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之一,收随笔77篇,分在4期:“若要富——世象杂志”、“雅的这样俗——文化小影”、“瓮中打油——观人识小”、“读书种子——书边偶记”。内容丰富而深邃,涉及社会、人生、事业、治学、读书、交友、处世等诸多方面。文笔流畅隽永,耐人寻味。可读性很强。作者文史功底厚实,每论及一个问题,常旁征博引,从许多典籍中摘录众多的资料,并深入开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种种启迪,又能增长许多文史知识。本书适宜于中等文化水平的一般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
图书 | 文史拾荒/中国当代记者随笔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之一,收随笔77篇,分在4期:“若要富——世象杂志”、“雅的这样俗——文化小影”、“瓮中打油——观人识小”、“读书种子——书边偶记”。内容丰富而深邃,涉及社会、人生、事业、治学、读书、交友、处世等诸多方面。文笔流畅隽永,耐人寻味。可读性很强。作者文史功底厚实,每论及一个问题,常旁征博引,从许多典籍中摘录众多的资料,并深入开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种种启迪,又能增长许多文史知识。本书适宜于中等文化水平的一般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 目录 1.总序 2.自序 3.若要富…… 4.若要富 5.闲话宋代的夜市 6.字号·牌匾·门面 7.剽客 8.流言家 9.“地保”们 10.杂话“无子出妻” 11.男子与吹牛 12.大丈夫小札 13.床头杂记 14.禁忌 15.读读反迷信史 16.“会中吟”解读 17.清谈只宜闲散人 18.头发三题 19.杨乃武案 20.千百年的瘟疫 试读章节 闲翻自己旧时的日记,总是很有兴味的。我只零星地写过一点日记,所以日记本只好题作《隔三差五之记》。近日翻到日记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一些杂想。 这句话是“‘文革’中的某些街道掌权者,可谓之新时代之地保,他们是欺侮、践踏弱者的人。”这句话是年初看完电影《红尘》后写下的,写时大概是觉得《红尘》里的那个欺压从良妓女的街道干部很像地保。这个比喻,难说十分精确,但自感还是并未离谱且颇为形象的。P:2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史拾荒/中国当代记者随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7111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1997-01-01 |
首版时间 | 1997-01-01 |
印刷时间 | 199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