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技师协会组织编写的《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一辑)》选取20位大师(行业企业基本不重复),通过行业科普、个人简介、成长经历、摘星之旅、大师工作室简介、企业简介等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点带面地介绍技能大师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描述工匠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所取得的成功,倾力打造上海工匠偶像,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图书 | 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1辑)/工匠精神宣传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技师协会组织编写的《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一辑)》选取20位大师(行业企业基本不重复),通过行业科普、个人简介、成长经历、摘星之旅、大师工作室简介、企业简介等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点带面地介绍技能大师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描述工匠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所取得的成功,倾力打造上海工匠偶像,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内容推荐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技师协会组织编写的《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一辑)》是“工匠精神宣传丛书”的第一本,选取首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的20位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在各位技能大师身上,我看到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极致”,看到了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担当”,看到了精心培育、无私奉献的“传承”,看到了与时俱进、勤奋钻研的“创新”。我想,他们就是上海技能人才的“偶像”,他们身上的这些精神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目录 宝钢“蓝领科学家”,为机器装上“中国心脏”:王军 中国制造“太空之吻”缔造者:王曙群 在隧道中亮剑的“李云龙”:李鸿 一线工人造传奇:李斌 地铁心脏的守护者:李鹃伟 守护城市“动脉”的特种兵:杨庆华 和金子打交道的人:沈国兴 屡破世界纪录的“80后”:张彦 空调领域的机械大师:陆忠明 专注技术创新铸就“铁军工匠”:陆凯忠 率创新工艺的技术能手:陈志农 潜水英雄铸就上海打捞精神:金锋 自学成才的轴承大师:经营亮 曾经被“赶出门”的线务员:徐珺 汽车行业创新的标杆:徐小平 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播大使:翁建和 走到国内外的修车大王:陶巍 把洋技术擒下马的土专家:黄红雄 美丽从头开始:龚建林 爱琢磨的飞机钣金工:戴渊 试读章节 “没有对接机构,就没有我的成长。”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王曙群作为总装工人代表被很多人熟知。面对获得的诸多荣誉,他说:“荣誉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应该是我们对接机构总装这个团队的。获得这些荣誉将促使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地工作,用成功感谢那些肯定我的领导和同事。” 1989年,王曙群从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维修工作。没有高的学历,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拧紧每一个螺钉,装配完成好每一件工装产品,确保不因工装问题影响产品生产。在平淡的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技能,他在晋升中级工时获得全厂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也促使他能够跻身参加工厂举办的第一届高级工培训班,实现了他在技能晋升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说:“1996年举办的高级工培训班有个规定,要工龄在10年以上才能参加,我当时才工作7年,正是中级工考试中获得的全厂第二名的好成绩,才使我能够破格参加了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正好赶上对接机构产品研制,新的任务、新的技术促使我带着问题学,把学习的东西用于实践,并开始撰写一些技术论文,走上技能提升的新轨道。”接着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再到2006年的特级技师,2011年的八院首批首席技师,就这样凭着在对接机构总装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申报专利等成绩,王曙群在技能领域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从一般的工人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曙群赢在了他的实践基础上。他是个善于动脑、动手的人,在对接机构研制过程中,他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使对接机构总装周期从3个多月缩短至40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丝杠安装座的三维尺寸装调定位工装装备。使用该工装装备前的整个手工装调过程需要3周左右,但在采用王曙群研发的专用装备装调后,仅用1周就能完成,效率整整提高了3倍。正因为他不仅操作技能高超,而且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因此连他的师傅单培林都笑称他的这个徒儿是个“双料特级技师、智能型技术工人”。 “16年前的初次接触,谁也不知道它会有如此的成功与辉煌。但没有对接机构,就没有我的成长。”说这些话的时候,王曙群俨然忘记了16年攻关路的艰辛与付出,他把他所得的成就归于对接机构,一路上他与对接机构共同成长。 “攻关的路虽然漫长,但我们终究是胜利了。” 对于实施交会对接任务来说,最关键的还是12把锁钩,每把可产生3吨的力,12把共产生36吨的力。正是这些力大无比的锁钩在交会对接时将目标飞行器牢牢抓住并锁定。 40多岁的王曙群,与对接机构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按照他的话说,刚开始接触对接机构装调时,感觉没啥难的,自以为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王曙群说:“当时遇到的问题都是从未遇到过的,有时出了问题归零都不知从何入手,感觉越来越难,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这个东西太难了,到底能不能做出来?”尤其是在装配对接机构中12把对接锁的过程中,让他着实费了一把劲。这12把锁是对接机构中的关键部件,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不但相关各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舱与舱之间也要“天衣无缝”,而且对接时必须保持平稳、牢固,不能剧烈晃动。因此,12把锁的锁钩必须实现同步锁紧、同步分离,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为了做到这两个同步,他带领他的团队在装配过程中边装配、边调整、边试验。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分离姿态与设计要求产生了严重偏差,而且这种偏差毫无规律可循。从那天起,他便和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为了早日攻克这一难题,他走路时想、睡觉时想,有时在饭桌上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比画,家人都以为他中了什么“邪”。记得有一次周日,他在车间里加班,外面下着滂沱大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爱人让他加班结束后去接一下正在补课的儿子,他手里拿着电话,脑子里还在想着装配的事,心不在焉地对着手机说:“知道了!”说完又忙起了手里的工作。可是当他加完班,两脚刚跨出厂门口时,突然没有了方向,他心里不禁嘀咕起来:“我该到哪儿去接儿子呢?” 在那段日子里,他经常是一天待在家里的时间不足8小时,对此家人也时常抱怨。他总是和家人说:“我是在完成一项国家重点任务,责任重于泰山,作为航天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这样,通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摸索,他终于发现锁钩采用钢索传动在大载荷下钢索会变长,张力会下降,导致锁钩无法实现同步解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马上提出了改变钢索旋向以及对钢索进行预拉伸处理的工艺方案,同时将判断锁钩同步性的测量方法进行调整,一举解决了困扰对接机构团队近两年的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的难题。用王曙群自己的话说:“攻关的路虽然漫长,但我们终究是胜利了。我曾经也失败过、气馁过,但最终还是航天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咬紧牙关、坚守信念、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保证产品研制时间节点的同时,确保了对接机构的最终质量,直到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们生产的对接机构在茫茫太空中圆满完成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拥抱,这时距离我们开始研制生产对接机构已经过去了整整16个年头。” 16年攻关路虽漫长,但一路上,有了与困难做斗争的心,再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P20-23 序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营造重技术、重技能的全民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2017年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表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7年4月7日,李克强总理会见了来华对上海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进行考察评估的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巴特利等人,他说:“中国正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提升技能,让我们的产品、服务更加精细,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管上海申办结果如何,中国政府会一如既往、锲而不舍提升中国劳动力的技能。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关键因素。”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贯非常重视。2010年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推动实施“首席技师干人计划”,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完善首席技师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并对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经费资助;在此基础上,鼓励、指导并资助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工作。到2016年底,获得市级资助的首席技师已累计有1217人次,获得市级资助的“上海市技能大师”已累计有136人次,其中28人还获得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资助。这些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的成长,也是上海近年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体现。 这次我们组织编写了“工匠精神宣传丛书”的第一本——《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一辑)》,选取首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的20位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在各位技能大师身上,我看到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极致”,看到了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担当”,看到了精心培育、无私奉献的“传承”,看到了与时俱进、勤奋钻研的“创新”。我想,他们就是上海技能人才的“偶像”,他们身上的这些精神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目前,上海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正值世赛申办的关键时刻,培养一批知识技能更新、创新能力突出、参与国际合作交流、职业素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将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精神和塑造“工匠精神”为引领,以申办和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对标上海创新转型和产业结构提升对技能人才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衷心希望所有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和各行各业的首席技师们勇担重任、不辱使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成果、培养更多的高徒,为上海建成“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区程平 2017年5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上海技能大师风采(第1辑)/工匠精神宣传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技师协会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7303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5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首版时间 | 2017-05-01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2017084365 |
中图分类号 | K8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8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