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FBI神话缔造者(埃德加·胡佛全传)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前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在美国算是家喻户晓的任务,他的名字甚至比任何一届总统的名字都响亮。李忠刚编著的《FBI神话缔造者(埃德加·胡佛全传)》从胡佛的出生写到他去世,并讲述他在任48年的风雨历程,历数了胡佛一生的所作所为,包括正面和负面的事实,为的是给读者提供全面认识胡佛的机会,从而正确评价其人其事。

内容推荐

《FBI神话缔造者(埃德加·胡佛全传)》简介:埃德加·胡佛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作为一个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的名气和权势让美国总统也望尘莫及。

任职期间,他曾经努力打击犯罪活动,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在迫害自由和民权运动时,他显得残暴而专横。为了自己稳坐局长的位置,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收集高宫的“黑材料”以威胁他们,而他在私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又成为黑手党威胁他的把柄……

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无论中外,哪一个不是具有重大争议的呢?胡佛也不例外,千人千面,相信每个读者眼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胡佛。

李忠刚编著的《FBI神话缔造者(埃德加·胡佛全传)》全面介绍了胡佛“变身”的过程,给读者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和启示。

目录

初出茅庐

 1.出生在特殊的年代里|002

 2.少年时期展露锋芒|004

 3.没有舞伴的舞会|007

 4.一条蓝色领带与最后的浪漫|009

 5.邮件室主任乔治·迈克森|012

“应劫而生”的胡佛局长

 1.创建FBI时的心酸|016

 2.为激进分子建立一张卡片|019

 3.满目疮痍的调查局|021

 4.司法部部长任命的代理局长|024

 5.如何包装和保全自己|027

 6.FBI的调查方法与工具|030

 7.FBI特工们的成长之路|033

埃德加·胡佛大楼

 1.调查局,小心被吞掉!|040

 2.按照自己的玩法重新洗牌1043

 3.最特别的面试|046

 4.建立指纹数据痒的重要性|050

 5.不要给调查局抹黑!|053

 6.十足的霸权主义者|057

 7.藏在阴暗处的多面鬼|060

 8.他掌握着华盛顿的钥匙1063

 9.埃德加的小辫子——性狂欢派对|067

峥嵘岁月

 1.击毙“国家公敌”——约翰·迪林杰|072

 2.杀害朋友的刽子手1075

 3.“地狱使者”捉拿归案|078

 4.罗斯福离不开埃德加|082

 5。珍珠港事件的耻辱归谁?|085

 6.双面间谍波波夫解开谜团|088

 7.不可饶恕的罪恶1092

 8.瞬间清剿德国间谍|095

 9.谁与我争锋——痛打颠覆者|098

 10.司法部的内奸—一柯普朗|101

权力!绝对权力!

 1.胡佛让罗斯福有苦难言1106

 2.国王退位背后I豹秘密|110

 3.看不惯这个女人|113

 4.杜鲁门让他如坐针毡|117

 5.艾森豪威尔与埃德加的拥抱|120

 6.友情和权力,该怎样抉择?|123

 7.如何面对老朋友麦卡锡|126

 8.暗战——卡住你的脖子|129

 9.约翰逊让埃德加重新走运|133

 10.尼克松不同寻常的拜访|136

 11.被基辛格剥夺的权力|140

 12.波托马克河上漂浮的女尸|14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原子弹害了多少人|148

 2.欲加之罪——监视爱因斯坦|151

 3.美苏冷战带来的契机|154

 4.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战斗|158

 5.紧紧握住的权杖|161

 6.黑手党何以如此强大|165

 7.“滑稽剧”的悲剧——驱逐卓别林|168

 8.谁刺杀了肯尼迪?|171

 9.马丁·路德·金,别惹我|174

秘密人生的本来面目

 1.拿手好戏——欲加之罪|180

 2.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胡佛|183

 3.谎言大师与苛刻的守财奴|186

 4.是谁让梦露死不瞑目?|189

 5.胡佛窃听了多少机密|192

 6.揭露心灵深处的秘密——异装癖|194

 7.局长大人的婚姻|196

 8.凄凉的晚年生活|200

追悼会上的微笑

 1.他在适当的时候死了!|204

 2.为众多的秘密盖了一座坟墓|207

 3.胡佛之死的未解谜团|210

 4.是威胁还是权力的守护者|213

 5.功与过,盖棺何以论定?|217

 6.为何会背上“瘟神”的名声?|219

胡佛年表|222

后记|224

试读章节

少年时期展露锋芒

胡佛13岁那年,家里的一条狗丢了。那条狗有着金色的毛,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很凶猛,它奔跑的速度出奇地陕,他们都叫它斯皮德。

胡佛放学回家,听姐姐莉莲说斯皮德不见了。姐弟俩一起去找,他们喊着斯皮德的名字,没有一点回应。他们在地下室,花园里,小树林里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有找到。胡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斯皮德可能出事了。胡佛突然想起来,斯皮德平时最喜欢去邻居家找甜心玩,甜心是邻居家的一条狗,他们都说甜心是个很乖巧的“女孩子”。胡佛气喘吁吁地跑到邻居家去敲门,邻居理查听胡佛说了斯皮德丢失的事情后摇了摇头,说没看见,让他们去别处找找看。

次日早上上学的时候,胡佛习惯性地对甜心打招呼,却看到甜心衔着一根骨头趴在地上啃,胡佛走过去,骗走甜心嘴里的骨头,用草系上提到学校去。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本能地做了这些。他把骨头拿去给老师看,老师扶了扶眼镜,告诉胡佛这是一根狗的腿骨。胡佛听到后沉默了很久。

放学的时候胡佛走过那片小树林,不禁想起了斯皮德,以往每当自己走到这里,一个口哨,斯皮德就会飞奔过来,和自己玩耍。他决定要将这件事查个清楚,还斯皮德一个公道。胡佛偷偷溜进了邻居家的花园,他看见在一丛西红柿秧下面,土壤好像被翻过。于是他顺手找到一截千树枝,开始刨了起来。一股腐烂的味道从泥土里钻出来,胡佛闻着很难受……他发现了什么,惊愕地坐在地上,忽然爬起来,飞奔而去,像受了很大的刺激。

胡佛很气愤,但更多的是伤心,他把这一切告诉了哥哥和姐姐,哥哥也很气愤,嚷嚷着要去找邻居理论,让他把斯皮德还给自己,姐姐也赞成这样做。胡佛却说:“算了吧,就让斯皮德在天堂快乐些吧。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一切了,没必要把关系弄得这么难堪,找机会警告一下他吧。”

13岁的胡佛是聪明的,更是善良的。他用他的沉着冷静和缜密的思维,找出了害死斯皮德的邻居。同时,胡佛是一个有梦想的男孩,他正努力克服着周围的一切困难,不断地给自己制订一些短期目标和实施计划,并且逐个实现它们。

1909年的暑假是胡佛在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中区中学。胡佛早上上学的时候要走3英里路到学校,晚上又要走3英里路回家。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是很快乐的,他在安静的路上会想很多事情。他是多么渴望家里多一些和谐决乐的气氛,那样大家做什么事情都会很有动力。他祈求过耶稣的帮助,但是收效甚微,他也常常疑惑,耶稣为什么不帮助他的家庭。

幸运的是,胡佛在中学保持了很好的成绩,几乎所有的学科考试都得“优”,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4年中只有4次旷课。开家长会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会去的,因为她愿意听到老师和别的家长夸奖胡佛:“胡佛是个优秀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有一个比律师还好的工作。”

步入中学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中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大学。他所在的那所中学出过很多精英,那所学校被称为走向成功的跳板。那所学校不仅重视知识的全面普及,也很重视体育锻炼。胡佛在学习之余,还参加了学生军训队。在学生军训时,胡佛很是用心,教官让他担任学生连的连长,他心里比当了将军还快乐、自豪。

有一次,军训队里要进行一些科目的比赛,他在攀爬项目上输给了一个瘦猴子同学。这事对他打击很大,严重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全能的优秀生,他不能容忍自己屈居人下,他告诫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对国家大事的极大关心。有一次学校举行辩论会。辩论会上大家就“应不应当从法律中废除死刑”这一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的人说必须废除,因为很多人犯罪都是一时冲动,应该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处死。而胡佛却极力主张保留死刑。他的理由很充分:  首先,《圣经》上主张必须有死刑,严惩那些违背耶稣旨意的人;其次,所有的基督教国家法律中都有死刑,因此他们国家的人民都安居乐业;最后,如果取消死刑,会对国家和社会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犯罪分子会有恃无恐。

经过高中的各种辩论赛,胡佛的心智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一个辩论者必须喜欢为斗智而辩论,他必须酷爱每一场辩论,他必须能为正反方辩论。一个成功的辩论者必须将他的个人观点和他用以支持个人立场的辩论截然分开。辩论使人懂得,辩论结果并非取决于你是否相信某一立场的正确性,而主要取决于支持这一立场的事实和逻辑陛。

胡佛的辩论经验锻炼了他好斗的性格和他在事业中加强防卫的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辩论还使他学会明智地分清自己实力的强和弱。直到晚年,胡佛特有的冷静和深思熟虑在许多政治斗争中都保护了他。当他认为他的立场有破绽时,他常常避开斗争,无论他的上下级怎样恳求也无济于事。在集体讨论中,他往往持怀疑态度,从多方面分析利弊,但一旦投入战斗,就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

胡佛的确已经长大了,此时,他的家庭却发生了重大变故:他的父亲精神失常了,家人把他的父亲送到精神病院,但父亲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不久就去世了。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一切,胡佛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也不知道怎样面对将来的人生。他一直都很爱自己的爸爸,常常在日记中描述爸爸的伟大和博爱,爸爸鼓舞着他努力学习,爸爸是他的榜样。

胡佛的哥哥、姐姐都各自组建了家庭,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只剩下他和他的母亲安娜相依为命,生活失去了色彩,淡而无味。

P4-6

序言

他是美国的偶像、英雄还是公敌?

联邦调查局前局长埃德加·胡佛在美国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名字甚至比任何一届总统的名字都响亮。他22岁进入调查局,7年之后,便担任了调查局局长,直到1972年5月2日去世,胡佛在调查局局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48年。

而美国白宫在这期间有9位总统上台又下台了,只有埃德加·胡佛这个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位子坐得最稳。这在美国几百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事。他和总统的相处是他生活的主要问题,面对总统,他表现得既合作又对抗,但是很多时候,他都是牵着总统鼻子走的,只有杜鲁门总统,让胡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位子不稳,但是不久之后,他又将天平压了过来。

对于埃德加·胡佛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来说,任何片面的评价都是不对的。

为了纠正外界对胡佛诸多的片面观点和看法,本书从胡佛出生一直写到胡佛去世,历数了胡佛一生的所作所为,包括他正面和负面的所有有案可查的事情,为的是让读者能够全面地认识这位传奇人物,从而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也是为了给读者一个重新认识埃德加·胡佛的机会。

本书按时间的先后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简写胡佛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第二章主要是对调查局的介绍以及那次闲聊给胡佛带来的仕途机遇;第三章写胡佛对于调查局所做的一些贡献,包括他对现代侦查学的贡献——一指纹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他对旧的调查局大刀阔斧的改制;第四章主要写他在动乱时期逐渐树立起来的美国英雄形象,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年轻人的热血,不断打击犯罪分子,赢得民众和政府的良好评价;第五章主要写胡佛为了巩固他所获得的权力和谋求更大的权力所做的努力。就是这一章里面的内容,一直是受世人质疑的,因为他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使用了许多非常手段。包括政府和法律明文禁止的一些手段,他依然暗地大肆使用,可以说这是公然对美国法律发起冲击。第六章是了解胡佛的重点章节,也是胡佛集中犯错的时期,这期间,他的名声在一生中可以说是最臭的,总统、议员都看不惯他,明星、老百姓都希望他消失。第七章揭露了胡佛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同性恋、异装癖等等。最后一章是写胡佛死后各界人士对他的评论,以及人们对他的功过是否相抵进行的探讨。

本书内容以小说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胡佛的一生,其中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希望读者会有所收益。

传奇人物的人生都有着浓重的戏剧性色彩,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赋予了时代更鲜明的色彩。传奇人物的一生都在为这个时代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这个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无论中外,哪一个不是具有重大争议的呢?

在1971年10月的某一天早晨,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气氛笼罩着整个白宫。在总统办公室里,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有同座的司法部部长约翰·帕尔默,以及几个重要的顾问坐在办公室里,气氛尤为紧张。美国的几位掌权人正在秘密地议论着一个熟人,他们议论的这个熟人不仅让人头痛,更让参与议论的人们感到害怕。

尼克松说:“有许多原因,他都应当离开现在的职位。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叫他来谈谈,让他辞职吧……”

“我们该怎么对他说呢?这件事比较困难了。”尼克松的眉头皱得很紧。

帕尔默说:“他可没有那么听话,他是个怪老头儿,我想他会待;在他的办公室里,直到他死。”

“我们不要等他闹得不可收拾的时候才让他离开。那样就完了,我们都得完?”尼克松说这话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

他们议论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在美国,有谁会让总统和司法部部长这样无可奈何?他是国会议员?州长?黑手党?还是苏联的某个潜伏间谍?

1972年5月2日,总统和司法部部长日患夜想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了。这个人没有下台,而是永远地死了。他就是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终年77岁。

据说,他的女佣发现他尸体的时候,他躺在他的华盛顿寓所卧室的卧床旁。从现场的痕迹上判断,应该是夜里突发心脏病造成的死亡。

说也奇怪,胡佛死后没有人对他进行尸检。难道人们不想(或者是不敢)从他身上知道更多的什么秘密吗?不过有人曾经也说过,秘密就是危险。

总统助理慌忙地跑进办公室,对尼克松只说了几个字:“他死了,就在昨晚。”总统先是一愣,很快便镇静下来,吩咐助手赶往胡佛的住所和办公室,找出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胡佛的尸体就被庄严的黑色车队运往国会大厦。停放在一个黑色的灵枢里供人们瞻仰。这个黑色的灵柩也大有来头,它曾经安放过林肯和另外8位总统的尸体。而大厅里的景象更是令人咂舌,每分钟就有近20个人经过胡佛的尸体致哀。作为一个文职官员,死后享有这样的殊荣,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后来,尼克松总统在胡佛追悼会上演讲时评价胡佛是一个伟人,是勇敢、爱国主义和忠诚老实的美国象征。然而,尼克松总统同胡佛也有较深的矛盾。首先,胡佛掌权后,就切断了FBI与其他机构的联系,从而独立了出来,特别是摆脱了司法部的掌控。其次,作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把有关越南战争的文件泄露给新闻界,尼克松下令调查此事,而胡佛却阳奉阴违,这让尼克松大为恼火。这些都是众多矛盾中不起眼的一点点而已。

回顾FBI的历史,我们知道,FBI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是胡佛创建起来的,并且他在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近半个世纪。对于那些生活在世界强国的美国人来说,胡佛的确是一个英雄,他在任期间,破获了无数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要案。他经常出现在新闻和公众的视野中,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美国英雄。杜鲁门总统曾授予他“对美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勋章。后来,艾森豪威尔总统把他选为“联邦杰出文职人员奖章”的第一个获得者。

胡佛很喜欢搜集高层官员的私生活,并且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他们都建立了特别的档案,这些档案,在当时成了他稳坐局长位置的筹码,时至今日,那些秘密的档案仍然是一个个未解之谜,不知沉睡在何处。

胡佛的这一癖好,让许多国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都惴惴不安,生怕胡佛手里有他们见不得人的材料。胡佛最特别的地方是,他让手下的特工人员定期并且详细公布一部分政界人士的性活动,既包括异性恋,也包括同性恋。有一位著名的参议员读了联邦调查局关于自己的档案,吓得魂不附体。看到这些,你感觉还好吗?

但是,再厉害的人物也有他相应的软肋,这样,世界才会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中。他虽然大权在握。却没有去真正地打击黑手党。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胡佛从事特工生涯的早期,他搞同性恋时被人当场捉住过。黑手党的头头迈耶·兰斯基专门利用隐私情报来操控政府工作人员,据说他握有胡佛乱搞性关系的照片。胡佛到底搞了些什么事,以致他在黑手党面前退缩或者妥协,还需要你想象一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胡佛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司法部前副部长这样描述胡佛的生活状态:“他的生活像东方君主一样奢华。”他利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资金和设备,为自己谋利,供个人享用。上流社会的朋友挥金如土地款待他,顺便告诉他一些投资的信息。这就是很明显的暗示行为,他们因此得到了胡佛局长的保护,自然不会有人去调查他们的某些违法行为。

在迫害民权积极分子和自由派人士方面,胡佛更是显得残暴而专横。著名的和平主义者、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胡佛得知这个消息大为震怒,因为多年来他一直认为这个奖应该颁发给他自己。喜剧演员迪克·格雷戈里对他的批评使他怀恨在心。他竞下令唆使黑社会袭击这位表演艺术家。另外他还驱逐了电影演员卓别林,调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许多研究胡佛的人认为,胡佛是一个性变态者。别看他平时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要求别人讲道德守法律,而自己却暗地里搞同性恋,与此同时,他还有异装癖.喜穿女人服装。一直到晚年,他仍暗中参加同性态狂欢,这样可能也是为了方便出行参加此类派对吧,至少可以掩人耳目,不以真面目示人。

胡佛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浓重传奇色彩的离奇人物。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一定会有一千个胡佛。他究竟是美国人的偶像,还是美国政府的代言人.或是全美所憎恶和恐惧的公敌呢?

后记

经过漫长的煎熬,本书终于告一段落了。为什么说是“煎熬”,因为对于埃德加·胡佛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实在是不好把握写作分寸。即很难把持一个局外人的心态,对他不抱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看法去写。

1972年5月2日.胡佛去世后,他缔造的调查局也随之而去。当然,组织还存在,但是它过去的威信已荡然无存。局长一死,联邦调查局就失去了使人信服、令人心悸的威力。

胡佛死后不出数月,调查局就陷入了困境。在代理局长帕特里克·格雷的听证金期间,尼克松政府利用格雷,以便随时了解联邦调查局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进展,这一点已越来越清楚。为了不惹祸上身,格雷请求总统撤销他担任调查局局长的提名。但是这一请求没有得到批复,格雷仍是代理局长,他不得不于1973年4月27日主动辞职。

在胡佛去世六年以后,美国政府开始对胡佛的秘密势力进行法律制裁。1978年4月10日,卡特政府对联邦调查局过去的三名官员进行起诉,指控他们授权对激进的“地下气象”组织的逃亡人的亲友进行窃听行动。

一般人认为,秘密行为是胡佛权力的唯一基础,这不能作为对他的一生的客观评价。他的成功首先源自他经过事实证明的工作能力,以及他那在政府最高阶层担当至关重要的、艰巨而敏感的任务的能力。这里有些事情,常常出于执政者的缘由,而不得不加以保密,有时,有些事不仅仅因为不合法、不恰当而必须保密。然而,胡佛生涯的主要成就,即那些使他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的成就,不完全是秘密的。即使有些事没有完全向公众披露,但在政府内部,这些事已广为人知。胡佛在政府中的名望,是随着他在公众中的地位而不断提高的。他的名声如此之大,以致对他的攻击被视为对全国人民崇高的社会准则的攻击。

但是,他自己存在得太久了。最后,胡佛超凡的领导才能和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再也不能贡献给国家,相反,这些能力被用来保护胡佛自己的利益和联邦调查局的利益,这是他个人的悲剧、国家的悲剧。胡佛痛苦而孤独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调查局是他的过去的纪念碑。

一个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他所经历的事情就更多了,更何况是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所以书中自然会有许多遗漏,希望读者能够带着批判的精神阅读,以提出更多更好的见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FBI神话缔造者(埃德加·胡佛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忠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5435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3211001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