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截取自晚清、民国而至解放后的历史片断,记录了同治重臣、辛亥豪雄、新文化先锋、国共领袖、文化精英、学术大师等人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全书分为: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命、问世、人论、英风、狂狷、等共三十二编。

内容推荐

《非常道》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以1840~1999年间中国的历史片断为内涵,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百余年言论史的变迁,是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绝佳注脚。余世存先生五年磨一剑,梳理数百部图书典籍,精心遴选出这~非常时期的非常话语,深刻披露了近现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种种探索及其成败、反复和困惑。

《非常道》甫一出版,即迅速占据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并获选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等多项荣誉,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大学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恢复和捍卫历史正义之作。

目录

史景 /第一

政事 /第二

文林 /第三

武运 /第四

革命 /第五

问世 /第六

人论 /第七

英风 /第八

意志 /第九

性情 /第十

骨气 /第十一

狂狷 /第十二

识见 /第十三

立言 /第十四

代言 /第十五

修辞 /第十六

世道 /第十七

敬畏 /第十八

信念 /第十九

自觉 /第二十

教化 /第二十一

命运 /第二十二

变异 /第二十三

神伤 /第二十四

限定 /第二十五

虚荣 /第二十六

无情 /第二十七

心志 /第二十八

廉耻 /第二十九

依附 /第三十

隔膜 /第三十一

荒诞 /第三十二

试读章节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清帝国发布《宣战诏书》,向八国联军开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在给盛宣怀的电报里说:“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并要盛告诉张之洞和刘坤一。在盛宣怀、张謇、余联沅等人串联下,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封疆大员不听朝廷而实行“东南互保”。

武昌首义成功,革命党和袁世凯达成妥协后,孙中山、黄兴等人出于制约袁世凯的目的,坚持袁应在革命党势力范围内的南京宣誓就职。袁世凯深悉“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的奥妙,不愿离开北京这个北洋军阀的大本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曾就此问题进行表决,“经过激烈辩论,竟以多数票通过临时政府设于北京。”孙中山、黄兴等人听说后大为震怒,黄兴尤“怒不可遏”,他两手插在军服口袋中,踱来踱去,最后说:“政府决不为此委屈之手续,议院自动翻案,尽于今日;否则吾将派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去!”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规定入党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中山。廖仲恺与孙长期交往,友谊甚深,履行了这一手续,其《誓约书》说:立誓约人廖仲恺,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死如左: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从此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中华民国广东惠阳县廖仲恺,民国三年五月二日立。

民国初年,陈宝琛做了大清小朝廷皇帝的师傅。一天,陈看见再无别人,就从怀里拿出一字条,秘密地对溥仪说,“这是臣昨天卜得的易卦,皇上看看。”卦辞为:“我仇有疾,不我能疾,吉!”陈解释说,这是说皇上的仇人袁世凯前途凶恶,不能危害于他,是个吉卦。陈师傅还烧了龟背,弄过蓍草,结果一切都是吉利的,说他可以大大放心。陈宝琛摆头摆脑地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元凶大憝的袁世凯作孽如此,必不得善终;不我能疾,不我能疾,优待条件载在盟府,为各国所公认,袁世凯焉能为疾于我乎?”

1915年5月9日,陆徵祥、曹汝霖、施履本三人将“二十一条”亲自送往日本公使馆。曹回忆这次经过:“余心感凄凉,若有亲递降表之感。”陆徵祥跟他说起以前“随节俄馆”时,俄财长维德为租借旅大问题跟杨儒谈判,磋商不洽,竟将条约摆在公案上令杨签字。杨答以未奉我皇命令,不能签字。维德拍案咆哮,出言不逊,骄横无礼。杨气愤填胸,年事又高,出门时在石阶上滑跌,遂至不起。曹由是感慨:“弱国外交,言之可叹。”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说,这就是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与北大学生约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心励人”;三是敬爱师友,“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1918年5月,广州非常国会在西南军阀的收买操纵之下,改组护法军政府,取消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制。孙中山的实际权力被剥夺,他在广州无法主事,便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去大元帅职,并发通电说:“……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民初,北京的教授们经常领不到薪水。有一次,几百位教员去要求政府发放欠薪,遭到武装宪警的镇压。法政大学校长王家驹“像死人一样躺在地上”。北大政治学教授李大钊挺身与士兵理论,责备他们毫无同情心,不该欺负饿肚皮的穷教员。北大国文系教授马叙伦额头被打肿一大块,鼻孔流血,对着宪兵大喊:“你们只会打自己中国人,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

1923年,“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大会,选出新的执行委员。周恩来为此次大会写给国内青年团中央的报告说:“选举新执行委员会五人:捉掀、伍豪、石人、裸体、觉奴。”裸体即汪泽楷,伍豪是周恩来。

陈独秀在上海指挥过多次罢工运动,每有重大决议,如应否罢工,什么条件,如何谈判,可否签字等,都是工运干部和他一起开会决定的。他们经常夜里到某同志家去开会。向警予回忆说,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他们才开完会出来。在弄堂里,陈独秀一面走,一面说:“他那个三番没有和成,真可惜,已经听张了,七条一定有,但总不出来……”直到看弄堂的人开了铁门放大家出去之后,陈独秀才不再谈牌经。

P1-3

序言

《非常道》出版已经五年,其际遇堪称奇异。有人看出它的另类,有人看出它的寂寞,有人看出它的伤心,有人看出它的示范……它为人所喜,也冒犯了不少人。无论如何,我应该可以说,这是一本有性格的著述,它甚至成为我个人行藏于时世的标志。

自我多少自觉地写作以来,已经二十年。对生命而言,这二十年可谓我的全部青春,自己的人生与所处的国家皆沧桑巨变。对历史长河而言,这二十年只是倏忽一瞬,日月星辰依然亘古如斯。变与不变,历史目的安在,前路如何之?一切见仁见智。而对自己的努力,至今只有《非常道》等少数作品行世,实在惭愧。而令我更为不安的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里,身心的安适始终不得其所。

十几年前,我曾感叹“在汉语的血流里”生存的不安。这一不安于今尤盛。这种不安也促使我在《非常道》之后内心的绝境中,开始以第一人称为老子作传。我希望向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说出“道可道、非常道”的作者致意,并努力以他的精神回馈给我们当代社会。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已有三十余年,度过市场经济、新型工业化和二次城市化的社会进程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华人社会则有散布全球的不同版块社区,这些相当规模时空的人类存在,正在寻找跟文明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充满了紧张刺激或悲剧闹剧,有一段时间我们感觉相互之间近了,有一段时间我们感觉远了,各自安于或不安于其位。人类情感认知的急迫性一时为众周知,一时为人淡漠麻木。

这种往而少返的不能汇通之现象,带来了我们当代的罪与罚、错与苦。出路安在?自太史公以降,我们文明的伟大个体都明白返本开新的道理: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所有对时世具关键意义的人性呼号,都是从遥远的极地、绝境发出,经过时空的消息,而传到人们耳际,以给人以人生的坐标或安慰。西哲有言,启智明理莫如读史。那前人言行组成的历史星空,虽有时世的污染,仍在我们的头顶闪耀。“述而不作”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当现实的天空被污染遮蔽时,人们可以回向历史的天空和精神的天空,从而尽人事、知天命,从而推动我们自身的生命完善。

这是我们中国近代以来的非常道路至今仍给人启迪的原因,也是《非常道》为大家接受的原因,它的再版仍有意义。一方面,华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近一两代人的努力足以催生我们自己的“常识”“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我们时代的精神病人”或“伊甸园”。另一方面,汉语知识也相当程度地犬儒化、异化,一些汉语人也像失去精气神的怪胎,以人上人的成功人生为号召,败坏了自己和汉语世界。他们似乎从来不曾明白,脱离普通人生活,我们不可能过得更好。这也是那些或左或右的正人君子们多有富贵病的原因。劝说人们离开人类生活的主流,如人生正义、社会道德,而以行贿送礼、信仰宣教、特殊国情等孤立的道路去拯救其灵魂或生活,一再被用来尝试挽救文明或社会的弊病。但除了普通人所走的普通道路外,一切激进的或乡愿犬儒的手段都证明是罪错参半,都证明了其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十几年前,我说自己“一向都是热爱生活、阅读、怠惰、冥思更甚于写作表达”;我说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卑微、平庸、残酷的生活中经受着考验,经历着成长”——这样的话,到今天仍适用。在沧桑巨变和亘古如斯之间,在日常和非常道之间,我相信读者自有会心,我相信在我们专注的地方,日子仍会缤纷地展开。

我自钟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为装饰的地面。我很高兴地发现,《非常道》为大人君子之流屏蔽,而在江湖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

在《非常道》再版之际,我愿意跟读者诸君分享我在年初“答诸君升平”中的一段话:如果天不变道亦不变,诸君将何以自处?再问一句,将何以待人?再问一句,善是否永恒?

书评(媒体评论)

在习惯于宏大叙事的当下,《非常道》显得清新、隽永,虽然它的内容颇多沉重,许多段落甚至让人艰于呼吸。与以往的史书不同的是,《非常道》集纳了大量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

——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推选委员会

中国自1840年以来所进入的“非常”历史阶段,实在有太多的教训与经验,挫折与进步。这是中国人在近二百年间共同编织的稀世大梦,共同上演的旷世活剧,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家谱、共同遗产,我们走向自己的历史破晓时分不可须臾离弃的烛光、火把和太阳。

——王康 著名学者

《非常道》之所以不同于《世说新语》,就在于《世说新语》无助于中国摆脱不断瓦解、不断重建的改朝换代和周而复始的治乱兴亡,而《非常道》却无可置疑地昭示着: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可望摆脱两千年来的循环史观和历史定命。

——张远山 著名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世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88278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9
16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