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军将年谱的写法适度融入文学传记之中,别创一种人物传记的新形式。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书圣王羲之壮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他的家世、书法成就及人格魅力。这本《书圣之道(王羲之传)》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名人传记。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图书 |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王兆军将年谱的写法适度融入文学传记之中,别创一种人物传记的新形式。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书圣王羲之壮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他的家世、书法成就及人格魅力。这本《书圣之道(王羲之传)》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名人传记。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内容推荐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从历史背景的高度入手,从王氏家族的兴衰讲起,展现了一代书法名家王羲之传奇的一生,展现了书法名作《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及深远影响。作者王兆军笔法娴熟,文字风格独树一帜,深具文学魅力。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乱世烽烟起萧墙 第二章/祖荫宽大好乘凉 第三章/学书天赐两宗师 第四章/诣台无奈一跪长 第五章/乌衣巷里袒腹婿 第六章/山阴道上秘书郎 第七章/春心几番回中土 第八章/晓梦终于近黄粱 第九章/兰亭一曲成绝唱 第十章/金庭日落曹娥江 附录一 王羲之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鸣谢 试读章节 皇太后得到这一消息较晚,因左右找不到救兵,情急之下写了个“救太傅有赏”的布条,从宫廷里射了出去,不料却被贾皇后的人给捡去了。禁卫军一鼓作气冲入太傅大宅,把躲在马厩里的大草包杨骏弄出来,孟观将其一枪刺死。杨骏的两个弟弟、外甥段广、张邵以及自首的大将军刘豫,无人能够幸免。皇太后上表儿媳自称“臣妾”,言辞中多有自辱,依然不得幸免。她被囚禁在监狱里,不得饮食,活活饿死。 潘岳属于杨骏提拔起来的人,也在死刑之列。事发之时他在外地办案,待其回京后,与杨氏同伙一起连坐。可巧,此时有个叫公孙弘的人,戏剧性地救了潘岳一命。公孙弘幼年家境贫寒,一家人在河阳租种一点儿土地,靠稼穑为生,就身份说,是个佃户。公孙弘聪慧好学,耕读之余,多有涉猎,尤善古琴,文章也写得好。潘岳任河阳县令时,发现他是个人才,经常屈尊拜访,一起饮酒弹琴,谈吐十分投机。后经潘岳推荐,公孙弘得以进入仕途,理所当然地将潘岳看成恩人。此时公孙弘正在楚王司马玮手下为长史(类似办公厅主任),专门负责此次事变中的生杀审判。看到潘岳的名字赫然列于乱党名单中,公孙弘将其一笔勾掉。公孙弘知道宫中内情,潘岳虽然不无逢迎,到底不在奸邪首恶之列,潘岳得以不死。 缺乏先进思想和进步力量的政治斗争,只能是换汤不换药的政变把戏,魏晋时代所有的宫廷戏剧都不过是死水微澜。经过这次事变,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等人入朝掌了大权。他们都是缺乏远大志向和政治才能的贵族,下不知体恤百姓,上不知治国韬略,只晓得作威作福。这些得胜的王侯一方面肆意诛杀反对者,一方面大力封赏跟随者,几天内竟封赏了一千零八十一人。这等随意分封,对政治稳定十分不利。御史中丞傅成说:你们这样做,跟杨骏有什么不同?可是忠言逆耳,司马玮听不进这话。大乱过后不到半月,司马亮就把东安王司马繇以“欲擅朝政”的名义贬到带方郡,新的分裂于是出现。 事变后,贾南风的亲族得到普遍的封赏,皇后成为这次政变的最大赢家,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贾充本是曹魏大臣,后来看司马氏得势,见风使舵投奔了司马氏,被司马昭视为心腹。司马昭临死前本想传位给司马攸的,贾充说司马攸不如司马炎更为宽厚聪明,于是司马炎最终当了皇帝。晋武帝上台后,加封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五星上将、卫戍区司令、书记处书记。贾充自以为辅佐皇上有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但是过于炫耀忠诚的人往往缺乏真才实学,朝内也有不吃他那一套的。有一次,贾充在皇帝大宴吴国降将时问孙皓:听说你从前曾经用过剥人面皮的刑罚,太残忍了!孙皓反唇相讥说:那种刑罚是专门对付那些弑君贼子的,你难道不明白?贾充知道孙皓话里有话,不好辩白,只得忍下一口气。还有一次,贾充在宴会上批评河南尹庾纯,庾纯不服,两人当众争吵起来。当贾充批评庾纯没在家守孝时,庾纯说:你也有资格说我不孝?还记得高贵乡公的事吗?曹髦虽为曹魏皇帝,但生前未有封号,死后被封高贵乡公。庾纯的意思是说:你这个连君主都敢随便杀害的家伙还有资格跟我说什么孝顺不孝顺!呸! 贾充前妻李氏的女儿嫁给齐王司马攸为妃,当今皇后贾南风是后妻郭槐所生。郭槐生过两个儿子,后来都死了。有一次,乳母抱着三岁的贾黎民,贾充下班后回府看见孩子很高兴,便走到乳母跟前逗孩子玩耍。郭槐见了,以为乳母跟男主人暗中有一腿,当场竟把乳母打死。不幸的是,三岁的孩子与乳母感情至深,乳母的惨死让孩子极度惊恐,当即就生了大病,且拒绝喝别人的奶,终于不治而死。郭槐后来又生过一个儿子,有一次郭槐看见贾充抚摸乳母怀抱中的儿子,以为该乳母在勾搭贾充,再次打死了乳母,小孩子因此吓死。贾充无子无后,便重用他的外孙贾谧。 P20-21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将年谱的写法适度融入文学传记之中,别创一种人物传记的新形式。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书圣王羲之壮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他的家世、书法成就及人格魅力。这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名人传记。 文史专家 黄留珠 作者以合理的想象与洗练而优美的文字,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呈现人物的生存境况;将主人公置于其他同代同类人之间,多元地对照地加以刻画;在前人止步处深度开掘,突出了一代书圣王羲之的艺术追求精神、高洁人格、独特个性和大家风度。 文史专家 张水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兆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712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4 |
CIP核字 | 2013236920 |
中图分类号 | K825.72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60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