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中国在今日发生了哪些变化?又保留了什么东西?本书通过对平凡锁细的人物、事件、村落的记述,试图展现当今社会巨变过程中乡村生活世界的景观。
图书 | 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中国在今日发生了哪些变化?又保留了什么东西?本书通过对平凡锁细的人物、事件、村落的记述,试图展现当今社会巨变过程中乡村生活世界的景观。 目录 体验与解读(代序) 始于生命的终点——人生礼仪的叙述与译解 生命界域的沟通者与民间知识的守护者——一个阴阳先生的故事 人生戏剧的最后一慕——鄂西清江流域的跳丧 物质的消费与意义的消费——人生礼仪中的用物及其象征 生存的动力与文化的创造——范庄“龙牌会”散记 生存的关系格局与社区的整合——一个村庄的亲缘与权力关系 生活的样式与生命的风格——上村和下村 生命的窘迫与困惑——一位不适应的老人 另一种生存冲动——离开土地的农民 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生产和生殖的直接后果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讲究欣欣向荣、人丁兴旺。家庭伦理讲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行最通俗的说法却是人口爆炸。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于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1834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9 |
出版时间 | 2000-01-01 |
首版时间 | 2000-01-01 |
印刷时间 | 200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