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挑战)(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继“挑战三部曲”系列之一《孩子:挑战》中译版销售逾20万册之后,三联生活书店原班人员引进推出同系列经典《父母(挑战)(精)》。

《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德雷克斯挑战三部曲,家庭心理学宝典,现代家庭必读书。“培养好孩子”和“成为好父母”都是现代家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专为父母而写,每一代父母都是未来的基础,不断学习的父母才有能力帮助孩子成为快乐和成功的人。

很多成年人生活冲突的根源在于儿童期未受到适当的教育训练,《父母:挑战》指导优秀的父母发现并运用真正有效的儿童训练方法,造就出色的孩子。全书充满了绝妙的智慧火花,强调为人父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父母的错误训练方法,并给出具体的行为指导。

鲁道夫·德雷克斯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父母:挑战》风靡美国60多年,书中提到的儿童训练方法同样适用于成人人际关系的冲突解决,影响了无数的家庭和成人的自我成长。

内容推荐

《父母(挑战)(精)》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心理学经典著作,它不仅解决了现代家庭中父母所面临的“挑战”问题,还系统描述了现代父母面临的各个方面——父母有哪些易犯的错误,如何理解孩子的基本人格;如果想要在家庭内部建立民主,父母如何训练孩子。它为我们提供了系列方法来解决父母困境,如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与孩子发展互动关系,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文中大量的临床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能使我们照见自己,洞察自身问题,获得更新与成长。

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A.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激发兴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A.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

试读章节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的名言。]为孩子提供支持和足够的关爱固然责任重大;然而,生活还会因为那些你认为没必要的、莫名其妙的行为而变得更加琐碎复杂,至少有时如此。孩子可以且应当成为我们最大的快乐源泉。大多数父母确实享受陪伴孩子,但很多时候,孩子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压力、困惑和痛苦。鉴于全国各地乃至全部文明世界都存在着同样的摩擦和冲突,我们相信这背后隐藏着共同的根本原因。

由于身在其中,你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困境的成因,因此可能转而寻找替罪羊。你也许会将责任归咎于经济形势,或是归咎于孩子糟糕的性格。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丈夫指责妻子,妻子指责丈夫,或者互相指责对方的父母。极少有人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育儿过程中种种困境的关键。

为了理解这些常见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对父母易犯的错误进行深入剖析。倘若对相关问题都一知半解,明智之举便无从谈起。唯有首先认识到并且摒弃以往的错误方法和错误态度,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益的行动。知道“不能做什么”,这对于明确“应该做什么”非常重要。

在养育过程中遇到挫折的人必定能够理解父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为人父母确实会经历许许多多的辛苦和磨难。看着他们苦苦摸索,并且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反差懵然不解,这着实令人痛心。绝大多数人都真心渴望成为好父母。他们殚精竭虑于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和成功的人。父母的行为不仅影响着当前的亲子关系,还关乎孩子未来的整个人生,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毫无疑问,你爱自己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也是这个地球上与你最亲密的一个人。他的健康成长取决于你的爱。

爱被认为是最深切、最美好的一种人类情感。既然如此,这种情感怎么可能造成如此多的不幸和痛苦?太多时候,人们因为心中有爱而自我折磨;太多时候,爱成了施加于人的沉重负担。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通常被看作最为纯粹的一种形式:它不牵涉复杂的性爱。母爱的本质正是同理心、理解和无私奉献。然而,母亲们却因为这种爱历经多少痛苦和焦虑!她们的孩子又因此承受了多少不幸!

孩子必须从母爱中汲取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没有哪种生物会像新生儿那样需要如此多的爱。喂养和照料新生儿需要母亲倾其所有地付出。但是过度的爱又会导致孩子压抑,阻碍甚至损害孩子的发展。这看起来似乎白相矛盾——美好的东西又怎么会过度呢?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被人们称为“爱”的情感都是名不副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飘摇不定导致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从而丧失了真正去爱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爱的唯一目标是占有,其本质是恐惧,其意图是索取,其过程则往往充满嫉妒。这种爱自负且不可靠,它只考虑到了给予爱的这一方——他的愿望和需要。他认为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爱着。

一位真正称职的母亲会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但是有些父母在一种专横自私的爱的驱动下置孩子的真正需要于不顾。他们打扰孩子睡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那样展示,对待孩子犹如对待专为他们自己设计的玩偶。他们的“爱”推动着他们在不恰当的时候带着孩子东奔西走,并且没来由地对孩子又抱又亲。他们甚至拒绝孩子定时喂养的需要,因为他们受不了听到孩子哭。为了这种“爱”,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神。他们满足孩子的一切突发奇想,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为了确保得到孩子所有的爱,他们经常将孩子与外部世界隔绝,阻碍孩子与朋友和玩伴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如此“有爱”的父母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奴隶或玩具,孩子往往朝着如下方向发展:要么完全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身陷那些令他绝望和纠结的问题中,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担忧;要么最终痛恨这个金色的牢笼,并且变得叛逆和固执。

然而,即使纯粹无私的爱也存在隐藏的陷阱。它会误导进而妨碍孩子的客观判断。爱可以盲目,但教育绝不应该享有这种特权。心中有爱的时候,你容易对过错视而不见,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你容易高估孩子,进而导致他对自己的重要性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你对孩子的爱可能经常会令你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和其他所有形式的爱一样,它容易导致你对被爱的人产生一定的依赖;你很容易成为被孩子随时操纵的工具,而不是做他的引导者和老师。P29-32

序言

本书首次在美国出版系十年以前。因此,当时所提出的建议,业已通过教育及儿童指导领域的发展得以落实。而在当时有争议的见解,今天则已得到普遍接受。人们不再倾向于认为向孩子施加限制是压制性的,因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过度娇纵的危害。“按需喂养”不再大行其道,更为有序的喂养方式得到了更多支持和重视。

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事实是,父母需要接受育儿方面的具体指导。过去的纠正方式倾向于关注孩子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而今焦点正在转向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因此,以前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安排不同的治疗师或咨询师分别对母亲和孩子进行辅导,如今我们同时辅导母亲和孩子的方法则更受青睐。

在过去的十年间,一些新问题也显现出来,这需要我们对本书进行补充注释,或者审阅、修订某些内容。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儿童期精神病。在此期间,我们对一些儿童指导技巧加以完善。家庭会议已经成为民主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家庭会议的技巧和流程在此之前从未被讨论过,而这些在当代的育儿类书籍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值本书出版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本书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因为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过去几十年的文化变迁。本书原稿以德语写成,彼时的奥地利适处于民主阶段。此后,奥地利法西斯上台执政,出版这本基于民主原则的教育类书籍几无可能。德国的出版商也都不愿意冒险一试,而荷兰则保持了其民主传统,故本书于荷兰首次付梓。在希特勒军队入侵奥地利的前夕,所有民主力量进行了非常简短的重组。在此期间,奥地利的一家出版商接受了本书手稿。然而,本书尚未出版,希特勒的军队就入侵了奥地利。本书作者侥幸逃离他的祖国,并在该出版社被解散前收回了本书的版权。

在美国,我们拥有的民主和平等比任何地方都更为实际,因而,当前出版商取得了本书的完整出版权,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妇女和儿童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或许除了新建的以色列国——不屈从于任何人,主张属于自己的完整权利,否则就会公开抗争。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加迫切地需要平等相待的技巧。我们需要创造新的养育传统。我们树立新传统标杆的不懈努力可能会招致那些尚未意识到民主原则对家庭生活具有全部意义的人们的反对。然而,我们洞悉民主发展的意义,我们对最终的发展结果坚信不疑。

芝加哥,1958年

后记

现在你已经读到了本书的最后部分,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从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在阅读过程中,你也许思绪万千,一些想法就像书中的案例一样,或许令你深受鼓舞,或许使你心烦不已。现在你应该把这些想法整合起来。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思考和反思过程决定着本书对于你的价值和用处。

我希望读者能够清晰准确地收获一个事实,即你有能力帮助孩子成为快乐和成功的人。然后,我希望你们能够暂时停下脚步,思考这一事实所蕴含的更深远的意义。你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忽视另一个事实,你的手中也掌握着整个人类的命运。每一代父母都是未来的基础。我们无从确定外部的社会环境和我们内心的主动意愿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决定人类的命运——到底我们是首先需要更优秀的个体去创建一个更好的社会,还是需要一个更好的社会去培养更优秀的个体。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儿童训练影响着未来的社会秩序,就像现有的生活条件决定着养育的方式。人类的演化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养育原则和技巧息息相关。现如今,人类的不完美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一直以来所接受的训练方式的限制。

如何将这种不完美引向此前未知的高度,我们对这条路的方向认识非常模糊。新社会形态演变的假设、人类在控制自然的过程中智力无限扩大——这些在我们的教学经验中得到了独特的证实。始于婴儿期的更为恰当的教育方式能够完全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培养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能力和品格。我们只看到了最初的一线光芒。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普遍经受的挫败和压抑,从中一窥人类在道德、智力和情感方面巨大的可能性,而我们一直以来所运用的训练方式使得这些可能性不甚明朗。

此前关于遗传无所不能的信念如今已经有所动摇。该信念以一种可理解的悲观情绪为基础,而这种悲观情绪正是源自人们对于正确训练的可能性知之甚少。你能想象人类几千年以来一直运用着真正错误的教育学原理吗?以前的教育基本原则并没有错,它们只不过是一个文化时代的合理反射,这个时代从文明伊始一直延伸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特征的时代。在我们的欧美文化之外存在过并且仍然存在着同样类型的社区、部落和氏族,由于自身的限制,他们几乎对敌对、竞争的秩序毫无概念(不同于胜别方面的)。他们的教育往往从一个截然不同的前提出发,避免个人惩罚和羞辱孩子,在很多方面印证了现代精神病学的经验。

确实,我们这个时代为亲子之间的道路设置了很多特殊的障碍,这就使得当今训练方法的不足之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优秀的父母始终能够发现并运用真正有效的训练方法。我们的全新认识建立在先辈们无数经验的基础上。许多出色的男人和女人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的平均水平,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有优势的养育方式。(如果他们的成功仅仅是由于遗传,我们就该期望天才的孩子比实际情况更像他们的父母。)当某个高中毕业班出了一批杰出超群的学生,这也不会只是巧合。在这里我们看到难能可贵的努力其实恰恰是机会,教学技巧能够开发个体潜力,不恰当的方式会抑制这些潜力。

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布须曼人的孩子很早就迁移到美国并且接受美国文化,他就会发展出他在最初的环境里不可能获得的力量和能力。影响他远远超过其部落水平的因素既不是遗传缺陷,也不是真实的或误以为的大脑发育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预见,通过更好的训练方法和改善的生活环境,未来的人们会超越我们现在的文化水平,就像我们超越了原始部落一样……此刻,我们正在大步前行,迈向另一个人类新时代。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你们始终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你们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自己的孩子,决乐,帮助他们拥有幸福舒适的生活,但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经常伤害孩子的。你们已经尝试给予孩子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权利,在自由精神中训练孩子,在家庭内部建立民主,并使家人分担责任,以民主的父母之爱给予孩子健康发展的力量和动力。

——鲁道夫·德雷克斯

作者简介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1923
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德雷克斯与阿德勒密切合作研究家庭与儿童咨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著作有《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教室里的心理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挑战)(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译者 花莹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1922
开本 32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7086210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3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