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京师学术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由张世英所著,本书为我社已出版“学术随笔”系列丛书新增的第10本,该套丛书主要为学术界一些知名学者的哲学随笔,主要特色在于内容短小,寓意深刻,雅俗共赏,有作者的新作,也有按一定的主题编排的作者已经发表过的内容。题目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如“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活泼又不失文学性。丛书每篇章篇幅都不长,而每一篇又都是围绕着一个独立的议题单独展开,独立成篇,这样读者读来就不至于过于辛苦,可以是茶余饭后的“甜品”,也可以是工作空暇的“休闲”。但篇幅的短小并不代表作品不精干,相反,作者正是把自己几十年的哲学体会以短小的篇幅显现出来,相比之下更显功力。之所以采取这种体例,也是为了体现随笔的特点,以短小通俗吸引读者而不以宏大的框架吓倒甚至吓跑读者。本书作者张世英为哲学界领军人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再版3次以上,在这部作品中,他以通俗的笔调,寓哲学智慧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既讨论民众普遍关心的日常问题,又讨论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生活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一种大的类似于方法论上的指导。

目录

中西哲学/1

漫谈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3

简论中西哲学之会通/8

哲学的新方向/13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30

民主与科学和西方的人文主义/39

“本是同根生”——顺应与理解/43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51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63

言与无言/75

审美意识/87

艺术哲学的新方向/89

无限:有限者的追寻/104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上,理论)/117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下,历史)/127

美与真善/140

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有言与无言

——试论美与诗意境界之区分/152

现实与创造/165

从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看屈原的《离骚》/174

超越自我/184

论境界/200

超越之路/212

再论境界/226

杂感琐谈/237

长相思与老处女/239

永不消逝的一件红毛衣/242

我的两只眼睛/246

《北窗呓语》序/249

“嗟来食”/252

知趣不知趣/255

“为己”与“为人”/257

寂寞与孤独/260

“不识危微”/263

无家可归与有家归未得/266

“这一个”和“都一样”/269

嗅觉灵敏的王国

——读赫拉克利特残篇札记/272

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275

时间与人生/278

揭开抽象的帷幕/283

灵与肉的较量/286

师心与师古/289

重游三峡随想/292

天上一人间

——游天池与柏泉古井有感/295

放心、放手与放眼

——《社会科学战线》20周年纪念笔谈/299

源头活水

——《跨世纪学人文存》笔谈/301

顽石文化与钢筋文化/303

我看高考作文/305

白发归来思万千/309

世博与中西文化/312

张世英自述/314

耕耘在《光明日报》的园内与园外/327

我的哲学人生/331

诗二十首/336

跋/34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京师学术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世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66695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3135786
中图分类号 B-5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9:43