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丝带(全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全面启动)
内容
试读章节

启动青少年预防项目

2003年11月17日,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组织的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项目“红丝带行动”启动仪式暨“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公益读本”首发式,在广西桂林启动。

此举目的是,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向青少年捐赠有关预防资料,以及面向农村开展预防宣传及资助活动的“红丝带爱心岛”项目,借以提高青少年对预防措施的知晓率。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在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把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月此曰诊断出来的。其目的也在于提高公众对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

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世界艾滋病日”确定的目的,一是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二是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是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订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在这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当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一咨询电话等,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就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红丝带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自设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围绕主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98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全球共讨,征服有期”。主题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国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使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公众人人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以争取最后终止艾滋病流行。

1988年12月1日,是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政党领袖、精神领袖、医生、摇滚乐歌星、足球运动员和普通男女,纷纷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在世界各国,都有行动来支持这项伟大的事业。

在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严肃地告诫人们说,艾滋病不仅损害个别人的躯体,而且损害着整个人类。他要求把艾滋病患者视作兄弟姐妹,因为他们的不幸需要人们的同情和支持。

在法国,卫生部长埃文宣布,政府将把第二年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费用增加3倍。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说,同艾滋病作斗争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在伦敦,政府宣布拨出250万英镑用来做广告和在电视上进行宣传。  在澳大利亚,当局向人们展示了一床特大的被子,上面绣着这个国家501名艾滋病患者的名字。

在非洲,南非的卫生部长说,大约有2万南非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科特迪瓦的卫生部长劝告国民“在性生活方面要检点”,并宣布拨出专款用于防治艾滋病。卢旺达当局开设了一个艾滋病信息和咨询中心。

在亚洲,印度尼西亚机场向将要飞离雅加达的公民发放小册子,告诫他们到国外要注意艾滋病的危险。韩国当局则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如果你患上艾滋病,这是自己的过错。”

在日内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部,24小时不停地举办电视、广播、展览、报告、讨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总干事中岛宏发表专题讲话,呼吁全人类采取统一行动与艾滋病作斗争。

在联合国,连任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联合国正致力于防治艾滋病的斗争,“在现阶段,预防艾滋病的办法是通过教育,让人们了解这种疾病”。

1989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妇女和艾滋病”。这个主题要求从国家这个高度,引起全世界对妇女这些特殊问题的重视,同时也突出了妇女参与全球与艾滋病作斗争活动的必要性。

199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这个主题的目的在于呼吁各国政府都要行动起来,承担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责任。

1992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这个主题要求以社区为中心做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人人都要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而不应将此看做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的任务。

1993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全世界艾滋病蔓延在加速,人类再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特别是那些艾滋病疫情还不是很严重的国家更要分秒必争,立即行动起来投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

1994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艾滋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1995年,世界艾滋病目的主题是“共享权益,同担责任”。在防治艾滋病的斗争中,提出这个口号是为了要使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能分享防治艾滋病的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权获取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有权得到物质帮助;同时,也有责任承担相关的义务,把本国的、本机构的物资和信息、资源提供给其他国家和机构分享。

1996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一个世界,一个希望”。这一主题的意思是共同努力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向所有生命受到艾滋病流行侵害的人提供关怀和支持的社会。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为了更深入、更持久地在全球开展与艾滋病的斗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改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此举的目的在于,在推广和规划两个方面取得更实际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并扩大在全世界动员工作的范围和影响。

1997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艾滋病与儿童”。此主题的中心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正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存在的世界中,他们正在对付的不仅是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正在暴露于艾滋病流行的问题,他们还要对付由这次流行所导致的问题和直到现在还是成人所面临的问题。

1998年,世界艾滋病曰的主题是“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这次运动的目的是动员青少年努力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并加强对那些受到艾滋病传染和影响的青少年的支持,促进和保护他们的人权。

1999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倾听、学习、尊重”。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活动中,应倾听儿童和青少年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共同讨论涉及他们的各种问题,包括性与艾滋病。提倡相互学习,开展成人与儿童、青少年、青少年间、成人之间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消除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并懂得如何避免感染艾滋病毒和珍爱生命,动员青少年参与到支持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活动中去。

P22-27

目录

一、防治政策

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

推出大型公益行动计划

启动青少年预防项目

国务院成立防治委员会

全国各地开展防治工作

实施国务院防治条例

政府关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

二、国际合作

艾滋病病毒由境外登陆

参与全球抗击艾滋病行动

记者采访世界卫生专家

送去政府和人民的关怀

三、中央关怀

温家宝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吴仪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温家宝看望艾滋病防治教授

温家宝与患者共度春节

温家宝邀请艾滋病致孤儿童进京

温家宝再探艾滋病患者

胡锦涛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四、加强科研

我国艾滋病疫苗完成试验

批准进行疫苗临床试验

启动艾滋病疫苗Ⅱ期研究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没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问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围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围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鲧山禹斧的小浪底到峭崖壁立的三峡;从原子弹的引爆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书为其中一册,记述了全国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有关情况。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为其中一册,选取了全国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防治艾滋病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丝带(全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全面启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栎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9100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6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