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甲午两甲子--忆与思(大家)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对于中国历史而言,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本《甲午两甲子--忆与思》邀请姜鸣、马勇、姜建强、雷颐、张鸣、冯玮等人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对今日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借用马勇老师的文章标题,各位专家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甲午战争”有重要的启发。

内容推荐

今年是甲午年,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两个甲子了。岁月远去,伤口也渐渐抚平。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失败,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却是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由姜鸣主编的这本《甲午两甲子--忆与思》纪念甲午战争两甲子的宗旨所在。

目录

卷首语

 又逢甲午:不能忘记【姜 鸣】

维度

 敢言掣肘怨诸公——1891:北洋海军发展的转折年【姜 鸣】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甲午战争【马 勇】

 呵,这就是历史——日本人的日清战争【姜建强】

 甲午战争——“天朝”的最后崩溃【雷 颐】

 亡国刺激下的帝后二元结构——甲午漫谈【张 鸣】

 甲午国殇启示录【冯 玮】

 甲午前夜——中朝关系的破裂【张明扬】

 晚清史的三种写法【田方萌】

视野

 里约的贫民窟怎么那么“美”【叶 扬】

 中国人为何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维 舟】

 邓丽君与台湾的戒严年代——国民歌姬的假护照风波【杨 素】

 为生活扮演小丑的男人【王翎芳】

 中国人在伊拉克【周轶君】

 围观加拿大枪击案【席 越】

星期

 厉鬼推动日本历史【李长声】

 活在切腹构造中的日本人【姜建强】

 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唐映红】

 大江健三郎的生长史【冉云飞】

文艺

 历史没有如果【徐家宁】

大家书评

 第一只布谷【吕大年】

 针对妇女的暴力超出想象——《天空的另一半》读后【吴 强】

大家书架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近现代中国观的形成——采访《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赵 琼】

试读章节

光绪十七年,西历1891年,岁在辛卯,是光绪帝载活亲政的第三年。

3月25日,北京街头刮着狂风。清晨,大臣们都冒着寒风上朝。这天,海军衙门上了两个奏折。一个奏折说,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又将各省督抚、将军认筹海军巨款260万两陆续解津发存生息,息银专归工程使用。现在,各省认筹银两尚未解齐,而钦工紧要,需款益急,建议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项下暂行挪垫,一俟存津生息集有成数,再提解分别归还。海防捐是清政府出售官衔筹集海军资金的一种方式,捐银1000两可得蓝翎、2000两可得四品以下官衔,3000两可得三品以上官衔。这种做法造成官场流品混杂、吏治腐败,一直饱受舆论批评。但在清末,由于国家财源拮据,又戴着加强海防的大帽子,所以还在勉力推行。此次请示将海防捐收入挪垫于园工,赤裸裸地说:“如此一转移问,庶于垫款有着,而要工亦无延宕之虞。”皇帝钦批同意。另一个奏折说,按照光绪十四年奏定的《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每三年校阅海军,今年恰逢头一个三年,请钦派大臣出海会校。皇帝考虑后次日传谕:著派李鸿章和张曜认真会校。

到了5月,天气暖和起来了,但风依然很大,常常还伴随着沙尘暴,黄尘蔽空。2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率直隶按察使周馥,从大沽乘“海晏”轮船出发。同日,帮办海军事务大臣、山东巡抚张曜也在烟台登上“康济”舰。24日,他们在旅顺会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统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扬威”“平远”“康济”“威远”及“广甲”诸舰,南洋兵轮船统领郭宝昌统领“寰泰”“南琛”“开济”“镜清”“南瑞”“保民”诸舰参加了校阅。

25日,李鸿章、张曜检阅提督宋庆所部毅军演试的德式陆操,又看记名提督黄仕林、总兵张光前所部亲庆六营表演的英德操法,均称精练。各军演放枪炮,都能命中目标。

26日,他们查看旅顺军港新建大石坞工程及各炮台情形。船坞旁新造厂房仓库14座,大小电灯46座。还兴建铁路,连接厂库,以便起卸转运料物。从此,北洋军舰可以随时入坞维修保养,无须远借异国,洵为一劳永逸。在船澳东侧,还建立一座小石坞,专门修理雷艇炮船。尔后,还视察东西两岸炮台,看炮手演示打靶;考校鱼雷、水雷学堂的学生,并演放水雷。

28日,李鸿章一行开赴大连湾,各舰随行,沿途布阵,不断变换队形。夜间,以六艘鱼雷艇试演袭营阵法,军舰的御敌攻防,颇为灵捷。

29日,他们至三山岛,看舰队鱼贯打靶,均能在行驶中命中目标。北洋七舰和六艘鱼雷艇还相继施放鱼雷。又观看新修建的和尚岛、老龙头、黄山、徐家山等炮台,仿照外洋新式,曲折坚固。其中老龙头炮台,炸山拓地而建,工程尤为艰巨。

6月1日,舰队开赴威海卫,李鸿章阅看候选道戴宗骞所部绥巩军新筑南北两岸各炮台,设计者在原已建造的北岸北山嘴、祭祀台两处炮台外侧,添筑黄泥岩炮台,恰可居中策应;又在南岸龙庙嘴、鹿角嘴两处外添筑赵北嘴炮台(亦称皂埠嘴炮台),以便向外迎击。刘公岛横据威海湾口门,地势扼要,副将张文宣所带护军,于岛北新筑地阱炮台,凿山通穴,夹层隧道,安设240毫米口径后膛炮,机器升降,灵速非常,能狙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为西国最新之式。还在刘公岛西侧黄岛上设一座炮台,跨海通道,工力尤艰。刘公岛岛南相距七里处,有日岛矗立海中,亦设地阱炮台,与南岸赵北嘴炮台相为犄角锁钥,防卫极为谨严。

李鸿章还视察了刘公岛铁码头。这是道员龚照玛督造的,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是北洋数处码头中最为坚固的。

随后,李鸿章调阅绥巩八营陆操,兼看洋枪打靶,命中率在九成以上。旋派员考校刘公岛水师学堂,只见学生日习风涛,筋力坚定,于几何算学颇能默会贯通。嗣调集各兵舰小队登岸操演,陆路枪炮阵法精严快利,为各处洋操之冠。旋令“威远”“敏捷”“广甲”操使风帆。是夜,水师合操,万炮齐发,西人纵观,亦皆称羡。  李鸿章事后在给帮办海军大臣定安的信中说:“回忆(光绪)十二年奉陪醇贤亲王巡阅各处,犹如目前,楼船方新。旄钺已往。当时威海卫、大连湾两处尚是荒岛,连年布置,已有规模,足与旅顺重门相依。”

P6-8

序言

又逢甲午:不能忘记

今年是甲午年,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两个甲子了。

今年中国的媒体,无论电视、报刊,都组织专文和推出各类专题节目,对120年前的那场战争,做了各种角度的回顾和总结,出版社也推出了多种甲午题材的专著。这些节目和文章书籍,试图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形式讲述历史,对大众来说,能更深入了解这段往事,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更是一场丰盛的阅读体验。其声势之浩大,涉及面之广泛,是以前各个逢“十”,甚至逢“百”的年份所没有的。

确实,对于中国历史而言,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在此之前的三十年里,中国人为应对西方势力东来,采用了“师夷之长技以治夷”的方略,进口军事装备,兴建军事工业和造船工业,组建北洋海军;为了培养使用专备的人才,还兴办近代军事教育,派遣海外留学生;为了与新式海军配套,还修筑海军基地和沿海炮台,开采用于军舰动力的煤矿。同时,清政府还建立了用于传播信息的有线电报,开设了培养舰医的西医学堂,为海军官兵制定了优渥的薪酬体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北洋海军都是当年洋务自强运动中的一颗闪烁的明珠,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拉动引擎。

同时代的日本人,也在学习西方,思考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尊王攘夷、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到振兴实业、军事现代化、发展教育。该学习的,该兴建的,日本人同样都在做。不仅如此,日本的重要政治家,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还亲自前往欧美考察,寻找国家强盛的道路。这一个时期,中日两国,一直互相对视着,也拿对方的故事激励自己。但日本学习西方,是从体制入手,而中国,则仅仅只是器物层面。这种差别,后来就看出分别来了。  1876年1月24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会见日本使节森有礼时,双方曾有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李鸿章问:你怎么看中西学问?森有礼答:西国所学十分有用,中国学问只有三分可取,其余七分仍系旧样,已无用了。李鸿章问:日本西学有七分吗?森有礼答:五分尚没有。李鸿章问:你们连衣冠都变了,怎说没有五分?森有礼答:这是外貌,其实在本领尚未尽学会。敝国上下俱好学,只学得现成器艺,没有像西国从自己心中想出法儿的一个人。李鸿章沉思道:久久自会有之。可惜,这“像西国从自己心中想出法儿”实在艰难,中国人在这条路上的探索至今尚未停息。

1894年,中国因东学党起义而出兵朝鲜。当局者没有料到,日本会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来与中国决战,更没有料到,与日本的这仗,竟会如此轻易脆弱地失败了,败得毫无颜面。中国所有的军舰,要么被击沉,要么被俘虏,中国发展近代海军所投入的数千万两银子不仅血本无归,而且还要支付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赔款和割让台湾。中国人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探索救亡之路。这个话题,也驱使中国人派出大批留学生,前往日本留学,曾经的邻居,曾经的敌人,在20世纪初年,又变成求教的老师。

而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进一步“脱亚入欧”的信心、发展工业和教育的资金,乃至军国主义海外扩张的野心。同时,也更加蔑视中国,制订出一系列灭亡中国的计划。由此而引发后来大规模的侵华和中国全民族的抗战,直至日本最后的战败投降。由此构成两国极为错综的关系,以及民族记忆中的复杂基因。

岁月远去,伤口也渐渐抚平。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失败,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却是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纪念甲午战争两甲子的宗旨所在。《大家》第二辑,讨论的也是这个主题。

姜鸣

2014年8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甲午两甲子--忆与思(大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65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2014216436
中图分类号 K256.30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