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部十万字的打工实录,是作者占有兵的跨十年真情告白。打工生活,残酷而鲜活,挣扎却顽强,带您走进农民工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记录了在东莞的生活状态;下篇记录的是打工生活。

本书所用的材料,全部都是从作者本人积累的近30万张影像中精选的,绝无虚构。

内容推荐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本关于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实录的图文书。全书以作者占有兵16年的打工经验为依托,以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空间为主线,结合生命周期次线索,零距离记录农民工的打工生活。从系统拍摄图片开始,作者用了6年的时间,通过记录、访谈、反思、写作,比较完整地记录下制造业农民工的常态生活,同时保留了农民工在各种常态生活下的本我情绪。

目录

上篇 活在东莞

 第一章 走,到广东打工去

 第二章 从保安员升到总务

 第三章 再从保安员做起

 第四章 工友访谈实录

 第五章 活在工业区

下篇 打工生活

 第六章 我们——农民工

 第七章 走近生产线

 第八章 生产线外的生活

 第九章 活出自己的那一点时间

 第十章 打工,活着

 第十一章 工业区纪实

附录 长安

后记

试读章节

1973年,我出生在湖北。那个鄂西北的庙滩小镇,是我的老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很喜欢读书,成绩也很好。1989年,第一次到县城,因为我考上了谷城一中,县里最好的高中。三年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高考失利。年底,参军到武警四川总队,成了一名驻守在康巴高原的武警战士。起早摸黑,练功、读书、执勤,希望考上警校,阴差阳错再次无望,打好背包、摘除警衔和警徽,穿着旧军装退役回到庙滩,我仍旧是一个农民。

从小到大,除了用体力干过一些收谷、割小麦之类的粗活外,我甚至不知道家里有多少田和地,更不清楚我们家的每块田在何处。老家属于山区,田地不多,又分成很多小块,分布在左山右坡、屋前村后,东一块田,西一块地。我不懂得季节和时令,耕地、育种、播种、施肥、除草之类的农活完全不会,加上我一直念书和当兵,真的是农民不会种地。

当兵之前,我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到县城读书,亲戚们资助我上完高中。读书时最期望的是吃饱饭。每天上午,到了最后一堂课,我总是在和肚子做斗争,不停地用手揉肚子,但“咕咕、咕咕”的叫声却不断地分散我的注意力。每个月十元生活费,每天一斤粮食,穿着姑父给的解放鞋,吃着姑姑炒的咸菜,每天都梦想着跳出农门。

上高中时就特别羡慕吃商品粮的人,他们不用种地,还有每斤一角四分二的精米供应。我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又向往上班拿工资的生活。退伍后又回到了农村,外出打工是我唯一的选择。从小长到大,除了当兵到过四川,再没出过远门。出发前,只有一个念头,不种地不饿肚子就行。

那时,体弱多病的父亲没钱给我做路费,我带着退伍时领的一点儿钱,背上残留着酥油味的背包,和战友少军一起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带路的是少军的表哥孙三,他已经来过广东三次了。这是1995年12月,也是我离开部队回到家的第七天,这年我22岁。

“这里电线杆上都贴着招工广告,厂房一幢接着一幢,每天晚上12点工业区还灯火通明。”这是我还在四川省康定当武警时,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打工的妹妹给我写信描述的她工作的地方。

从上了火车就没有座位,整节车厢被南下的人群塞得密不透风,站了近20个小时,列车驶过武汉,穿过长沙,过了衡阳,就进入广东境内。虽然这期间我没喝一口水,只吃了一个苹果,但心中期盼的广东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觉得很兴奋,整个人尽力透过车窗,贪婪地搜索那个还不确定的、即将上班拿工资的工厂。

走出广州火车站的那一刻,我见识了高楼,看到了立交桥,旋即就汇入如潮的人流中。虽然孙三提前就叮嘱我们,下车后不要走散了,但火车站附近川流不息的人群,时不时把我们隔开。当兵的时候,驻守在人迹罕至的新都桥监狱;当兵之前,没有出过县城。而此刻,对城市充满了好奇,对这个可能要落脚生存的地方反复张望……直到听见孙三的叫声,我才发现已经和他们拉开很长的距离,三步并作两步,在人群中左冲右突,才赶上他们。

虽然孙三三进广东,但最长一次在一家工厂做过三个月,最短的一次只来了一个星期后就打道回府了。用他的话说,广东是女人的天堂,男人一文不值。我们到了省汽车站,直接面临的问题是:买票去何处?

少军在部队时,家里人曾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在东莞塘厦一家工厂打工,他这次是来投靠女朋友的:我妹妹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JB玩具厂打工,我可以先到妹妹处;而孙三曾在宝安区松岗镇做过,那里有几个熟悉的老乡可以投靠。离开部队后第一次出远门,我们希望仍像在部队一样,战友之间在一起可以互相照应,最后决定先到塘厦,看看少军的女朋友所在的工厂招不招男工。

就在我们准备到售票窗口买票时,一名男子过来和我们套近乎,说他们有公交车发往广东省内各处。他举的小牌子上也写着东莞、惠州、珠海之类的字样,我们就问他到塘厦要多少钱,他说20元。我和少军又征求孙三的意见,他说这个价格便宜,于是我们就跟着拉客的男子走出广东省汽车站,又回到火车站广场附近,再绕过一大排商铺,又过了几条巷子,才见到几辆大客车,陆续有和我们一样带着行李的人,被带到了这里。我们三人被安排上了一辆去东莞的大客车,立即有人要我们买票。买好票后,我们在车上先歇着,但等了近两个小时,车还停在原地。我们问何时可以走,没有人回答我们,只是时不时有带着行李的人,又被带到我们乘坐的大客车上。等了两个半小时后,大客车才慢慢发动,缓缓地走出来,没多久,车在一个收费站前停了下来。大客车上跟车售票的男子说,每人要交十元过路费,就从后排依次收钱。我们三个还和售票的男子理论了一番,他用广东话骂我们,车内同时还有三个男子站起来向我们的座位走来,问我们交不交过路费,不交就下车。我们请他退票,他们说没门,并且准备动手打人。孙三怕出事,就先帮我们交了30元。

新塘,一个令我终生难忘记的地方,是广州附近增城的一个镇,是我们每人花了30元之后却被赶下车的地方,是我们两个退伍武警加上孙三与大客车上售票的人推搡对骂的地方,是差一点儿被铁棍打伤的地方。后来,我知道,在广东,这种事叫“卖猪仔”,以后也多次遇到过。

P2-4

序言

我是占有兵,在广东打工17年,一个不会耕种的农民。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让我给厂报拍照,接触了相机,从此再也没有放下,与拍照较上劲了。刚开始,工厂举行各类比赛、演出,我奉命拍照;2006年起,关注打工生活,关注同事们的寻常日子,于是用相机进行记录。

我的打工经历从1995年12月开始,当时离开当兵三年的四川武警总队,和战友来到广东。深圳的莲雾大酒店,是我第一个东家。我一口气做了102个俯卧撑,从100多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看守停车场的保安员,每月450元工资,100多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为老板打了两次群架,寄回老家1000元工钱。

通过表弟的介绍,又转到深圳机场大酒店做了一年保安员,在这里,交了两个永远的朋友,学会了乘电梯,破了很多个首次记录,如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喝洋酒、第一次住客房、第一次吃海鲜、第一次办边防证、第一次进深圳特区、第一次炒股等。

这时,开始反思,我真的适合在酒店行业做吗?问题还没想清楚,一次工作失误,把我又送入求职大军的行列。1997年,满大街都是找工作的人,我用脚步丈量了松岗、沙井、福永、西乡、宝安等地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区后,在西乡停了下来,进入一家玩具厂做保安员,三个月后,我成为这家近400人的台资厂的总务。

就在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我再次进入求职大军的行列。呼吸着工厂抽风机排出的臭气,走过一条又一条的污水沟,浏览了近几十家工厂的招聘广告,想改行做技术工人的愿望仍没有达成。生存,是当务之急,在沙井,我进了一家电镀设备厂。1998年,这家工厂开始从沙井向东莞搬迁,我成为第一批随迁人员,在东莞市道浯镇落下脚,一边做保安员,一边学习管理知识。青春期的我,每次回老家,亲友们不断地给我介绍女朋友,最终,选择了同学玲,1999年5月1日,我们结婚了。

玲在湖北老家粮管所上班,我在东莞打工,两人牛郎织女般地过了六年。这期间,每年最多三次,最少一次见面的机会,每次十天左右。儿子2000年出生后,玲带着。我和绝大多数的打工者一样,不称职,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1999年,不安于做保安员的我,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应聘到东莞市篁村的一家电子厂,做了四个月的保安队长。在这家外资企业,我见识了真正的企业管理制度,知道了人性的复杂,当然,也学会了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2000年,通过人才市场,我到了长安镇,一待就13年没挪窝。在这家电子厂,通过学习、实践,自己有了一点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从仰望写作,到动手写作,把自己的管理经验结集在厂内推广使用。

睡过工地和草地、住过集体宿舍、自学过无线电维修、开过小商店、读过MBA,看到高楼从鱼塘中升起,荒草地变成了商住小区,河流由清变黑,空气总是灰蒙蒙的,曾经的小屋被推倒后建成了别墅。经历了建厂、扩产、并购、裁员、罢工,处理过跳楼身亡、宿舍产婴儿、“非典”、“甲流”、打架、偷窃等异常事件,在酒店、玩具厂、电镀厂、电子厂干过,既炒过老板鱿鱼,也被老板炒过。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进入不惑之年。

不变的,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不被认同,暂住证、居住证,都比身份证管用。留守的孩子和在家的妻子,也加入到打工大军行列,一起漂在东莞。

幸运的是,我因偶然的机会,尝试拍照并真的爱上了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用相机关注自己,关注同事,关注打工生活,关注工业区的鸡零狗碎,并尝试用经济学和人类学的方法,以我打工所在的东莞市长安镇为观察对象,来记录我打工的这个时代。

后记

六年,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时光,我把全部的业余时间投入其中,记录自己和同事们的打工生活。从刚开始动手时的误打误撞,到经过多位老师的指点,才找到清晰的目标——朝着以个人视角书写打工志的方向努力。

本书所用的材料,是从本人己积累的近30万张影像中精选的,绝无虚构。除此之外,本人还收集了实物、录音、录像、表单、证件等资料,为继续记录打工生活做储备。

从2010年开始写初稿,2011年进行第二次修改,2012年进行第三次修改,2013年进行第四次修改,是为了使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广东制造业打工者的真实生活状况。

很多次,为自己拍到了最重要的图片而激动;很多次,为找到一些打工物证而兴奋;很多次,为顺利书写而失眠;很多次,为得到老师们的肯定而喜悦;很多次,为了跟踪记录同事们的生活而忘了一切;很多次,因为拍摄、采访、录像被不相关的人干涉而陪笑;很多次,想放弃又心不甘;这一次,让很多次都成为历史。

发自内心、真诚地感谢您读了这本书。感谢给予我指导的潘科、鲍昆、藏策、傅拥军、那曰松、巩志明、李树峰、唐寿新及摄影界的N多名师!感谢中山大学邓启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任悦副教授、胡百精副教授!感谢刘远对我的资助!感谢李志良、黄晓丽对我的宽容和厚爱!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秦裕!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是大家的帮助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占有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79089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04930
中图分类号 D669.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