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目录

总序/张岱年

序言

第一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

一 孔子的名辩贡献

1. 正名理论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3.独特的“叩两端”的认识方法

4.证据与证明

二 邓析的“两可之说” 

1.邓析的“刑名之辩”

2.邓析的“两可之说”

第二章 名辩思想的发展

一 惠施的辩题及其名辩贡献 

1.“历物十事”的方法论意义及名辩学意义 

2.惠施“善譬” 

二 尹文子名的理论

1.尹文论名

2.与齐王论士

三 公孙龙的思想体系及其名辩贡献

1.公孙龙的思想体系

2.《公孙龙子》的名辩贡献

第三章 辩学的建立

一 墨子、墨家学派及《墨子》 

二 墨子在名辩学上的贡献 

三 后期墨家创立的辩学体系 

1.“辩,争彼也” 

2.“以名举实” 

3.“以辞抒意” 

4.“以说出故” 

四 后期墨家认识论

第四章 名学的建立

一 名的实质与作用

二 正名的目的

三 制名的原则

四 名的种类

五 名的谬误

六 荀子名学体系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名辩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

一 名的本质

二 名与语词

三 名的内容与范围

四 名的属种(包含)关系

五 名的种类

六 正名理论

1.正名的原则

2.正名的方法

3.正名的作用

七 名实相悖的种种谬误

第六章 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判断理论 

一 辞的本质

二 辞的种类

1.尽——全称判断

2.或——特称判断

3.假——假言判断

4.必——必然判断

5.弗必——或然判断

6.且——表示时间模态将来时

7.且——表示时间模态上的现在时

8.已——表示时间模态上的过去时

三 辞之间的矛盾关系

1.单称肯定与单称否定的矛盾关系

2.全称肯定与特称否定的矛盾关系

3.全称否定与特称肯定的矛盾关系

四 类似悖论的辞

1.“以言为尽悖”

2.“非诽者,悖”

3.“学之无益”

4.“知知之否之足用也,悖” 

五 辞的词项“一周而一不周”问题

六 “言意相离”谬误种种 

第七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理论

一 “说”的本质

1.后期墨家论“说”的本质

2.“说”的种种表述 

二 “说”的基础——类 

三 “说”的种类 

1.“效”式推论 

2.“假”式推论 

3.“譬”式推论 

4.“援”式推论 

5.“推”式推论 

6.“侔”式推论 

7.“或”(止)式推论

四 “说”的谬误及防止 

1.譬式推论谬误:行而异

2.侔式推论谬误:转而诡

3.援式推论谬误:远而失

4.推式推论谬误:流而离本

5.“说”之谬误的几种表现形式

6.“推类之难”

7.“类不可必推”

第八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理论

一 辩的本质 

二 辩说、立辞三范畴

三 辩的目的与作用

四 辩的原则

五 辩胜(当)的标准

六 辩的客观基础与道德原则

试读章节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孔子在长期的政治与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不少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学习的方法。如“告往知来”、“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等,这些话作为成语至今在我们的语言中还经常使用。同时,作为认识方法至今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两千多年以来,显示了其经久不衰的活力,给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巨大影响。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方法涉及到了思维的形式一推理,因而使其超越时代。推理作为逻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像逻辑学说本身一样,具有工具性与全人类性。

推理是由已知的一个或一些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也是思维过程。孔子提出的一些认识方法是否具有这种含义呢?显然具有,虽然不那么严格。

“告往知来”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略写。告之过去的事情,这当然是已知;来者,指未来的事情,当然是未知。从已知的东西能知道未知的东西,这中间当然有个桥梁,有个过程。这个桥梁或日过程,就是思维及其形式。其中的“知”显然具有推知的性质。由已知推出未知,这当然是推理了。从“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句话既看不到思维形式,也看不到推理这样的字眼,但它所包含的逻辑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这句话作为结论得出恰恰是讲了一个具体的推理之后。原文是: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较孔子小31岁。上段文字的意思是: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虽贫穷却高兴(于道),纵然富有却谦虚好礼啊!子贡说:《诗经》上讲,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就能推知其他未知的事。

这里,子贡受到孔子赞扬,原因是子贡听到孔子的回答能加以联想来阐明孔子的思想。从逻辑角度看,子贡用了一个譬喻推理,由孔子的话悟知人的道德应当不断地提高,而推知《诗经》上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虽然讲的是手艺工人加工玉石等物的过程,其微言大义则是讲人的道德应不断提高。

如前所述,孔子提出的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除“告诸往而知来者”外,尚有“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内容与“告往知来”大同小异。孔子的这些认识方法不但具有明显的推理意义,而且像他的正名理论一样具有开创性。孔子之后的《墨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大量出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见者可以论未发”等说法,用来表述推理。这很难说不是受到孔子有关论述的影响和启发。“以往知来”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精练说法。可见,孔子的具有逻辑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在中国名辩学的发端阶段确实具有开创意义。

P12-14

序言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

儒家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整理了从古传下来的历史文献,重视人伦道德,为两汉以后的文化教育传统奠定了基础。儒家所传授的《周易经传》更是富于深刻的智慧,为后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渊奥的源泉。道家富于批判精神,揭示了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偏失,要求回到自然,对于自然的奥秘有较深的体会。墨家追求“国家人民百姓之利”,富于牺牲精神,对于自然科学与名辩之学有较高的贡献。法家强调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虽然其所谓法是专制主义的法,但是肯定法治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兵家的军事著作更是闪耀着符合实际的智慧。诸子学说既包含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糟粕,也含有符合客观实际、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华,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察现代实际,发扬创造性的思维的同时,研读诸子学说,仍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朱耀廷同志主编《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邀请我写一篇序文,于是略述研究诸子学说的意义以为之序。

张岱年

1997年8月于北京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志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30543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1998-09-01
首版时间 1998-09-01
印刷时间 199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1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