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细节全知道(专家指导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王琪编著的《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细节全知道(专家指导版)》是关于产褥期的科普读物。产褥期保健是女性产后进行生理调理的最佳阶段,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书从分娩前的注意事项及产后身体变化、营养需求、健康饮食、心理健康、居家保健、哺乳方法、产后锻炼、新生儿养育、新生儿常见病的护理等方面给予新妈妈及家人最贴心的指导。

内容推荐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细节全知道(专家指导版)》简介:产褥期保健是女性产后生理调理的最佳阶段,通过对诸多细节方面的重视和学习,可以有效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和体形,化解郁结的心情,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可以使产妇和家人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建立亲情,增加责任意识。《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细节全知道(专家指导版)》作者王琪从分娩前的注意事项及产后身体变化、营养需求、健康饮食、心理健康、居家保健、哺乳方法、产后锻炼、新生儿养育、新生儿常见病的护理等方面给予新妈妈及家人最贴心的指导。

目录

第1章 做好准备,安全分娩

 1 分娩前准妈妈的心理准备

 2 分娩前的身体准备

 3 丈夫是最佳的生产陪护人

 4 了解临产征兆

 5 了解分娩过程

 6 分娩方式的选择

 7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安全系数

 8 产妇怎样配合接生

 9 产妇在分娩时不宜大声喊叫

 10 自然分娩的优缺点

 11 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12 剖宫产的优缺点

 13 什么是无痛分娩

 14 无痛分娩是消除疼痛的自然分娩

 15 什么是导乐分娩

 16 分娩时为什么要做会阴侧切

 17 医生会做会阴侧切的情况

 18 分娩期的营养补充

 19 发生急产怎么办

 20 导致难产的原因

 21 难产的预防措施

 22 个子小的妈妈一定难产吗

 23 分娩时常见的小手术:胎头吸引术

 24 分娩时常见的:产钳助产术

 25 缓解产痛的音乐疗法

第2章 坐月子,保障居家健康

 1 产后两小时要留在产房内观察

 2 产后多长时间排尿

 3 产后何时排便

 4 产后早下床活动好

 5 剖宫产术前后护理宜忌

 6 会阴伤口的护理

 7 产后怎样卧床休息

 8 产妇要注意躺卧的姿势

 9 产后多汗的原因与处理

 10 恶露处置方法

 11 什么是恶露异常

 12 出院时要注意什么

 13 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产后休养环境

 14 产妇在产褥期要劳逸结合

 15 在产褥期要把身体调养好

 16 产褥期的注意事项

 17 产妇产后乳房发生的变化

 18 产后腹部的变化

 19 产后循环系统的变化

 20 产后消化系统的变化

 21 产后泌尿系统的变化

 22 产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23 产后骨盆肌肉的变化

 24 子宫的变化

 25 产后身体姿势的变化

 26 产后为何还会出现阵阵腹痛

 27 如何护理产后腹痛

 28 产妇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9 月子里如何刷牙

 30 产后洗澡注意事项

 31 产妇不宜洗盆浴

 32 会阴侧切产妇可适当进行坐浴

 33 产妇要勤换洗衣服

 34 产妇穿着有讲究

 35 产妇穿着巧选择

 36 产妇内衣选择有讲究

 37 产妇应经常梳头

 38 产褥期如何招待来访者

 39 产后睡眠

 40 月子里屋子不要封得很严实

 41 产妇不宜长时间仰卧

 42 产妇不宜睡过软的床

 43 产妇不宜多看电视

 44 产妇不宜多看书或织毛衣

 45 产妇如何保护眼睛

 46 天热如何坐月子

 47 产后1个月才能外出

 48 巧妙应对产后变丑

 49 产妇产后面部护理

 50 产后妊娠斑和妊娠纹能否消失

 51 产妇产后祛斑的方法

 52 产妇产后为什么容易掉头发

 53 产妇产后脱发巧预防

 54 产妇不宜过早减肥

 55 产后避免发胖的方法

 56 产妇产后束腰危害多

 57 产后恢复月经周期的时间

 58 产后开始性生活的时间

 59 丈夫没有兴趣怎么办

 60 引起产后性冷淡的四大因素

 61 做过会阴侧切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吗

 62 产后还能找回从前的性快感吗

 63 哺乳期也可能怀孕

 64 哺乳期避孕方法

 65 产后何时放宫内节育器

 66 产后阴道松弛怎么办

 67 产褥期结束莫忘做健康检查

第3章 产后常见不适与用药

 1 什么是产后会阴伤口痛

 2 如何自我护理产后会阴伤口

 3 及时处理产后会阴胀痛

 4 为什么会出现排尿困难

 5 产后排尿困难巧应对

 6 预防产后静脉栓塞

 7 预防产褥中暑

 8 细心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9 为什么会出现子宫复旧不全

 10 小心应对子宫复旧不全

 11 产妇如何保健防病

 12 产妇小心产褥感染

 13 为什么会出现产褥感染

 14 及时辨别产褥感染的症状

 15 产妇应重视预防产褥感染

 16 产后发热应考虑哪些疾病

 17 警惕急性乳腺炎

 18 细心辨别乳腺炎的症状

 19 孕后期就要开始预防乳腺炎

 20 产妇应及时治疗乳腺炎

 21 小心危险的产后出血

 22 为什么会出现晚期产后出血

 23 如何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24 产妇产后贫血巧防治

 25 产妇产后为什么容易便秘

 26 产妇产后便秘巧处理

 27 产妇产后便秘重在预防

 28 产妇谨防产后痔疮

 29 产妇产后为什么容易小便失禁

 30 产妇产后为什么容易手脚疼痛

 31 产后手脚疼痛巧预防

 32 产后颈项酸痛巧预防

 33 预防产后颈项酸痛的措施

 34 产后背痛的预防

 35 产后腰腿疼痛巧预防

 36 产后关节酸痛怎么办

 37 预防产后腰痛

 38 产后腰痛怎样进行锻炼

 39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产后注意事项

 40 产妇要预防产后心力衰竭

 41 患妊娠高血压的产妇产后注意事项

 42 产妇小心预防盆腔瘀血综合征

 43 冬季要防“产后风”

 44 产后脱肛和痔疮的处理

 45 产后子宫脱垂的预防

 46 如何防治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

 47 产后膀胱炎的防治

 48 产妇为何气喘和耳鸣

 49 预防产后骨盆疼痛

 50 如何处理产妇骨盆损伤造成的疼痛

 51 防治产后盆腔静脉曲张

 52 如何护理产后身痛

 53 防治产后外阴炎

 54 产妇如何预防肌纤维组织炎

 55 怎样预防产后肛裂

 56 剖宫产疤痕的护理

 57 产褥期常见问题的用药

 58 哺乳期忌用或禁用的西药

 59 哺乳期慎用的中药

第4章 月子里的健康饮食

 1 产褥期饮食原则

 2 产褥期要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3 产褥期营养素的来源

 4 剖宫产产妇饮食原则

 5 适合产后滋补的食物

 6 适合产妇食用的蔬菜

 7 哺乳妈妈应多吃健脑食品

 8 产后要注意钙的补充

 9 产妇为什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10 产褥期进食误区

 11 坐月子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12 不宜过多吃鸡蛋和油炸食物

 13 产妇应少吃辛辣、生冷、坚硬的食物

 14 产后吃海鲜不一定会引起刀口发炎

 15 产后不宜滋补过量

 16 产后应适量摄入食盐

 17 产妇不宜多喝茶

 18 产妇不宜急于服用人参

 19 产妇不要服用鹿茸

 20 产妇不宜吸烟饮酒

 21 产妇不宜吃炖母鸡

 22 产妇不宜多吃味精

 23 产妇不宜喝高脂肪浓汤

 24 不同体质的产妇如何坐月子

 25 坐月子要多吃鲤鱼

 26 产妇不可久喝红糖水

 27 产后第1周:恶露排出关键期,不宜进补

 28 产后第1周食谱

 29 产后第2周: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便秘

 30 产后第2周食谱

 31 产后第3周:进补佳期,补气补血

 32 产后第3周食谱

 33 产后第4周:充足营养,保证乳汁分泌充沛

 34 产后第4周食谱

 35 产后开胃食谱

 36 适合哺乳期食用的食谱

 37 产后汤类食谱

 38 产后夏季食谱

 39 产后秋季食谱

 40 产后冬季食谱

 41 产后防便秘食物

 42 产后腹痛食疗

 43 产后水肿药膳

第5章 科学哺乳有方法

 1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2 初乳对宝宝很重要

 3 母乳喂养让宝宝更漂亮

 4 母乳喂养的孩子抵抗力高

 5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处

 6 如何准备哺乳

 7 让宝宝尽早吸吮母亲乳头

 8 妈妈尚未开奶,宝宝怎么办

 9 妈妈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10 产妇不宜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

 11 母乳是否充足巧判断

 12 提倡母婴同室与按需哺乳

 13 喝催乳汤的学问

 14 妈妈营养不良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15 产后乳房胀痛巧处理

 16 哺乳期乳房护理

 17 产后乳房疾病巧防治

 18 产妇要小心乳腺炎

 19 保持乳房弹性的方法

 20 细心辨别乳房湿疹的症状

 21 哺乳妈妈禁用香皂洗乳房

 22 扁平凹陷乳头巧矫正

 23 乳房小并不影响乳汁分泌

 24 副乳不一定需要治疗

 25 患急性乳腺炎不一定要停止母乳喂养

 26 乳头皲裂巧处理

 27 哺乳期感冒能否喂奶

 28 患肝炎的产妇能母婴同室并给婴儿喂奶吗

 29 为什么会一只乳房奶胀,另一只乳房奶少

 30 哺乳期牙疼是否能喂奶

 31 患有心脏病的妈妈能否哺乳

 32 患有肾脏疾病的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33 患有高血压的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34 患有糖尿病的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35 病毒感染时可以母乳喂养吗

 36 患有癫痫的妈妈不宜母乳喂养

 37 患产褥感染的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38 患哮喘的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39 不要用奶瓶给宝宝喂奶喂水

 40 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

 41 熟悉宝宝对乳房的反应

 42 哺乳中母亲的正确姿势

 43 哺乳中婴儿的正确姿势

 44 乳头扁平或过短怎么办

 45 乳头皲裂怎么办

 46 如何改善乳汁不足

 47 常见的婴儿吃奶问题

 48 多余乳汁的处理

 49 哺乳中保护乳头的方法

 50 乳母生病时用药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51 哺乳期的饮食安排

 52 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疗

 53 催乳食谱推荐

 54 中药催乳

 55 按摩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56 用仙人掌外敷去除乳汁瘀积

 57 产妇溢乳怎么办

 58 什么情况下需要退奶

 59 乳母如何补充钙

 60 什么情况下须暂停哺乳

 61 产后乳房保健

 62 哺乳中的乳房保养

 63 上班后的母乳喂养

 64 产后回奶的方法

 65 回奶时的乳房护理

 66 回奶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67 回奶饮食推荐

 68 正确的断奶方法

 69 断奶应当选择适当时机

 70 断奶后怎样预防身体发胖

第6章 远离抑郁,保障心理健康

 1 产妇产后心理的变化

 2 产妇产后情绪的调整

 3 为什么产妇产后易哭泣

 4 疲倦是产后情绪低落的主因

 5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6 产妇为什么容易患产后抑郁症

 7 产妇产后抑郁自我测试

 8 产妇应注重预防产后抑郁症

 9 产后抑郁症对母子危害大

 10 积极应对产后抑郁症

第7章 快恢复,产后锻炼保养方案

 1 产妇应通过体育锻炼来恢复体形

 2 产后何时开始锻炼好

 3 产后前5天的运动

 4 产后自我按摩

 5 产后保健操

 6 产后健美操

 7 每天生活中随时可进行的锻炼

 8 哪些产妇不宜做体操

 9 产后锻炼注意事项

 10 改善腰功能的运动

 11 强健腰肌的运动

 12 产后2-6周保健操

 13 塑形体操

 14 剖宫产者额外的辅助运动

 15 腹部肌肉的运动

 16 骨盆肌肉的运动

 17 产妇不能依赖腹带收腹

 18 产后做仰卧起坐的秘诀

 19 寻回双腿的魅力

 20 大腿的健美

 21 膝盖的健美

 22 小腿的健美

 23 足部的健美

 24 臀部健美方法

 25 产后健胸运动

 26 缩腹运动

 27 塑臀运动

 28 穴位按摩减肥法

 29 循经按摩点穴减肥法

 30 循经摩擦拍打去脂法

 31 按摩腹部减肥法

 32 胸部健美操

 33 乳房按摩

 34 产妇春季皮肤保护

 35 产妇夏季皮肤保护

 36 产妇秋季皮肤保护

 37 产妇冬季皮肤保护

 38 中性皮肤的护理

 39 干性皮肤的护理

 40 油性皮肤的护理

 41 过敏性皮肤的保养

 42 产后简单美容按摩

第8章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疾病防治

 1 新生儿出生时的必要处理

 2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3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况

 4 出生体重低

 5 早产儿

 6 新生儿窒息

 7 新生儿包茎

 8 新生儿假月经

 9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1 病理性黄疸的处理

 12 母乳性黄疸

 13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原因和处理原则

 14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原因和处理原则

 15 新生儿黄疸的处理原则

 16 新生儿脱水热

 17 新生儿尿酸梗塞

 18 新生儿大便异常

 19 新生儿青紫

 20 新生儿喉鸣

 21 产伤

 22 新生儿感冒

 23 新生儿发热

 24 新生儿湿肺症

 25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26 新生儿鹅口疮

 27 新生儿尿布疹

 28 新生儿毒性红斑

 29 新生儿脓疱病

 30 新生儿脓疱病的处理方法

 31 新生儿脐部疾病

 32 先天性感染(TORCH感染)

 33 新生儿败血症

 34 新生儿破伤风

 35 新生儿硬肿症

 36 颅内出血

 37 出血性疾病

 38 新生儿溶血

 39 缺氧缺血性脑病

 40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41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42 出生后要接种卡介苗

 43 出生后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第9章 新生儿养育

 1 新生儿的范畴和主要发育特点

 2 新生儿的发育特点

 3 新生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

 4 新生儿的神经反射

 5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

 6 新生儿的觉醒和睡眠状态

 7 新生儿的视觉

 8 新生儿的听觉

 9 新生儿的模仿力

 10 新生儿的记忆力

 11 新生儿的运动能力

 12 新生儿综合能力的评估 (新生儿20项行为能力的测定)

 13 如何评估1个月以内的宝宝

 14 新生儿居室的选择

 15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

 16 新生儿的睡眠环境

 17 新生儿睡眠护理

 18 睡眠姿势

 19 睡眠习惯的培养

 20 不要含着奶嘴入睡

 21 不要边拍边睡、边摇边睡

 22 处理婴儿夜醒、夜哭

 23 新生儿必备用品清单

 24 衣服的材质

 25 衣服的款式

 26 婴儿的小床

 27 床垫

 28 床单、被子、枕头

 29 奶瓶与奶嘴

 30 奶瓶与奶嘴的清洁

 31 棉球、棉签、婴儿护肤油

 32 婴儿爽身粉

 33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

 34 新生儿需要保暖

 35 给新生儿洗澡

 36 怎么给婴儿穿衣服

 37 不要给新生儿打蜡烛包

 38 尿布的准备

 39 尿布的购买与制作

 40 尿布的洗涤

 41 尿布的穿戴

 42 臀部的清洁

 43 抱婴儿的姿势

 44 认清婴儿哭闹的原因

 45 处理溢奶和吐奶

 46 婴儿要多晒太阳

 47 不要剃胎发

 48 剪指甲

 49 预防孩子睡偏了头

 50 防止意外事故

附录1 婴儿日常保健按摩手法

 一 准备

 二 按摩时间

 三 婴儿按摩的常见手法

 四 婴儿按摩操作顺序

 五 按摩左右胳膊

 六 上臂运动

 七 揉运掌心

 八 推按左右腿

 九 推脚面

 十 揉运脚心

 十一 活动下肢关节

 十二 按摩胸部

 十三 揉摩腹部

 十四 按摩肩颈部

附录2 小儿保健按摩的方法

 一 发热

 二 腹痛

 三 呕吐

 四 婴幼儿腹泻

 五 感冒

 六 遗尿

 七 便秘

 八 小儿捏脊疗法

试读章节

如果产妇的骨盆情况良好,胎位正常,胎儿也不太大,只要在不同的产程进行相应的配合,增加分娩时的产力,分娩就会比较顺利。初孕的妇女没有生孩子的体会,可能不了解分娩过程是怎样的,因而对分娩还有神秘感,甚至有畏惧感,但当你了解分娩的全过程后,这种神秘感和畏惧感就会大大减轻,也可以按产程的规律与医生配合,这对顺利分娩大有益处。

胎儿离开母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医学上称为三个产程。这三个产程就是从子宫有节奏地收缩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部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才算分娩结束。

三个产程所需要的时间为:初产妇13~17小时,经产妇6.5~7.5小时。

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开始时,子宫每隔10多分钟收缩一次,收缩的时间也比较短。后来,子宫收缩得越来越频繁,每隔1~2分钟就要收缩一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当宫缩越紧,间歇越短时,宫口就开得越快,产妇的疼痛感就越明显。当子宫收缩时,产妇会有子宫发紧、发硬的感觉,下腹或腰部疼痛,并有下坠感。

有些产妇对分娩异常恐惧,精神十分紧张,临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正常疼痛,对她们来说成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不休息、不吃东西、大喊大叫,结果使体力大大损耗,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增加腹压,娩出胎儿。宫缩无力往往使本来可以顺产的分娩变成难产。所以待产的准妈妈一定要以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迎接宝宝的诞生。

助产人员会及时为产妇测量血压,听胎心,观察宫缩情况,了解宫口是否全开,还要进行胎心监护,她们会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处理。

第二产程

在第二产程,产妇要躺在产床上等候,助产人员会帮助分娩。产妇用力的大小和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胎儿娩出的快慢、胎儿是否缺氧,以及产妇会阴部损伤轻重程度。所以,这时产妇要按照助产士的指导,该用力时用力,不该用力时就抓紧时间休息。

这一时期,宫缩疼痛明显减轻,子宫的收缩力量更强。当出现宫缩时,产妇的双脚要蹬在产床上,两手紧握床边的扶手,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像解大便一样向下用力,并向肛门屏气,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宫缩还没有消失,就换口气继续同样用力使劲。胎儿顺着产道逐渐下降,这时,子宫收缩越来越紧,每次间隔只有1~2分钟,持续1分钟。胎儿下降很快,迅速从宫颈口进人产道,然后又顺着产道达到阴道口露头,直到全身娩出。

在缩宫停止的间歇期里,产妇要全身肌肉放松,抓紧时间休息,切忌大喊大叫或哭闹折腾。当宫缩再次出现时,再重复前面的动作。

当胎头即将娩出时,助产人员会提醒产妇不要再用力了。此时,产妇可以松开手中紧握的产床扶手,双手放在胸前,宫缩时张口哈气,宫缩间歇时,稍向肛门方向屏气。这时,助产人员会保护产妇的会阴部位,防止严重撕裂。当胎儿娩出的时候,产妇的臀部不要扭动,保持正确的体位。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产妇顿觉腹内空空,如释重负,子宫收缩,待5~30分钟后,胎盘及包绕胎儿的胎膜和子宫分开,随着子宫收缩而排出体外。如超过30分钟胎盘不下,则应听从医生的安排,由医生帮助娩出胎盘。胎盘娩出意味着整个产程全部结束。

6 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前医院所采取的三种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无痛分娩与剖宫产,到底哪一种对妈妈和婴儿最好?三种分娩方式有什么区别?

三种分娩方式的区别

1.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自然娩出,不用施行药物或助产手术。

2.剖官产

剖宫产是指不通过产道将胎儿取出。剖宫产的方法有好几种,大部分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即切开产妇的下腹部和子宫下段的方法。

3.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其实是自然分娩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对孕妇施以药物麻醉,使其感觉不到太多疼痛,婴儿从产道自然娩出。  既然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首先,医生会对产妇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和产科检查,检查胎位是否正常,估计分娩时胎儿有多大,测量骨盆大小是否正常等,如果一切正常,就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如果有问题,则采取剖宫产。无痛分娩是由患者自身来决定的,不想忍受产程剧痛又能自然分娩的人可选择无痛分娩。

医生决定剖宫产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采取剖宫产?医生决定剖宫产的情况有两种:

一是产前就清楚地知道不能自然分娩,能够预测到自然分娩会对胎儿和母亲都有危险。这种情况有很多,例如胎儿过大而母亲骨盆过窄,胎儿宫内缺氧,孕妇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

二是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紧急取出胎儿,如胎儿发生脐带缠绕,在产程中出现急性宫内缺氧,那时就必须施行剖宫产了。

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细节全知道(专家指导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7498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妇产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2
CIP核字 2013142660
中图分类号 R714.6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