个子皱着眉头。

“我瞧不合适,”他说,“看得不够明亮。您瞧,要是一个漫天帐子,”他转身向着老腊,还是他那随便的样子,“您得放着一个地基儿,您一看就会‘嘭’地一下打着你的眼,要是您懂我的话。”

这一下可是把老腊蒙住了一阵子,她想不清一个做工的该不该对她说那样的话,“嘭”地一下打着你的眼。她可是很懂得。

“那边网球场的一个基角儿上呢?”她又出主意,“可是音乐队也得占一个基角儿。”

“唔,还有音乐队不是?”又一个工人说。他的脸是青青的。他的眼睛瞄着那网球场,神气看得怪难看的,他在想什么呢?

“就是一个很小的音乐队。”老腊缓缓地说。也许他不会多么地介意,要是音乐队是个小的。但是那高个儿的又打岔了。

“我说,小姐,那个地基儿合适。背着前面那些大树,那边儿,准合适。”

P2-4

序言

几个月前,受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邀约,为他们精编的一套民国名家经典译丛作序,并收到电子初稿小样。虽执教英文近30年,翻译专业书籍、英美小说、杂文等文字量近200万字,但为学贯中西的大文学家、民国时期精英才俊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等人的译作写序,岂敢?故几番推辞,不敢承约。但手中拥有了这份来自故乡的电子书小样,我如获至宝。在北欧夏日极昼极长的日光里,工作之余,悠闲地坐在斑驳树荫下、湖边草坪上或街边咖啡座里,我先睹为快。捧书细读,重温英汉对译的妙与美,我似乎穿越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与我少年时起就崇拜的冷峻的郁达夫、才情的徐志摩和美丽的林徽因在方方正正的中文里相遇啦!我在字里行间感受民国时期那股清新的译风,在诗化的素美语言中玩味彼时翻译的乐趣,徜徉在看似信手拈来却也处处机巧的篇章中,时空仿佛凝滞在那精读时刻。

年少时,也曾读过英文原著小章节。一路走来,人生中年,在英语语境中深入到久远的原著,伴着波罗的海海边的余晖,我再一次理解郁达夫作品《沉沦》与他的译作《幸福的摆》的某种关联。主人公华伦徘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命运从悲喜转为平和,仿佛那身边大海,时而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而后又归于平静安详,不禁抒发感叹:这就是人生啊!

某个晴朗的周末,我在湖边草坪席地而坐,像个12岁的小姑娘般充满好奇地读完了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撰写、林徽因译就的《古代的人》。房龙像个博学的圣诞老人,精巧细致地引领读者走入历史长河,贴切的行文勾画人类进步的面面观。而时年22岁的美丽才女林徽因用她缜密的逻辑、精致的文字、纯熟的译法再现原著风格。读她的作品如同欣赏她设计的精美建筑,那样灵动,那样飘逸。

徐志摩的诗才尽人皆知,他的字句清新、意境优美和神思飘逸,历来是文青们效仿的典范。美慧的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人格的精华给了诗人灵澈,他们惺惺相惜。最适合在一个绵绵细雨的日子,捧一杯咖啡或清茶,读《园会》,品《一杯茶》,看《理想的家庭》之模样。诗人用他如诗般的音律,典雅的人名转译,神奇点睛之笔,重现多位栩栩如生的欧美人物形象,亲切而又陌生,仿佛老上海城隍庙游园会,走来一群曼妙的蔷媚,谈着雨夜的翡冷翠……

快生活时代,让我们的思想、思绪慢下来,品读经典,体会文字语言的译介之美。让这译介的“媒”引领我们走入东西方文化的“国际理解”之中吧!

张东辉

(英语教授、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于维尔纽斯

2016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的小说只是小说,她的小说是纯粹的文学。真的艺术;平常的作者只求暂时的流行,博群众的欢迎,她却只想留下几块“时灰”掩不暗的真晶,只要得少数知音者的赞赏。

——徐志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杯茶(汉英对照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曼殊斐尔
译者 徐志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6466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4
CIP核字 2016166502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180
11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