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最新插图完整版青春三部曲)/与大师面对面精品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肖复兴编著的日记体小说《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是青春三部曲之二青春梦幻曲。小说通过讲述高三女生路天琳纯情而真实的校园故事,传递了作者对初恋最独到的见解,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最热切的关注,呈现了作者对青春最深刻的解读。

本书由赵丽宏、魏书生、孙云晓联名推荐。

内容推荐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是一部反映20世纪80年代中学生生活的日记体长篇小说。作者肖复兴用简洁而细腻的第一人称的笔法,讲述了高三女生路天琳纯情而真实的校园故事,勾画出青春期少女对友谊与爱情的梦幻、对真诚与理想的渴望,以及她从幼稚纯情到逐渐走向成熟的青春轨迹。小说还描写了路天琳的同学郭辉、班主任黄老师等多姿多彩的群体形象,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当代中学生勤于思索,热爱生活,把握自我,追求真正人生价值的优秀品质。作者借着这个群体部分师生的思考,对扼杀创新精神的应试型教育体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小说文笔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娓娓动人。真实而平易的叙述描写中表现出极强的艺术魅力,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女主人公的“早恋”之情,纯情而健康。曾被改编成电视剧和长篇连续广播剧。吸引了无数校园内外粉丝的追捧,路天琳被当作一代中学生的校园代言人。她对自我和现实的反思,对学习和爱情的态度,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奋发有为,把自己那朦胧而美好的感情当作了成长的催化剂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录

再版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尾声

男生女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宫在海——《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赏析

再读《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周霞

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的美好回忆/王桃桃

媒体及教育系统对本书的推荐阅读名单

试读章节

正在我激动的时候,他冲我大叫一声。迎面正有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我一时没有思想准备,立刻捏住车闸,车轮不转了,重心一歪,倒在马路牙子上。我想我这样子,一定特别好笑。他却没笑,一本正经地说了句:“多危险!”其实,那时,离卡车老远呢!

两辆自行车紧紧依在一起,摔在地上。他用身子挡着我,站在我的背后。我和他靠得那样近,能听见他怦怦的心跳。他的心跳得那样厉害,弄得我的心也跟着跳得加快了起来……

到了六中,操场旁围着许多助兴的人,大多数是六中的同学。我们班的女同学来得不多,男同学,除了赛球的十一位,索性一位没来。快考试了,谁也不愿意跑到这儿耽误工夫。真不如人家六中的女同学。我发现黄老师的脸色不大好看。

比赛快开始了。双方练球,郭辉当守门员,“西铁城”踢前锋,他们穿着一身天蓝色的运动衣,挺精神的。一个球踢出场外,“西铁城”到场外捡球的时候,看见了我,奇怪地问:“嘿,你怎么来了?你不说不来的吗?”

我把球扔给他,没讲话。

哨声响了,比赛开始了。说实话,我挺喜欢看足球的,平常,也爱踢两下的。班上,许多女同学也喜欢足球,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些年,女同学爱足球成了一种时髦?是想像男同学一样处处显示出平等?还是觉得踢足球确实有趣,能磨炼人的意志?有的同学,比如郝丽萍不喜欢,她说:“踢半天踢不进一个球,让人看着干着急,没劲!”我不这样看,半天踢不进一个球,那才叫意思呢!一会儿就进一个球,相反倒没这种看头了。这才叫揪人的心!一个球是一个球才叫分量!才让人拼着全部的力量去踢进这一个球!

上半场结束,0:0,双方谁也没进球。下半场再赛,一个个都汗流浃背了。我的目光紧紧盯着郭辉。虽然,“西铁城”踢得不错,极力想表现得好些,可我仍然只盯着大门。

突然,在临终场前还有十来分钟时,六中罚一个角球,横着向球门飞来,六中的中锋要头球攻门了,这可真危险!只见郭辉腾地一下跳起来,这一跳,跳得可真高,一下子空中摘月一般把球从人头上摘走。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险情消除了!谁知,这一跳,跳得太猛了,只见他重心一偏,抱着球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比赛只好暂时中止,黄老师先跑进场,我也跟着跑了过去。

郭辉艰难地爬起来,脚脖子肿起一个小馒头。

“没事,脚崴了!”他还没事呢!刚要走几步,疼得他直咧嘴。他是没法儿上场了。

“走吧,我们带你到校医务室看看!”六中的同学真不错。他只好跟着人家一瘸一拐地走了。

比赛还怎么进行呢?缺了一个守门员。班上又没有多来一位男同学。黄老师望着大家,大家望着黄老师。

这时候,不知怎么搞的,我冒傻气冒出这么一句:“我上!”

大家把目光都投到我身上,分外惊异,似乎在说:你?你能守门?一个女同学?

黄老师倒信任地拍拍我肩膀:“只有十来分钟了,你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我上场了,全场响起掌声,一半好奇,一半起哄。全场清一色男同学,只有我一个女生,反正是够扎眼的。这倒好说,倒霉的是,没过几分钟,六中同学射门,我没守住,漏进网里。我来了一个嘴啃泥,浑身是土,也真够笨的!0:1,最后我们输了!

“都怨我!”我说。大家却笑着说:“输得不多,你够可以的了!”这话可真够气人,好像我应该再漏几个球似的!这伙男生,就是瞧不起我们女生。我不服气地反驳:“什么够可以的?你们来守门试试!不信你们比我强到哪儿去!”大家哈哈大笑。

P12-13

序言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这部长篇小说,是二十六年前写的。那时候,我还不到四十岁,刚刚离开教书的大学校园不久,青春的情怀残存依旧,顽强的渴望死灰复燃。那一年,我连写了两部长篇小说,都是有关中学生生活的,一部《早恋》,一部就是《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

二十六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这部单薄的长篇小说,首都师大出版社的朋友翻出它来再版,我除了感到温暖之外,还感到文学的生命真的要比我们都活得长远一些。

再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能够如《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一样,二十六年之后,依然有读者朋友或来信,或在网上,或见面时,不断地问我:小说里的主人公路天琳现在怎么样了?她在什么地方工作和生活,过得还好吗?他们的认真和天真,让我心里很感动。他们把小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混为一谈了,但我怎么可以打破他们对青春梦幻般的怀恋和关怀呢?他们把路天琳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或同学,他们关心她,其实也是关心自己。那些独属于青春的爱恨情仇,在现在看来不过都是些杯水微澜,却因青春色彩的调和而成为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回忆可以是和过去相会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面对今日思索的一粒种子。

问这些话的朋友,和路天琳的年龄差不多大,现在都快要五十岁了。日子真的不禁过,就像歌里唱的:青春如同小鸟一去不回还。事过经年之后,一部单薄的小说,居然还可以让人们记取,引起人们的回忆,我真的感到莫大的欣慰,对那些和路天琳一样真诚的读者,心存感动和感激。

尽管我曾经开玩笑地说过: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小学、中学、大学,我都教过。但我毕竟已经离开了校园,需要青春气息的补充和新鲜生活感受,才能让我的小说写作有地气,并接上地气。写这部长篇小说之前,我好几次回我的母校北京汇文中学去请教我的中学老师,后来他们又帮助我组织了几次和中学生的座谈会。会要开始的时候,善解人意的老师对我笑笑悄然离去,让比我小很多的小校友们可以和我无所顾忌地倾心交谈:一直到满天繁星怒放在寂静的校园。

一次会后,一个高二的女同学没有走。她在教室门外等我,说她上中学之后,记了好几本日记,想借给我看看,也许对我写小说有帮助。这是我意外的收获——捧回沉甸甸的一摞日记本,从初一到高三,我清晰而生动地看到了一个女中学生青春期的学习、生活、异性情感以及理想追求的心理律动。日记里所展现的丰富的校园情景与细节,如漫天飞来的蒲公英一样,让我应接不暇,怦然心动。她的性格,她的心情,她的成长轨迹和心理谱线,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无疑成为了我小说中的人物模特和创作的种子。

在读完这些日记之后,模仿着她的心理和性格,我替她写了近一年的新日记。因为她的日记启发了我,我想写一部日记体的小说,应该和那时我已经写完的完全是我当中学老师时候的过去时态的《早恋》不一样,是部应时小说。我让小说发生的背景和情境,包括天气以及正在校园里传唱的流行歌曲,都完全和现在进行时态相吻合。因此,记这将近一年日记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我写作心情最奇特的时候。每逢遇见生活中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总会想,如果是她,她会怎样想?怎么做?然后替她记下来。

路天琳,就是这样出现在我的笔下。小说写成的时候,我的这位小校友考入了四川大学。就像很多读者还惦念着路天琳一样,至今我也非常地想念她。

不知道今天读这部小说的读者是谁?是和二十六年前的路天琳一样大的中学生呢,还是和二十六年后已经长大的路天琳一样的大人呢?无论是谁,我都要谢谢你们,和一部二十六年前的小说一起走进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校园。也许你会回忆,也许你会怀念,也许你会感慨,也许你会对比,对比今天变化的校园和完全不同的中学生。无论怎么样,路天琳是一个我们人生与时代坐标上的参照物,更是一个你我都曾经无法忘怀的好朋友。

肖复兴

2011年国庆节于北京

后记

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的美好回忆

当我读到肖复兴老师写的这部《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时,已到了我即将离开教育岗位的时候了。我看着这个二十多年前的故事,如同走进了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青葱岁月。我也边看边笑,觉得作品中的这个黄老师有点“傻”。然而,写故事的和做事的毕竟是有区别的吧。不过得感谢肖老师的那颗年轻的心。

责任编辑于胭梅让我说说这些学生们现在的情况,我觉得没有征得大家的同意,说了不太好。女主人公路天琳,已有许多年没联系了,但我知道她事业有成,是一个著名的记者,写了好几本小说,现在定期在著名的报刊上登整版的采访文章。路天琳、郭辉们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他们都已成家生子,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着。

而我从一名教师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做教育工作已近三十年,刚刚完成了一本校长手记——《留给自己发呆的时间》,想想自己的教育生涯,真是有意思呀!浪漫、温馨而又五光十色、绚丽多姿,令人回味……

王桃桃

书评(媒体评论)

网友正月风:

在网上闲逛时又看到了这本当年给我巨大影响的书,一口气看了一多半。过往的种种又浮现在眼前,记忆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又一次体验到了不需要任何物质就可以拥有的那种无以言表的快乐!时光飞逝,一切变化太大了!《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再一次唤醒了我心中的梦!

听说这本书今年要再版了,我会关注,一定要再买一本。原来我的那本,我自己看了不下一二十遍。后来在班上同学间传阅,还回给我的时候已面目全非。真是心疼!不过想想能够让那么多同学分享这么好的书,也值了。后来又在弟弟的班上传阅,最后不知道哪里去了。

再后来我考大学就是受这本书的影响,考了川大,并如愿以偿。

网友卡弥尔:

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我看的时间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的我,把这本书看了很多次。里面的女主角路天琳和男主角郭辉都是我喜欢的人物。这本书在很多方面深深影响了我,那时我才上初中,同学们互相传阅,书都看烂了。虽然我从没有想过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那种向上的、充满追求的感觉却是我十分喜欢的。

年轻人看这本书对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有用处。

网友小橘子:

我也是初中的时候看了这本书,也觉得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很喜欢天琳的性格,积极向上,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不知道这是否是纪实文学,但写得太真实了,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对时代背景的描写。很喜欢!我想现在的少年人也可以看这本书来指导自己,虽然它反映的是我年少时期的生活,但极其生动真实,在我自己看来是不会过时的。

网友我就是那张弓:

今天又把肖复兴的《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看了一遍。寻找多日,终于在网上寻到了中学时曾看过的这部小说。这本书寄托了我青春时所有梦想与成长的期盼,还没有什么别的书,让我有这么强烈的感情,对我的人生有这么大的影响。  当初选择了成都作为高考志愿的目的地,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记得高三时,有同学问我想考哪里的大学,我回答说成都大学。他说哪有一个成都大学?当时看这本小说,完全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看完,很多细节都记得甚少,路天琳考的是四川大学,我却只记得她是来了成都,读了成都的大学。因此,我的回答也不是全然不准确。我当时一心只想追寻路天琳的足迹,来寻一寻她在成都求学的痕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最新插图完整版青春三部曲)/与大师面对面精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复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619427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4132661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