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繁星春水/无障碍阅读系列》是冰心创作的散文集和诗歌集,作者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繁星春水/无障碍阅读系列》收录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两部诗集。这些小诗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长,语言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书通过设置名师导读、要点提示等板块,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扫除阅读障碍。
写作背景
《繁星·春水》是冰心诗集《繁星》和《春水》的合集。这是“五四”时期涌现出的两本新诗集,是中国新诗初期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诗集。它们的写作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历史背景,一是文化、文学背景。
首先是社会、历史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历史,古老的中国开始艰难的新生。一时间,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等启蒙思想风起云涌,广大的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们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的启蒙和教育,开始面向世界,奋发图强,以求民族振兴、国富民强/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新青年应运而生,冰心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她出身于爱国军人家庭,受过系统而良好的新式教育,从小就培养和树立起了健康的自然观、社会观、生活观和两性观念,随家定居北京后,冰心更是浸润于北京当时特有的文化和政治气氛中,成长为一个时代新青年。可以说,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现实,给了冰心创作的基础、题材、内容、语言和灵感,因此《繁星》《春水》也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表达的是20世纪初中国新型的知识女性的心声、情怀和感受。这是《繁星》《春水》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
其次是文化、文学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代,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一代学人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民主,启蒙思想,写作反封建、反帝爱国、反思历史的文章。同时,作为文学大家,他们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新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时代风向标和指明灯意义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语言和新价值载体,成为一代青年心向往之的时代灯塔。和当时的新型知识青年一样,冰心努力追求进步思想,积极响应和参与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反帝、反封建、民主、启蒙的大环境中,爱好文学的冰心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新文学,并开始新文学写作。
当时,白话诗也就是新诗是新生事物,既是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新语言的传播工具,更是反帝爱国、反封建、宣扬科学和民主的有力武器。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胡适、刘半农、鲁迅、郭沫若、刘大白、沈尹默、周作人、康白情等的新诗创作在“五四”时期影响极大,成为新文学中的一大亮点。在创作和出版《繁星》《春水》之前,冰心已经开始白话小说和散文的写作,并有所发表,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新文学作者了。受这些诗人的影响,富有才情的冰心也开始创作新诗。当时,泰戈尔《飞鸟集》已经拥有国际声誉。受这种诗歌形式的启发,从1919年开始,冰心将自己零碎的思想、感受、诗情和灵感以片段的形式记录下来,后在三个弟弟的支持和鼓励下,在1921年将之结集出版,诗歌取名为“繁星”。《繁星》出版后,因为冰心以片段的不分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灵感、感受和情感的微妙变化以及对生活和世界的诗性感受,诗意或含蓄或深蕴或丰沛,语言清新隽永,故而在广大知识青年和青年学生中影响巨大,一时间这种形式的“小诗”盛行。1922年,冰心又出版了诗集《春水》,《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写法和情感一以贯之,只是到《春水》阶段,冰心的思想有所丰富和变化,比《繁星》时期更深刻和复杂了一些。
可以说,“五四”时期方兴未艾的新文学尤其是白话诗,以及泰戈尔的有关诗歌,为冰心的“小诗”创作提供了足够的文化、文学养料。作品分析
相比于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同时期的白话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冰心的《繁星·春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诗歌形式。冰心受外国诗人的影响,独创了“小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以其自由灵活,易于表达诗意同时具有更极端的自由性和白话色彩而为人所称道。
二是诗歌的语言。冰心的小诗融合了白话诗、外国翻译诗、散文诗、话语片段乃至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些特点和长处。在新诗草创期,具有一定的文体开创性,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是很大的贡献。
三是诗歌的内容。冰心这两本诗集中的诗歌虽然是“五四”时期的作品,但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救国爱国、启蒙的内容并不多,冰心表达的主要还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的青年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世界,题材具有一定的私人性和女性特点。不过,在一些作品中也隐约体现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般的时代精神。
四是诗歌的主题。冰心的笔触主要指向母爱、家庭、亲情、大自然等,以隽永、含蓄、饱含感情的语言表达一个女性知识青年的想象和情感世界,诗意饱满、想象优美而丰富,同时也不乏一定的哲理和个人性的思考,有些片段,已经上升到神秘、超验和命运的高度,具有很深沉的诗性。对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性作者来说,尤其是对处于新诗草创期的一位女性作者来说,都并不容易。
五是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发展和完善了她的“爱的哲学”,那就是,将对母亲的爱、对亲人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以及对造物、存在和人类的爱予以极端的强调,将之上升到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并将之高度理念化,在青年冰心的世界中,爱是永恒的,爱是世界的推动者,爱是生活的目的和生活本身,爱也是存在的动力和价值所在。爱母亲,在母爱中汲取人生的一切力量;爱亲人,在对亲人的爱中感受生命和生命的诗意;爱大自然,在对大自然的爱中捕捉诗意、放纵想象和感悟真理……冰心的“爱的哲学”中的“爱”,既是冰心的世界观,又是冰心的方法论,同时还是冰心的哲学本体。
因此,读者在阅读《繁星·春水》的时候,一要注意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二要抓住小诗的特点来读,三要牢牢地把握住冰心的“爱的哲学”,这是品读、感受和理解这些小诗的关键点。
最后,阅读《繁星·春水》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有关的时代局限性和创作局限性,对冰心的“爱”,也要一分为二地看,既不能将之绝对化和神圣化,也不能过多地强调她的理想化和与现实的脱离。
(于漪莲)(P004-007)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