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勾勒了我国40年代电影的文化史和艺术史,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中国40年代影像文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图书 | 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勾勒了我国40年代电影的文化史和艺术史,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中国40年代影像文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目录 第一章 喧哗与超越:战后电影的态势与进程 第一节 重建阶段:电影发展的困顿与生机 第二节 创作繁荣阶段:对新的电影生长点的寻求 第三节 转折阶段;走变化和生长的道路 第二章 三个地区的电影与电影意识形态 第一节 理论与创作互动:国统区三方会聚的历史格局中的进步电影 第二节 常例与变例整合:国统区三方会聚的历史格局中的正统电影 第三节 市场化与类型片:国统区三方会聚的历史格局中的商业电影 第四节 峥嵘蓬勃的开创性的一页:香港电影 第五节 电影与革命的历史性际会:解放区群体话语与纪录电影 第三章 主体的选择:社会派电影与人文派电影 第一节 生命践履:融汇入历史热情与现实批判的社会派电影 第二节 人文电影的意义:以心灵探索心灵 第三节 开放的对话:电影文化的融合与创造 第四章 走向开放与成熟的电影艺术 第一节 多元并存的艺术求索之途:电影叙事的选择与开掘 第二节 历史话语与人生语义:银幕人物形象新开拓 第三节 语言运用与银幕的文化诗学:民族性、现代性和人文性的融汇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40年代电影文粹 后记 试读章节 尽管电影从本质上说不是革命的代数学,但社会派电影的出现还是有它深刻的内在理路。社会派电影家们大都由大后方而来,在炮火与颠沛流离之中,目睹祖国与山河儿女同遭万古未闻之惨劫,泪变成血,悲哀转成了愤怒和倔强的战斗的热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亚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174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1998-07-01 |
首版时间 | 1998-07-01 |
印刷时间 | 199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