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
内容
试读章节

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

——在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上的发言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写作方向和属于自己的文字。我给我的定位是:业余作家,半吊子文人,老三届知青。少年长身体年代,卖过大碗茶、饿过肚子;青年长知识年代,历经“文革”内乱、插队务农、进工厂做工;最需父爱母爱的成长年代,父母先后双亡。做过近30年的编史修志、政策研究、报纸编审和交通作协等文字工作。

写小说,作者是需要躲到幕后,要有灵感,要会精心虚构编故事,我也曾尝试过,人贵有自知之明,看来我没有那么多没完没了的故事去编。再说现在小说汗牛充栋,有几个人能捺着性子卒读小说,特别是大块头的长篇小说。据说茅盾文学奖的评委里,也有人根本就没读完被评的长篇小说。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病中杂谈》里,就抱怨躺在病床上捧厚如城砖的大块头精装书那一份费劲。

写诗是要有意境、有韵律的,那是文学最高雅的形式,是要有诗人气质的。虽然我也喜欢读诗,也曾尝试偶尔写过诗,但没能成功。当下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几个人在写诗、读诗呢?可是,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整日忙忙碌碌的当今世界里,散文的流行,却是时势之所趋。当下,似乎人人都能写散文,但是要把散文写好还真不容易。要想掌握散文的真谛,都成为散文家,那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也是社会上不需要的。正如鲁迅认为,读书写作并不是都成什么家,他在文章中说:“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还好,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似乎找到了,写随笔、散文是适合我发展的比较宽广的路子,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文字。

鲁迅先生说过;“散文的题材,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巴金先生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散文可以说是要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散文是自由散漫的文字。散文的内容无所不包,它的形式也应是绚丽多姿。泰戈尔曾用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散文像涨大的潮水,淹没了沼泽两岸,一片散漫。”可见,散文完全可以从容自由任意地挥洒。当然这个“散”并非是一堆散沙、松散拖沓的烂文。用朱自清的话说:“散文之散,当为潇洒自然的意思。”

散文,它可以沉静忧思,像淙淙的泉水;也可以慷慨激昂,像大海的怒涛;也可以明朗熠光,像秋夜的星空;也可以丰富细腻,像情感的词典;也可以深邃浩瀚,像思想的盛宴;也可以学富五车,像精美的论文;也可以鸟语花香,像美丽的风景。但是,不管是哪类散文,散文不是作文,它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越是散,越是难写;越是自由随便,越难把握。

我认为散文写作功夫在外,要摆脱眼前环境、条件的束缚,跳出待在家里,坐井观天,喝茶聊侃,厮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天地。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熟悉、最有感悟、最值得写的东西。不去矫情,不去刻意,不去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是作者要站在幕前,直抒胸臆,最终要写出感悟,写出境界,写出味道,写出个性,写出真情。

要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好的散文要有思想内涵、知识素养、文化意蕴、美学品位和真情实感,以及优美愉悦人的语言文字。读者读了之后,是否能给人留下一些什么,思考一些什么,玩味一些什么,欣赏一些什么。

多年来,我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人、景、事和一些历史、社会现象、日常生活,在电脑键盘上敲成了文字,就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随笔、散文。

我从小在城墙根生活、在城墙根长大,从小就爬城墙,捉蛐蛐,卖大碗茶,钻防空洞,对西安古城墙情有独钟。因而承担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历史文化图书《西安城墙》(文化卷)的一些写作任务。多年又从事交通写作和报纸编审等工作,自觉地走访、考察和搜集了一些古道、古桥、古镇的遗址和资料。经过我的消化思考,写就了一些追古思今的城墙文化、交通文学和包括秦直道、蜀道、关中、关隘、古桥梁、驿运制度等交通史话的文字。P3-6

书评(媒体评论)

丁晨要寻找什么?读过他的作品后,我以为,丁晨寻找的是历史,是信念,是灵魂,是平平常常生活中的诗意,是普普通通人性中的美质。寻找「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的艺术生命。读过丁晨的《寻找》,我似乎明白了他在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

——子页

后记

为了迎接五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陕西交通作协公路分会,决定以陕西交通作协的名义,出一套水准较高的一书一号公路交通文学作品集。问我有无作品要出?我说这是大好事,便不假思索地说:“出!书名《寻找》。”

起了这样的书名《寻找》后,我才感觉有点匪夷所思,我要寻找什么呢?

是啊,一个衣食无忧、有老婆娃娃孙子、如古人所说直奔古稀之年的人,还在寻找什么呢?

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他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吃饭、穿衣、性生活、住宅、医疗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的基本需求,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需求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社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较高一级,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求。

社会需求是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这种归属与爱的需求要比生理和安全需求更细微、更难捉摸。

尊重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求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求。也是人的精神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求。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需求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在当代,我们中国人当然也需要这五种需求。随着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越来越渴盼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特别是自我实现需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

有需求,就要去追求。有追求就要去寻找。有寻找就要有目标。

这个世界太过美好。

这个世界太过无奈。

这个世界太过复杂。

这个世界太过无情。

这个世界太过混沌。

这个世界也太过多彩。

因此人们不得不去探秘,不得不去寻找,寻找最适度的自己,寻找远方的美好风景,寻找生命理想的乌托邦。也就是说去创造、去体验、去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人活着多么不易,要活出一番境界来更是难上加难。除了衣食住行,还要不停地寻找,不停地歇脚,不停地停靠,不停地奔跑。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同的活法又创造了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寻找,这过程中的无怨和结局的无悔,是判定成败的前提。因为这寻找过程就是一种美丽、一种享受。寻找过程也是一种痛舌。

一个人什么都想要,就带来最大的麻烦,也可能什么都找不到,就形成最大的痛苦。我想应该像杰出的中国女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那样,学会“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

我也不停地寻找,只为寻找到更好的远方的我,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寻找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属于自己心灵的“伊甸园”。在不同的地方,不I司的阶段,有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目标。我笃信远方的我定会为现实的我助力,我笃信一旦拉住远方我神奇的手,我平庸的生命即可获取无尽的能量去释放。这就是寻找的动力。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可这神奇的手在哪里?

终身不得志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临终给他的情人玛丽亚的信中写道:“当一个人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他就得病了,因为无论意义还是价值,客观上都不存在。一个人这样做,只能说明他示得满足的原欲过剩。”

我反复地思索着这位老先生的话,我明白,这就是说健康的人不必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健康的人是充满活力的,他的欲望经过努力是可能得到满足的。只有当人生命处于病态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的追问。我想我这个暂且健康的人,虽然不必去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是不是需要不断地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必刻意去求索,无须精心去处世,一切顺其自然,寻找也要顺其自然。还是脚踏实地,在文字的海洋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感谢著名作家子页兄,看了我的书稿和以前的几部集子,用了仅几个晚上,就写成了《其人其文皆上品——读丁晨散文集<寻找>》美文。子页兄不愧是写作的老手、快手和高手。他慧眼金睛,一矢中的。他写道:“丁晨要寻找什么?读过他的作品后,我以为,丁晨寻找的是历史,是信念,是灵魂,是平平常常生活中的诗意,是普普通通人性中的美质。”“寻找‘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的艺术生命。读过丁晨的《寻找》,我似乎明白了他在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

哦,寻找远方的我,不就是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吗?

近年以来,我面对人事、人生、家庭、社会和读书等各种现象,有感而发,写就了一些随笔、散文。虽然写得不多、不深、不广,但是,它是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写属于自己的文章。我把它作为“生活杂感”一辑,收进了集子。

前不久,我应邀承担了省内几位作家策划出版的《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一书的一些写作任务。我把我写的几篇文稿,经过修改整理,作为“方寸世界”一辑选进了《寻找》集子。

另外,作为交通人,我也写了几篇有关交通人和事的随笔、散文、报告文学,我把它作为“交通风景”一辑,编进了集子。

以上这些就是《寻找》这部小册子写作、出版的缘由和全部内容。

由于《寻找》是“公路交通文学作品集”其中的一部,按照与出版社签的合同,必须和其他十几部书,一并同时出版。时间仓促,任务紧迫,为了不影响出版大局,我必须排除干扰,加紧写作,按期交稿付梓。这样,这部小册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存在不足和遗憾,都在所难免。倘若再有更多的时间,有可能写得更多、更广、更厚实一些。那么,只有恭请各位方家和读者见谅,并不吝赐教、臧否!

感谢交通作协公路分会的蒲力民先生、王惠和王玉平女士,他们热情地给各位作者服务,忙前忙后与出版社和作者沟通联系。没有他们的努力和服务,也就没有这套作品集的出版。

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韩霁虹总编辑和责任编辑们,他们积极热情地扶持公路交通文学事业,主动把这套文学作品集列入出版计划,不辞辛劳认真审读全部书稿,使这套文学作品集得以顺利出版。

斯书一出,长舒一气,顿笔休整,来日耕耘,是为后记也!

2015年9月12日于西安含光门外

目录

生活杂感

 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在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上的发言

 散文:心灵真情流淌的文字——为第五届中国中西部散文家论坛准备的发言稿

 从《青木川》到青木川

 为先考先妣扫墓

 兄妹情

 国庆中州行

 每逢佳节倍思亲

 陕南有一个地方叫黎坪

 中国梦与读书

 漫谈读书与写作

 动人心弦的瞬间

 《幽复含光门》跋

 我加入了中国作协

 古路坝灯火

方寸世界

 方寸世界寄情怀

 “世界屋脊”上的彩虹——康藏青藏公路——《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一

 丝路古道的经济大动脉——兰新铁路复线——《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二

 美幻青海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三

 邮驿图:中国邮政的标志——《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四

 悲情文学家曹植——《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五

 克拉玛依:一个动人的神话——《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六

 青藏铁路:世界屋脊的“天路”——《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稿之七

交通风景

 拜谒汉中——在汉中公路管理局路韵文学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山河表里潼关路

 我评交通干部“回乡见闻”文稿有感

 一个文学追梦人——写给文友祁军平的话

 为民便民惠民的民心工程——陕西白水县开通“城乡公交一体化”探访

 丝路史话

后记

序言

其人其文皆上品——读丁晨散文集《寻找》

我从俄罗斯回来第二天接到丁晨的电话,说他找我找得好苦。是啊,我刚开通了新手机,原来的手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教堂门前被偷了。时下,手机比钱更重要,可怜那贼一定把我的手机当成钱包了,偷得我简直是防不胜防,全世界的贼都一样害人害己。他没偷到想要的东西,白费了功夫,而害得我更苦,各种资料全没了,也失去了和朋友的所有联系电话。

和丁晨见面后,他告诉我他的两件事:一是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二是他的第四本散文集《寻找》即将出版。我为他高兴。他邀我为《寻找》题字作序,这是信任、友情和尊重,我必须接受。答应后,我的心里就有了压力,这几年,我很少读书,也很少捉笔,偶尔的作为是给几位画家、书法家的朋友写点感受。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为湖南作家何顿的小说写过序,之后,相约不断,便欠了作家周克芹、郭潜力、晓剑等人的文债,至今未能还上,人和心都懒了。

时间不算长,我是先读懂读熟了丁晨其人,随后开始阅读他的作品。回想起来,近二十年我都不在西安,几乎脱离了陕西文学圈,真不知道有作家丁晨其人。一次,莫伸问我,你认识丁晨吗?我说,不认识。莫伸说,他是省交通厅《陕西交通报》的副总编,省交通作协的主席,是我们文学圈的好朋友,为人忠厚热情,经常组织作家去采风。不久,可能是莫伸的介绍,我接到丁晨电话,邀我去新开通的沪陕高速公路采风,我欣然前往。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每次的相约,都是一次认知,一次折服,一次感动。既是对事的,也是对人的。陕西的交通发展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远在秦代,陕西与内蒙境内就修筑了长约七百公里,宽约五六十米的秦直道,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到了今天,路在延续,路在交会,商洛等市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可以说路已通向家家门口。我们为交通人创造的奇迹感到骄傲和振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交通发展的一名代言人、宣传者丁晨是尽职尽责的。他不仅自己写了大量的散文、报告文学和随笔,介绍歌颂筑路的伟业,而且联系组织了一大批作家深入交通第一线感受筑路的艰辛,贴近筑路人的心灵,感知他们的忘我,才有了诸如以前的《谁持彩练当空舞》、《风雨沧桑大路歌》、《补天之石》等一批佳作。从小母亲告诉我,搭桥修路是天下第一善事。丁晨作为交通人很幸运,积下了如此大德。他的身边还聚集着一大批交通文学爱好者,分布在各地市。丁晨言传身教,忠于职守,先做人,后为文,帮助他们成才,希望他们冒尖。这是怎样的一种宽广情怀,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看过电子版的《寻找》,我又拿到了丁晨以前出版的《秋叶》、《迟到的欣慰》和《幽夐含光门》三部散文集。说实话,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不可能细细通读,但对《寻找》我是认真拜读的。丁晨要寻找什么?读过他的作品后,我以为,丁晨寻找的是历史,是信念,是灵魂,是平平常常生活中的诗意,是普普通通人性中的美质。有了寻找,才铸就了他的作品的忠实。

忠实于历史。

历史的烟云常常覆盖了真实,古往今来的一些阴谋家掩盖、歪曲、篡改历史,让真变成了假,假变成真,也使那些曾经为民族建功立业的英雄蒙受不白之冤,让百姓迷惘,愚昧,而找回历史的真实,就是找回民族的良心。在他以前的散文《风烟勿幕门》中让我们知道了勿幕门的来历。井勿幕,陕西蒲城人,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发动反清起义,起义胜利后,功成名退,拒绝陕西大都督之位,亲自率领军民在东西两线抗击清军的反扑,后又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井勿幕被赞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令人痛惜的是他被刺杀,年龄不到三十一岁,依据他的功勋,被追认为陆军上将,为了永久纪念这位辛亥革命元勋,将西安城墙的小南门更名为“勿幕门”。丁晨写道:“新中国建立后,受错误思潮影响,新政权对旧政权的一些做法,采取了简单的否定态度,于是‘勿幕街’被改回旧名,而‘勿幕门’早已湮没在历史风烟之中,也被改称为小南门。静静安卧在西安市长安区上塔村凤栖塬清凉山寺旁的井勿幕先生之墓,在‘文革’中被毁,其遗骨也被‘红卫兵小将们’抛洒了,棺板则被当地农民拉走卖了。直到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井勿幕墓地才得以重修。”这段叙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段历史教科书中鲜有,在我的记忆中都似乎是空白。对后人该有多么重要的启迪。丁晨呼吁:将勿幕门三个大字,能早日醒目地镌刻在今日人们仍叫小南门的城门洞上,让后人世世代代铭记一个叫井勿幕不到31岁的年轻人,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的热血报国史剧。无论现实如何,这呼吁已在千千万万民众的心中回应!

丁晨同样记录了筑路人的历史,尤其是川藏、青藏公路的修建,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世界屋脊上修路,风雪,严寒,缺氧,原始的工具,筑路人的艰难和牺牲都是空前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慕生忠将军,丁晨在简短的文字里写他的执著,写他的经历,写他的伟业,更写他的遭遇,读过让人唏嘘不已!一个如此的筑路英雄竟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的黑干将,遭到残酷迫害,二十年后才得以恢复名誉。我感到丁晨是含着眼泪完成这篇书稿的。

在丁晨的散文里,对历史真实的追寻是处处可见的,大到历史变迁,小到一砖一瓦的来历,他认真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妄解历史,否则我们民族的灵魂就会在时间的长河里缺失。

忠实于现实。

丁晨的人生道路是普通的,虽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风花雪夜,也没有大起大落,但他受过苦,饿过肚子。他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里,详细地描写了自己的生活,土生土长在古城墙下,爬城墙,逮蛐蛐,捉迷藏,卖大碗茶,饿肚子。他从小父母双亡,“文革”中上山下乡,做过生产队的会计,后来当工人,当报人,如今成了作家。他经历了共和国高度计划经济、“文革”内乱和改革开放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见过,所以,厌倦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讨厌官样文章,讨厌指手画脚,讨厌溜须拍马。我想他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是稀有金属,他的散文写的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很随意,不矫情,不卖弄,也不取宠。他更多的篇幅写普通人的生活,如他早前的作品《道班里走出的收藏家》、《秦岭深山里的夫妻养路工》、《道班之夜》、《韩艳》和《民工的名分》等。在短篇小说《韩艳》里,他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漂亮普通的女工,爱打扮,爱漂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领导看作是落后分子,然而,她在关键时刻救助了一个丢失的小女孩。消息传开,人人吃惊,厂里开表彰大会,“她站在讲台上,脸憋得通红,结结巴巴说,这是我头一次受到领导表扬,我想一个人总不能在表扬和赞歌声中生活,我不是什么榜样,更不是活着的雷锋,我就是我自己--韩艳,一个普通的女工。”这简单话语,却是那么的温馨、熨贴,因为她是鲜活的,普通的,真实的。

对现实的忠实更在于对事业的坚守,丁晨是交通人,他肩负的是交通,讴歌的是交通,他的文墨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交通。照他的话说,他有晚上写作的习惯。一句平常的话语,写作的人都能体会那呕心沥血的苦处。翻开他的几部散文集的目录,我数了数,有近百篇文稿是写交通的人和事。太不容易了。丁晨自谦,他说他写不了诗和小说。我是写诗和小说的,当然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有生活,生活是海洋,可小说家可以靠灵感让它蒸发,成为天空变化莫测的云雾,可以虚构,可以延伸。于是,就有了风,有了雨,有了雷鸣闪电,小说的世界才多姿多彩。而丁晨完成的报告文学和散文,纪实是要绝对忠实于现实的。每项工程的内容、大小、跨度、投资、进程、时间都要精确,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样的写作内容自然就把丁晨变成了差役式的人物,必须亲力亲为,跑断腿,磨破嘴。如此的写作,靠天赋,更靠对事业的忠诚。

忠实于文学。

文学即人学,作家的根本使命是反映人的欲望,人的诉求,人的生存,人的遭际,人的悲欢,人的爱恨,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走向和未来。尼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说,人类要在酒神的引导下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进发-无疑,这是最浪漫美好的了。可现实的社会是冷酷的,我们曾经高举过“三面红旗””大跃进”,结果造成天灾人祸。人和社会是互动的,离开现实是不可能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政治、氛围和语境,任何人都脱离不了,作家也脱离不了。我曾经翻看我发表在《新疆日报》上的第一首诗作《戴柳条帽的姑娘》感到脸红。所以,在丁晨的早期作品中难免留有屈从的痕迹,如,他第一部作品集《秋叶》里小说篇和新闻篇里的人和事,确有“超常突变一年间”“平河粱上红旗飘”之感。但是作家的人格最终决定着作品的取向,在《迟到的欣慰》集子里,作家丢弃了包袱,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作家的人格力量。在“民工的名分”中,丁晨大胆地揭示当今社会的最大的不公,“由于我国实行的二元化户籍制度造成根深蒂固的城乡壁垒极大地制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恶化了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社会上一些城里人,把农民工当作‘盲流’、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他们进行种种歧视,限制和防范,甚至强行遣返,人身迫害。这些农民工在城市营生,干的大都是城里人不愿干不屑干的脏重累险活,而且报酬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许多农民工常常处于一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段朴实的文字很有弹性,可以概括为“琴心剑胆”。我曾经和陈忠实兄议论过此事,陈忠实的态度很鲜明,他在党代会上呼吁过。作家的根本职责是什么?不是粉饰,不是讨好,更不是冷漠!作家的根本使命是深入民众底层揭示社会病态弊端,维护社会的公正!如此,才能彰显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丁晨认为自己不是专业作家,是业余作家、半吊子文人。我以为专不专业并不重要,一个作家重要的在于人品和作品,中国古代的大文豪诗圣,屈原、杜甫、苏东坡、曹雪芹,哪一个是搞专业的?而他们以他们的人格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竖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峰!如今的专业作家,混出的有几个?我如此强调作家的人品,是因为当下的文坛,一些作家的人品和作品已经严重崩塌,作品垃圾,人更垃圾,他们背叛了文学,神圣的文学也被金钱绑架,拿钱买路,拿钱获奖,拿钱当官的丑闻不断爆出。倘若如政坛一样扫荡腐败,一定也是很触目惊心的。

丁晨恐怕意识到了文坛的污染,他在他的交通作协会上一再呼吁:“为文要先为人,文品要看人品。因此,每一位交通作协会员,都要兢兢业业干好交通本职工作,加强文学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力量。”要干干净净做人,老老实实作文。

当今每个作家的个体生命都在社会的大潮中涌动,有担当的作家内心深处都在耕耘,播种,守望,不是为自我救赎,而是寻找“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的艺术生命。

读过丁晨的《寻找》,我似乎明白了他在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

内容推荐

丁晨著的《寻找》这是一部散文集,分为生活杂感、方寸世界、交通风景三部分。作者要寻找什么?读过之后发现作者要寻找的是历史,是信念,是灵魂,是平平常常生活中的诗意,是普普通通人性中的美,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有了寻找,才铸就了这部作品。本散文集是作者近年来,对人事、人生、家庭、社会和读书等现象有感而发,写的一些随笔散文。文笔真挚,语言质朴,文字优美,作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文稿整体连贯性强,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编辑推荐

《寻找》中既有面对“生活杂感”的百感交集,也有在邮票的“方寸世界”中观看社会发展的“小”与“大”,还有“交通风景”中写自己工作中经历,思考交通发展中的变化和问题。丁晨始终秉持着陕西作家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书中的一文一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其文直而事核,有感而言,有情方说。除过文章的通达流畅,他突出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努力挖掘着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来写作,一方面又让不慌不忙的写作成为了自己一种独特而惬意的诗意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12134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718013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1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