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述,证明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个重要部分。本书不仅是一部令专家学者佩服的书,也是一部让大众读者明白的书。
图书 | 西方哲学史(上)(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述,证明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个重要部分。本书不仅是一部令专家学者佩服的书,也是一部让大众读者明白的书。 内容推荐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 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本书作者罗素,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本书强调“哲学和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目录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卷 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 一 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 二 章 米利都学派 第 三 章 毕达哥拉斯 第 四 章 赫拉克利特 第 五 章 巴门尼德 第 六 章 恩培多克勒 第 七 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 八 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 九 章 原子论者 第 十 章 普罗泰戈拉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土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卷 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 教父 第 一 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 二 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 三 章 教会的三位博土 第 四 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 五 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第 六 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 七 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 八 章 约翰·司各脱 第 九 章 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 十 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纪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试读章节 埃及与巴比伦的宗教正象其他古代的宗教一样,本来都是一种生殖性能崇拜。大地是阴性的,而太阳是阳性的。公牛通常被认为是阳性生殖性能的化身,牛神是非常普逼的。在巴比伦,大地女神伊什塔尔在众女神之中是至高无上的。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整个的西亚洲以各种不同的名称而受人崇拜。当希腊殖民者在小亚細亚为她建筑神殿的时候,他們就称她为阿尔蒂米斯,并且把原有的礼拜仪式接受过来。这就是“以弗所人的狄阿娜”的起源。基督教又把她轉化成为童貞女瑪利亚,但是到了以弗所宗教大会上才规定把“圣母”这个头街加給我們的教母。 只要一种宗教和一个帝国政府結合在一起,政治的动机就会大大改变宗教的原始面貌。一个男神或一个女神便会和国家联系起来,他不仅要保証丰收,而且还要保証战爭胜利。富有的祭司阶級规定出一套教礼和神学,并且把帝国各个組成部分的一些神都安排在一个万神殿里。 通过与政府的联系,神也就和道德有了联系。立法者从神那里接受了他們的法典,因此犯法就是亵凟神明。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法典,就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伦王罕姆拉比的法典:国王宣告这一法典是由馬尔督克交付給他的。在整个的古代,道德与宗教之間的这种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巴比伦的宗教与埃及的宗教不同,它更关心的是现世的繁荣而不是来世的幸福。巫术、 卜筮和占星术虽然并不是巴比伦所特有的,然而在这里却此在其他地方更为发达,并且主要地是通过巴比伦它們才在古代的后期获得了它們的地位。从巴比伦也流传下来了某些属于科学的东西:一日分为24小时,圓周分为360度:以及曰月蝕周期的发现。这就使他們能够准确地預言月蝕,并能以某种盖然性来預言日蝕。巴比伦的这种知識,我們下面将会看到,泰勒斯是得到了的。 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是农业的文明,而周围民族的文明最初則是畜牧的文明。商业的发展起初几乎完全是海上的,随着商业的发展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因素。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武器还是用青銅制造的,有些国家自己本上上并不具备这种必要的金属,便不得不从事貿易或者海盗掠夺以求获得它們。海盗掠夺只是一时的权宜,而在社会与政治条件相当稳定的地方,商业就被人认为更加有利可图。在商业方面,克里特島似乎是先驅者。大約有十一个世紀之久,可以說从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400年,在克里特曾存在过一种艺术上极为先进的文化,被称为米諾文化。克里特艺术的遺物給人以一种欢愉的、几乎是頹废奢靡的印象,与埃及神殿那种令人可怖的阴郁是迴然不同的。 关于这一重要的文明,在阿瑟.伊万斯爵士以及其他諸人的发掘以前,人們几乎是一无所知。那是一种航海民族的文明,与埃及保持着密切的接触(除了喜克索斯人統治的时代是例外)。从埃及的图画里显然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們在埃及和克里特之間进行过相当可观的商业,这朴商业約当公元前1500年左右达到了它的頂峰。克里特的宗教似乎与叙利亚和小亚細亚的宗教有着許多的相同之点,但是在艺术方面则与埃及的相同之点更多些,虽然克里特的艺术是非常有独創性的,并且是充滿了可惊訝的生命力的。克里特文明的中心是所謂諾索斯的“米諾宫”,古典希腊的传說里一直流传着对它的追忆。克里特的宫殿是极其壮丽的,但是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末期被毁掉了,或許是被希腊的侵略者所毀掉的,克里特历史的紀年,是从在克里特所发现的埃及器物以及在埃及所发现的克里特器物而推断出来的;我們的知識全都是靠着考古学上的証据。 克里特人崇拜一个女神,也許是几个女神。最为明确无疑的女神就是“动物的女主人”,她是一个女猎人,或許就是古典的阿尔蒂米斯的起源。她或者另一女神,也是一位母亲;除了“动物的男主人”而外,唯一的男神就是她的少子。有証据可以說明克里特人是信仰死后的生命的,正如埃及的信仰一样,认为人死之后,生前的作为就要受到賞罰。但是总的說来,从克里特的艺术上看,似乎他們是欢愉的民族,并沒有受到阴沉的迷信的很大压迫。他們喜欢斗牛,斗牛时女斗士和男斗士一样地表演出惊人的絕技。斗牛是宗教仪式,阿瑟.伊万斯爵士以为斗牛者属于最高的貴族。传下来的图画都是非常生动而逼真的。 克里特人有一种直綫形的文字,但是还沒有人能够辨識。他們在国內是和平的,他們的城市沒有城墙;他們无疑地是受海权的保护的。 在米諾文明毁灭之前,約当公元前1600年左右,它传到了希腊大陆,在大陆上經历了逐漸蛻化的阶段直至公元前900年为止。这种大陆文明就叫迈錫尼文明;它是由于发掘帝王的陵墓以及发掘山頂上的堡垒而被人发现的,这說明了他們比克里特島上的人更害怕战爭。陵墓及堡垒始終都給古典希腊的想象力以强烈的印象。宫殿里的較古老的艺术晶若不是确乎出于克里特工匠之手,也是与克里特工艺密切接近的。隔着一层朦朧的传說所见到的迈錫尼文明,正是荷馬詩歌所描写的文明。 P26-29 序言 美国版序言 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历史的叙述,比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我还发觉这一点对于一般读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几段时期,尤其必要。经院哲学的大时代乃是十一世纪改革的产物,而这些改革又是对于前一个时期的颓废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对于罗马灭亡与中古教权兴起之间的那几个世纪没有一些知识的话,就会难于理解十二、三世纪知识界的气氛。在处理这段时期时,正如处理其他时期一样,我的目的仅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学家们的时代而言,以及哲学家们对于其形成也与有力焉的那些时代而言,——我认为是若想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时,有必要加以叙述的一般历史。 这种观点的后果之一就是:它给予一个哲学家的地位,往往并不就是他的哲学的优异性所应得的地位。例如,就我来说,我认为斯宾诺莎是比洛克更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却小得多;因此我处理他就要比处理洛克简略得多。有些人——例如卢梭和拜伦——虽然在学术的意义上完全不是什么哲学家,但是他们却是如此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以致于如果忽略了他们,便不可能理解哲学的发展。就这一方面而论,甚至于纯粹的行动家们有时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很少哲学家对于哲学的影响之大是能比得上亚力山大大帝、查理曼或者拿破仑的。莱库格斯如果确有其人的话,就更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了。 企图包罗的时期既然是如此之广,就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选择原则。我读过一些标准的哲学史之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过分简短的叙述是不会给读者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的;因此我就把那些我以为似乎不值得详尽处理的人物(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完全略过不提。在我所讨论的人物中,我只提到看来是与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的社会背景有关的东西;有时候,我甚至于把某些本身无关重要的细节也记录下来,只要我认为它们足以说明一个人或者他的时代。 最后,对研究我的庞大题材中的任何一部分的专家们,我还该说几句辩解的话。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我毫不怀疑,很多人对于我所述及的任何一个哲学家,——除了莱布尼兹之外——都比我知道得多。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末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断范围以外的东西了。斯巴达对于卢梭的影响、柏拉图对于十三世纪以前基督教哲学的影响、奈斯脱流斯教派对于阿拉伯人以及从而对于阿奎那的影响、自从伦巴底诸城的兴起直到今天为止圣安布洛斯对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影响,这都是一些只有在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里才能处理的题材。根据这些理由,我要求发现我对于自己题目中某些部分的知识显得不足的读者们鉴谅,如果不需要记住“时间如飞车”的话,我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本来是会比较充分的。 本书得以问世要归功于巴恩斯(Albert C.Barnes)博士,原稿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巴恩斯基金讲座而写的,其中有一部分曾讲授过。 正如在最近十三年以来我的大部分工作一样,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亚·罗素在研究方面以及在许多其他方面都曾大大地帮助过我。 伯特兰·罗素 英国版序言 如果要使本书免于受到多于其所应得的严厉的批评(毫无疑问,严厉的批评是它所应得的)的话,作一些辩解和说明就是必要的。 向研究不同学派和个别哲学家们的专家们,应当说几句辩解的话。对于我所论述的每一个哲学家,莱布尼兹可能例外,都有人比我知道得更多。然而,如果要写一部涉及广泛范围的著作,这种情况就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我们并不是不死的神仙,则凡写这样书的人,其对于书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势必比一个集中精力于一个作者或一个短时代的人所能花费的时间要少。有些对学术要求严格而毫不宽贷的人们会断言:涉及广泛范围的书根本就不应当写,或者,如果写的话,也应当由许多作者的专题论文所组成。但是许多作者的合作是有其缺点的。如果在历史的运动中有任何统一性,如果在前后所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任何密切联系;那末,为了把它表述出来,对前后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应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加以综合。一个研究卢梭的学者在正确叙述其和柏拉图与普鲁塔克书中的斯巴达的关系方面可能有困难,一个研究斯巴达的历史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识到霍布斯、费希特和列宁。本书的目的正是要显示这样的关系,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进行广泛范围的考察才能完成。 哲学史已经很多了,但据我所知,还没有一部其目的与我为自己所定的完全相同。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在大多数哲学史中,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仿佛出现于真空中一样;除了顶多和早先的哲学家思想有些联系外,他们的见解总是被描述得好象和其他方面没有关系似的。与此相反,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我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这就需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如果没有关于希腊化时代的一些知识,就没有人能够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如果不具备一些从第五世纪到第十五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就不可能理解经院哲学。因此,我简单扼要地叙述了在我看来对哲学思想最有影响的主要历史梗概;对于某些读者可能不很熟习的历史,我还作了极为详尽的叙述——例如,在初期中世史方面。但在这些历史性的篇章里,我已严格地摒除了任何看来对当时和后代哲学没有、或很少有关系的情节。 在象本书这样一部著作里,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细节,则作品就会空洞而乏味;如果有细节,又有过分冗长令人难以忍受的危险。我寻求了一个折衷办法,这就是只叙述那些在我看来具有相当重要性的哲学家;关于他们所提到的则是这样一些细节,即使其本身不具有基本重要性,却有着阐明或使描绘显得生动的性质,因而是有价值的。 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考虑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的。 本书的问世,应归功于巴恩斯博士;它原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巴恩斯基金讲座撰写的,并曾部分地在该处讲授过。 正如在最近13年以来我的大多数著作一样,在研究工作和其他许多方面,我曾受到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亚·罗素的大力协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方哲学史(上)(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罗素著//何兆武等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229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9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28 |
出版时间 | 1963-09-01 |
首版时间 | 1963-09-01 |
印刷时间 | 199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英国卢德里奇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